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玉成

作品数:9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6篇股骨
  • 5篇髓内
  • 5篇内固定
  • 5篇固定术
  • 3篇胫骨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3篇复位
  • 2篇术后
  • 2篇髓内钉
  • 2篇锁髓内钉
  • 2篇平台骨折
  • 2篇胫骨平台
  • 2篇胫骨平台骨折
  • 2篇髋骨
  • 2篇髋骨折
  • 2篇内固定术
  • 2篇交锁
  • 2篇交锁髓内钉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王俊文
  • 9篇黄玉成
  • 5篇肖飞
  • 5篇焦竞
  • 4篇勘武生
  • 3篇程文俊
  • 3篇刘伟军
  • 3篇王昕
  • 1篇李涛
  • 1篇熊元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切口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转子下骨折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辅助技术配合髓内钉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采用小切口辅助技术配合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 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27例闭合复位困难的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21~69岁,左侧9例、右侧1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Seinsheimer Ⅲ型2例、Ⅳ型19例、Ⅴ型6例。观察患者骨折愈合率、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7例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4.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5~9个月,平均5.9个月。术后3例患者患肢短缩大于0.5 cm,但均小于1 cm;1例患者下肢较对侧外旋约15°;未发现内固定断裂、髋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按Harris评分标准,疗效优15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25/27)。结论对经闭合牵引、皮外推顶、斯氏针撬拨等闭合复位难以成功的复杂性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小切口辅助技术进行复位,同期应用加长型PFNA-Ⅱ内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刘伟军王俊文黄玉成肖飞勘武生
关键词:髋骨折转子下骨折髓内小切口
围关节线钢板治疗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围关节线钢板治疗累及前内侧皮质骨的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例累及前内侧皮质骨的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19~65岁,平均42.3岁;单纯内侧柱骨折2例,内侧柱+外侧柱骨折4例,内侧柱+后侧柱骨折3例,三柱骨折2例。术中均采用自行裁剪制成的围关节线钢板固定前内侧皮质骨骨折。术中依据骨质缺损状况行植骨术。结果9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1.4周(9~14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1周(14—19周)。术后即刻Rasmussen评分平均为16.9分(14—18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9.1分(75—94分),优良率为92.3%。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2.3°~125.1°。所有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侧平台后倾角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侧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前即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足背感觉减退,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康复。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复杂,灵活应用围关节线钢板可有效固定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的骨折块,临床疗效满意。
黄玉成焦竞程文俊王昕王俊文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板伸直内翻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常用手术入路被引量:2
2022年
目前对于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posterolateral tibial fractures,PLFs)的手术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胫骨后外侧平台解剖结构复杂,后外侧平台邻近腓骨小头、腓总神经、腘血管,又被强韧的腘肌及关节囊包裹。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暴露难以实现后外侧骨块的直接可视化。传统的前外侧入路术中视野受限。因此恢复PLFs后关节面的平整外形、轴向解剖对位以及实现骨性及韧带结构的稳定,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将对PLFs的常用手术入路作一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朱富康吴骐鸿黄玉成王俊文
关键词: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微创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配合股骨远端徒手锁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骨折,辅以股骨远端徒手锁钉技术治疗1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共18例股骨,男9例,女4例;左侧10例,右侧8例;年龄17-53岁,平均36.3岁。根据AO分型:A1型3例,A2型3例,A3型2例;B1型2例,B2型5例,B3型1例;C1型1例,C2型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60(45-135)min,出血量平均为155(50-280)m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为95(50-170)s。无中转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14-18)d。1例双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并发脂肪栓塞,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5-11个月(平均8个月)。对膝关节功能评定按照Klemm功能恢复标准评价术后疗效,优14例,良4例,优良率100%。无明显的术后近期并发症。结论:全闭合复位徒手锁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患肢功能及骨折愈合快等优点,进一步发挥了交锁髓内钉优势,效果良好。
黄玉成王俊文焦竞肖飞
关键词:股骨骨折微创
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诊治误区及严格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的骨折特点并探寻更好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7-04—2010-03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58例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其中GardenⅠ型41例,Ⅱ型17例。58例术前均行CT扫描明确其移位特点,并对其作分析,有针对性地采用严格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8例股骨颈骨折经CT扫描后分析发现,平均外翻角为(9.6±4.8)°,平均后倾角为(14.8±7.5)°;16例(27.6%)后倾角21°~32°,存在明显的骨折移位。本组均获得随访36~71个月,平均(50.8±9.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见内固定失效。1例股骨头坏死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29例,良2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7.9%。结论无移位股骨颈骨折(GardenⅠ、Ⅱ型)多存在一定程度的移位,要充分认识其特点,在选择内固定治疗前应常规行CT检查,而不能仅仅通过X线片判断。术中不能够原位内固定,而应该予以严格复位。
刘伟军王俊文肖飞黄玉成勘武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
专家型胫骨髓内钉治疗复杂性胫骨近端骨折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估专家型胫骨髓内钉(ETN)治疗复杂性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2011年5至2013年2月采用ETN内固定治疗且完整随访的13例复杂性胫骨近端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2例,女1例;年龄17-58岁,平均44.1岁;骨折按AO分型:41-A3型8例,41-C2型4例,42-C2型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者9例(Gustilo分型:I型1例,Ⅱ型7例,ⅢA型1例)。对所有患者均择期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患者骨折愈合率、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5-7.5个月(平均5.4个月)。术后伤口皮缘干性坏死2例,未予特殊处理,短期内反复低热1例,予抗生素治疗,均发生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膝前疼痛5例,其中4例行内固定取出术后好转。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明显肢体短缩、内外旋、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按Johner-Wruhs标准进行功能评分:优10例,良3例。结论ETN具有微创、软组织损伤轻、固定可靠、术后康复早、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其合理应用于复杂性胫骨近端骨折尤其是伴有小腿近端软组织欠佳患者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刘伟军王俊文黄玉成肖飞勘武生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
不同内固定方式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老年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2组患者均行术后早期康复,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各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MBI评分为56.67±11.92,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MBI评分为44.35±8.5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MBI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内固定方式较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更有助于早期恢复ADL能力,提高治疗效果的优良率。
焦竞黄玉成李涛肖飞王俊文程文俊勘武生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康复
交锁髓内钉结合锁定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结合侧方锁定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7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资料,治疗采用交锁髓内钉结合侧方锁定板固定.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通过影像学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并指导患肢功能锻炼.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4-36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4个月,平均8.7个月.术前患肢美国骨科学会(AAOS)评分、肢体短缩长度、膝关节屈曲及伸直角度分别为(68.5±10.1)分、(0.2±0.8)cm、(92.4±13.7)°和(1.8±5.0)°.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依次为(88.7±5.0)分、(0.6±0.9)cm、(110.9±15.0)°和(0.6±4.6)°.术后12个月AAOS评分及膝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t=7.339,P=0.000;t=3.757,P=0.001).术后12个月肢体短缩长度及膝关节伸直角度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P=0.126;t=-0.713,P=0.48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交锁髓内钉结合侧方锁定板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式.
黄玉成焦竞程文俊王昕王俊文
关键词:不愈合植骨术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大腿痛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大腿痛的发生原因,以期降低患者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03例,女133例;年龄为42~86岁,平均50.3岁。骨折AO分型:31-A1.2型13例,31-A1.3型32例;31-A2.1型35例,31-A2.2型27例,31-A2.3型33例;31-A3.1型38例,31-A3.2型39例,31-A3.3型19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一、新鲜的闭合性骨折,均采用PFNA11固定治疗。结果236例患者术后获8-26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二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235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2~39周(平均29.3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1~93分,平均85.1分。19例(8.05%)患者术后出现患侧大腿痛。疼痛原因: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差异6例,髓内钉远端设计缺陷4例,内固定稳定性不足及生物力学分布不均3例,手术医生操作不熟练2例,患者严重骨质疏松4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出现大腿痛的现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应针对中国人股骨近端的骨骼特点在主钉前弓、主钉远端结构、外偏角等方面的设计做进一步的精细改进。
焦竞熊元王俊文黄玉成王昕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