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居利

作品数:132 被引量:1,04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领域

  • 7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1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3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8篇养殖
  • 23篇污染
  • 16篇牡蛎
  • 16篇沉积物
  • 11篇渔业
  • 10篇色谱
  • 10篇相色谱
  • 10篇南海北部
  • 10篇近江牡蛎
  • 9篇石油烃
  • 9篇水产
  • 9篇气相
  • 9篇气相色谱
  • 9篇网箱
  • 9篇网箱养殖
  • 8篇多氯联苯
  • 8篇水域
  • 8篇重金
  • 7篇对虾
  • 7篇水质

机构

  • 119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暨南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作者

  • 132篇甘居利
  • 80篇贾晓平
  • 70篇林钦
  • 55篇蔡文贵
  • 50篇王增焕
  • 46篇李纯厚
  • 26篇吕晓瑜
  • 22篇黄洪辉
  • 21篇柯常亮
  • 21篇陈洁文
  • 19篇杨美兰
  • 15篇李刘冬
  • 13篇王小平
  • 8篇古小莉
  • 8篇黄珂
  • 7篇马胜伟
  • 7篇陈海刚
  • 7篇杜飞雁
  • 6篇王许诺
  • 6篇刘会

传媒

  • 13篇湛江海洋大学...
  • 12篇海洋环境科学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农业环境科学...
  • 8篇南方水产
  • 6篇水产学报
  • 6篇生态与农村环...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海洋通报
  • 3篇南方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学会...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台湾海峡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水产科技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热带海洋
  • 2篇Marine...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12篇2005
  • 17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6篇1999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水对虾池塘养殖污染物环境负荷量的研究被引量:50
2004年
通过分析广东海水对虾养殖饵料、养殖品种的组成成分、养殖效率和养殖池塘进排水污染物增量的变化,利用质量守恒法和增量估算法,评估了对虾池塘养殖主要污染物的环境负荷量和排放量。结果显示,对虾池塘养殖氮、磷环境负荷量分别为45.8和10.1kg·t-1,其中随养殖废水排放入海的环境排放量分别为1.39和0.65kg·t-1同时,排放废水中COD和悬浮物的环境排放量分别为49.65和179.7kg·t-1。以广东省2001年对虾池塘养殖状况为例,评估了池塘对虾养殖污染物的环境负荷量。结果显示,2001年全省对虾池塘养殖对环境产生的氮、磷负荷量分别为4508.5和994.2t,其中通过养殖废水排入临近海域水环境的COD、无机氮、无机磷和悬浮物排放量分别为4887.5,136.8,64.0和17689.5t;氮磷环境负荷量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均以粤西最高,粤东次之,珠三角一带最低。与陆源废水排放中氮、磷排放量比较,海水对虾池塘养殖废水排放氮、磷总量分别约为陆源排放量的0.15%和0.41%。
李纯厚黄洪辉林钦蔡文贵甘居利
关键词:对虾养殖COD悬浮物排放量
工厂化流水养鲍系统水质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3年
于粤东工厂化杂色鲍(HaliotisdiverscolorReeve)养殖场的进水管、养鲍池、排水渠分别取水样,测定水中pH、DO、DIN及DIP的质量浓度C(X)。进水为自然海水经沉淀、过滤。池中水温为26 9~29 0℃,幼鲍养殖密度2500~3000ind/m2;成鲍放养密度为120笼/池,40个/笼,体重12g。观察实验共进行6天。结果显示,水质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DIN质量浓度及COD质量浓度比进水水体明显增高,平均分别增高1.6、1.4和0.6倍,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20%观测值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出水水体C(DO)和pH略有降低,平均分别降低0.31mg/L和0.16。不同水质因子进、出水的变化程度依次是C(DIP)>C(DIN)>C(COD)>C(DO)>pH,C(DO)和pH的降低与C(DIP)、C(DIN)和C(COD)的增高有密切联系。连续注水的幼鲍池中C(DO)和pH从进水段、中段到出水段呈逐渐降低趋势,停止注水则段间差异消失。24h水质变化显示,池中C(DO)与pH在8∶00~16∶00高于20∶00~4∶00,C(COD)以午夜较高、20:00次之。这与杂色鲍昼伏夜动的生活习性有关,C(DO)和pH的时间变化还与水温的波动有关。从总体看,该流水体系中,水质基本满足我国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甘居利林钦王小平杨美兰王增焕黄洪辉贾晓平
关键词:杂色鲍工厂化养殖水质变化
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诊断与质量评价被引量:13
2005年
利用1997~2002年的调查数据和资料,从海水水质、海水营养结构与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水平、现存生物量水平等4个方面诊断与评价了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现状.渔业生态环境健康诊断方法:海水水质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A值);营养结构为氮、磷、硅的含量水平以及三者比值判别法,营养水平为营养指数法(E值);初级生产力和饵料生物为水平分级法.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为综合指数法.结果表明,海域pH值的均值范围为8.07~8.15,溶解氧的范围为5.67~6.03 mg·L-1,无机氮的范围为3.04~4.15 μmol·dm-3,磷酸盐的范围为0.18~0.34μmol·dm-3,均符合中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 89)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有机污染指数(A值)范围为-0.411~0.237,营养水平指数(E值)范围为0.10~0.34,表明海水未受有机污染,海域处于贫营养状态.海域Si:N:P的比值为14.8:13.2:1.11,海水营养结构总体上表现为硅和氮的比例偏低;初级生产力水平范围为5~1级,年平均值为3级,属'较高'水平级.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现存生物量分别为3级、5级和4级,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本次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9项单因子指数值均低于1.0,而综合指数为0.58,表明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总体处于良好水平.然而,珠江口、粤东和粤西近海有局部海域无机氮和磷酸盐浓度超标,存在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的趋势.
贾晓平李纯厚甘居利林钦蔡文贵王增焕
关键词:渔业生态环境南海北部
基于GIS的考洲洋养殖水域水质状况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在GIS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据1999年2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利用数据插值和栅格图形加权平均等处理手段,综合分析和评价了考洲洋水域的水质营养状况。结果显示,枯水期考洲洋的水质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整个水域未受明显有机污染,丰水期整个水域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湾西北部和吉隆河口附近水域受明显的有机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应引起重视。两个调查航次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趋势相似,均呈现湾口高,湾中部和湾西北部低的变化趋势。饵料生物的分布无明显的规律,在枯水期,饵料生物的分布较为均匀,大部分水域处于2~3级水平,其密集分布区出现在湾西北部、湾口和吉隆河口附近水域,而在丰水期,饵料生物的变化幅度较大,其密集分布区位于湾中部水域和望京洲沿岸水域。两个航次相比,丰水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均高于枯水期。
蔡文贵贾晓平林钦李纯厚甘居利王增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机污染富营养化
代表性污染物和农渔药对重要水产增养殖品种影响效应的研究
贾晓平陈海刚柯常亮马胜伟张喆陈洁文张林宝王许诺蔡文贵林钦甘居利李刘冬王增焕巩秀玉陈培基
科学技术领域:渔业生态环境、水产品质量安全。主要技术内容与创新:针对中国水产增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潜在风险增大的现状,系统研究了代表性污染物和农渔药对重要水产增养殖品种影响效应,为保障渔业可持续...
关键词:
关键词:污染物监测
牡蛎塭池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和生态风险评价
2017年
研究了长沙湾牡蛎塭池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及其对养殖牡蛎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结果显示,牡蛎塭池水体、悬浮物、养殖牡蛎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质量浓度分别为6.62~21.2 ng·L^(-1)(均值9.87 ng·L^(-1))、92.9~355μg·kg^(-1)(均值198μg·kg^(-1))、12.7~17.4μg·kg^(-1)(均值15.5μg·kg^(-1))和247~615μg·kg^(-1)(均值322μg·kg^(-1))。塭养区悬浮物平均含量高于塭养区外,但是差异不显著。塭养区水中多环芳烃平均含量与塭养区外相近,悬浮物中多环芳烃含量高于塭养区外,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均值低于塭养区外。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组成以3环为主,其次是4环。来源解析表明该区域多环芳烃主要源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受养殖区周边燃煤发电工业的影响。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塭养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低于效应区间低值,对养殖牡蛎安全潜在风险小,但是芴和蒽等同系物的含量介于效应区间低值和中值之间,可能会对塭养牡蛎养殖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李刘冬柯常亮刘奇陈洁文黄珂甘居利
关键词:多环芳烃牡蛎生态风险沉积物
大亚湾水域营养盐的分布变化被引量:18
1996年
本文通过对大亚湾水域溶解氧、氮、磷、化学耗氧量、盐度、pH等环境因子的调查,对该水域溶解氧的含量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湾内NO3-N、NO2-N、NH4-N及PO4-P的时空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并以氧的饱和度、PH、化学耗氧量、无机氮、无机磷等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研究了该水域的富营养状况。
王小平蔡文贵林钦贾晓平周国君甘居利吕晓瑜
关键词:营养盐
红海湾养殖区底质水中氮、磷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1999年
着重研究了红海湾养殖区底质水中 NO-3 -N、NO-2 -N、NH+ 4-N、PO3 -4 -P、有机质及 c( NO-3 -N) /c P 和 ∑c N/c P( ∑c N=c( NO-2 ) +c( NO-3 ) +c( NH+ 4) )比值的分布特征 ,并对该湾低质水中氮、磷及有机质的季节变化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结果表明 :在春、夏、冬三个季节中 ,NH+ 4-N的浓度比NO-2 -N及 NO-3 -N高 ,春季 NH+ 4-N的平均浓度为 92 .60 μm ol/L,占总无机氮 80 .57% ;夏季浓度为4 7.0 4μmol/L ,占总无机氮 61 .64 % ;冬季 NH+ 4-N的浓度最低 ,为 9.60μmol/L ,占总无机氮 4 5.76% ;而夏季 PO3 -4 -P浓度及有机质的含量比春、冬季高 ,分别为 53 .68μm ol/L和 1 .3 62 %。分析指出该湾底质水中无机氮是以 NH+ 4-N为主要存在形态。
王小平贾晓平林钦甘居利李纯厚王增焕蔡文贵吕晓瑜
关键词:底质水有机质
硬骨鱼的鱼肉获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硬骨鱼的鱼肉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刀具置于距离硬骨鱼的鱼鳃0-3cm并且靠近硬骨鱼的尾鳍的鱼身上,并使刀具的刀刃表面与硬骨鱼的背腹轴平行;将刀具从鱼身的外表面向硬骨鱼的内部切割,形...
柯常亮王许诺王增焕甘居利李刘冬陈培基黄珂吕晓瑜黎智广陈洁文古小莉杨宏亮王强张安凯杨金兰陈悦鑫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渔场表层沉积物中的硫化物被引量:14
2001年
为了给南海北部渔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用碘量法测定了南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结果表明 ,全部 2 8份样品中硫化物含量为 3.3~ 4 2 .2 mg/ kg(干重 ,下同 ) ,平均为12 .1mg/ kg,符合外海含量低的一般规律 ,明显低于沿岸海湾的含量 ,远低于日本渔业环境质量标准(2 0 0 mg/ kg)和安全下限值 (40 0 mg/ kg)。硫化物含量在测站间和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 ,南北方向呈近岸 (13.1mg/ kg)略高于离岸 (12 .1mg/ kg)、离岸略高于远岸 (11.1mg/ kg)的梯度分布 ,但梯度差异不显著 (p>0 .10 ) ;东西方向的分布特点是粤西海域 (2 3.7mg/ kg) >海南岛以东 (15.3mg/ kg) >台湾浅滩 (9.4 mg/ kg)≈粤东海域 (8.7mg/ kg)≈珠江口外海域 (8.6 mg/ kg)。空间分布不太均匀主要是受沉积物类型的影响 ,与陆源硫化物输入的关系不大。
甘居利李纯厚贾晓平王增焕蔡文贵吴洽儿
关键词:硫化物沉积物渔场南海北部陆架区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