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理

作品数:97 被引量:201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壮药
  • 15篇显微鉴别
  • 14篇药学
  • 13篇学成
  • 13篇生药
  • 13篇生药学
  • 13篇化学成分
  • 12篇中药
  • 11篇性状
  • 11篇中药鉴定
  • 10篇薄层
  • 9篇性状鉴别
  • 9篇瑶药
  • 9篇药理
  • 9篇色谱
  • 8篇药材
  • 7篇生药学鉴别
  • 7篇教学
  • 6篇药理作用
  • 6篇植物

机构

  • 86篇广西中医药大...
  • 1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0篇广西中医学院
  • 6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桂林医学院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广西作物遗传...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玉林市第一人...

作者

  • 96篇黎理
  • 41篇朱华
  • 35篇蔡毅
  • 18篇朱意麟
  • 13篇笪舫芳
  • 13篇张淼
  • 11篇马雯芳
  • 10篇廖月葵
  • 10篇梁雁
  • 10篇周媛
  • 10篇何报作
  • 10篇唐玉荣
  • 9篇戴忠华
  • 8篇袁正伟
  • 8篇王孝勋
  • 7篇田慧
  • 6篇傅鹏
  • 6篇曾祥燕
  • 6篇李鹏
  • 5篇滕建北

传媒

  • 1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0篇壮瑶药研究
  • 7篇壮瑶药研究季...
  • 4篇中国药房
  • 4篇中药材
  • 4篇亚太传统医药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广西中医药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大众科技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海峡药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生态学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9篇2023
  • 10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13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叶百部遗传多样性的ISSR、AFLP分析
王孝勋田慧王晓彤黎理笪舫芳吴思宇杨丹
该项目来源于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百部药材的3个来源品种之一,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基本野生。百部止咳、杀虫疗效确切,社会需求量大,但其...
关键词:
关键词:对叶百部药用植物中草药
广西产3种千斤拔的生药学鉴别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半灌木、蔓性、大叶3种千斤拔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采用基原鉴别法、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结果广西产3种千斤拔在原植物特征、药材性状、显微结构和粉末特征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以上特征明显、稳定,可作为广西产3种千斤拔的鉴别依据。
蔡毅梁雁李小云黎理朱意麟
关键词: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生药学鉴别
姜黄素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
姜黄素是从中药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中提取的活性分子。研究表明,姜黄素药理活性广泛,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抗炎、抗肝纤维化、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且药用价值高,在医药领域中发展潜力大。因此本文通过对姜黄素生物活性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姜黄素在发挥药理作用过程中涉及的潜在靶点及重要分子信号通路,为姜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梁结梅朱华周巧雯黄明娟巫秋连王雪王雪黎理黎理
关键词:姜黄素药理活性信号通路
当归藤的显微鉴别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鉴别当归藤。方法采用显微方法鉴别当归藤。结果显微特征观察中可见药材根部木栓细胞壁增厚且有些可见明显孔沟,皮层细胞内含棕色物,中柱鞘纤维、石细胞断续呈环状排列,木质部宽广;茎的韧皮部及髓部中可见离生式分泌腔散在;粉末中可见众多石细胞、棕色块、分泌腔碎片、立体结构明显的方晶。结论当归藤的显微特征明显、稳定,可作为其鉴别依据。
蔡毅余娇梁雁黎理朱意麟陈中文
关键词:显微特征
石仙桃研究进展综述
石仙桃为兰科石仙桃属植物,为广西传统药食两用植物,具有清热养阴、化痰止咳的功效。文中对石仙桃的本草考证、生药学鉴别、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学成分的提取工艺、微量元素、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抗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目前...
张淼朱华黎理傅鹏樊柳园龙莉秦丽
关键词:石仙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壮药竹节蓼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2018年
目的:建立壮药竹节蓼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更好地控制该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竹节蓼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竹节蓼中的槲皮苷进行含量9n,4定,以乙腈-0.1%冰醋酸(20:8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60nm;采用《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方法,对其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稳定性及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槲皮苷质量浓度在0.023-0.460mg/ml间呈艮好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6%(RSD=1.71%,n=6);11批样品中槲皮苷含量在0.09%-0.50%之间。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对壮药竹节蓼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且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壮药竹节蓼的质量控制。
曾祥燕唐玉荣颜萍花黎理
关键词:壮药槲皮苷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基于UHPLC-QE-MS方法分析壮药旱田草化学成分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采用UHPLC-QE-MS技术对壮药旱田草进行次生代谢产物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鉴定不同大类成分,并进行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为旱田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UHPLC-QE-MS技术对旱田草成分进行检测,鉴定成分,再进行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旱田草共鉴定出15类368种次生代谢产物,其中黄酮类、酚酸类及生物碱类成分共90种化学成分。反式-邻羟基肉桂酸、7-羟基-6-甲基-2H-1-苯并吡喃-2-酮、2-(3,4-dihydroxyphenyl)-5,7-dihydroxy-2,3-dihydrochromen-4-one为相对含量最高的3种黄酮类成分。368种代谢物被注释到KEGG通路中得到34条代谢通路,根据代谢物富集数量及-In P-value值大小,筛选了主要5条通路,分别为氨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的代谢,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差异代谢物为10个,分别为L-色氨酸、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吲哚乙腈、苯乙胺、L-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蔗糖、D-麦芽糖、番茄红素、叶黄素。结论:UHPLCQE-MS技术稳定可靠,可作为旱田草代谢产物检测手段。实验结果中得到的黄酮类、酚酸类及生物碱类是否为旱田草活性成分,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此外,筛选得到的5条代谢通路为挖掘旱田草活性成分积累提供了研究方向。
谢凤凤苏健蔡毅许立拔黎理
关键词:化学成分代谢通路
UPLC-Q-TOF-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实验验证预测瑶药三妹木抗炎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
2025年
目的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分析鉴定三妹木(Lespedeza formosa)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预测三妹木抗炎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三妹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网络药理学搜集与抗炎作用相关的作用靶点;建立“中药活性成分-活性靶点-通路”网络图,最终选取活性强度前5的化合物作为配体与筛选后的疾病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利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分泌量;采用HPLC法对其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瑶药三妹木提取物中共鉴定出70种化学成分;富集分析得到与抗炎相关作用的54个潜在作用靶点,交集作用靶点得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152条(P<0.01);分子对接验证成分芹菜素、木犀草素、山柰酚、香叶木素、槲皮素与靶点蛋白结合活性良好。Griess法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S组NO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各给药组NO释放量均显著降低(P<0.05)。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质量分数分别为0.085~0.095、0.285~0.293、0.111~0.116 mg·g^(-1)。结论对瑶药三妹木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地研究,初步预测了三妹木发挥抗炎作用的质量标志物,为三妹木物质基础及关键质量属性研究提供依据。
英菲雨何石燕黎理马雯芳马雯芳傅静丘琴
关键词:液质联用网络药理学木犀草素山柰酚
南苦苣菜生药学鉴别研究
2020年
目的通过对南苦苣菜的生药学研究,为南苦苣菜的开发利用、质量标准的制定及生药学方面的鉴别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南苦苣菜药材叶具翼柄,展平后呈匙形、长椭圆形,不裂。在显微结构中乳汁管多见于韧皮部;根中可见菊糖。甲醇超声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石油醚-丙酮(5∶1)展开,吹干后于日光下检视,可见4个斑点。结论性状、显微、理化特征明显,研究结果可作为南苦苣菜生药质量标准制定的依据。
侯静黎理孙振华吴剑丽蔡毅
关键词:生药学研究
质疑:以有无叶脉自由末梢来区别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生药
目的:考察'双子叶植物的脉岛中有叶脉自由末梢突入,而单子叶植物的脉岛中则无自由末梢'的命题的正确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鉴别原则的可靠性。方法:用常规显微鉴别法、显微测量法对9个科共14种药用单子叶植物以及3个科各1种药...
廖月葵何报作朱意麟黎理周媛袁正伟
关键词:叶脉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