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伟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震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地震科技
  • 2篇地震科技信息
  • 2篇强震
  • 2篇大地震
  • 1篇地震概况
  • 1篇地震活动特征
  • 1篇地震科技信息...
  • 1篇信息工作
  • 1篇形变
  • 1篇形变场
  • 1篇中国大陆及邻...
  • 1篇数据库
  • 1篇强震危险性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格架
  • 1篇构造格架
  • 1篇分维

机构

  • 4篇国家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7篇罗伟
  • 4篇罗灼礼
  • 2篇陈尚平
  • 1篇周克昌
  • 1篇吴碧春
  • 1篇闻学泽
  • 1篇吴荣辉
  • 1篇吴荣辉
  • 1篇张琳
  • 1篇朱航

传媒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学刊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3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时期的地震科技信息工作
<正>1 建立地震灾害库为了加速开发、利用和共享信息资源,必须实现信息网络化,而信息网络的核心是数据库。当前国内很多部门都建立了具有本部门特色的数据库,如地质矿产信息院、中国气象局、建设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信息中...
罗伟吴荣辉戴光辉游庆瑜
文献传递
岛弧构造的垂直形变场与水平位移场及其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根据水平构造应力作用,推导了弧形构造的理论垂直形变场、水平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而对全球性的岛弧构造带在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和震源机制等方面的特征给出了新的解释;提出岛弧等弧形构造主要是在弧形构造位移场、应力场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而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是次要的。
罗伟罗灼礼陈尚平
关键词:垂直形变场地震活动性
大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及强震危险性定量计算
<正>板内地震活动最引人注目的,最典型的区域位于中国大陆及邻区,从喜马拉雅弧至贝加尔湖的大三角区。该区地震活动具有强度大、频次高,分布广和震源浅的特征。地震的空间分布虽然广泛,但不均匀,有成丛,成带发生的特点,强震有跳迁...
罗伟罗灼礼朱航吴碧春
文献传递
开创地震科技信息新局面的几点思考
1996年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许多国家都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新世纪的信息技术。中国政府也设计了适合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是世界上内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也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据预测,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中国大陆地区将进入本世纪以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的高潮期。本文就“九五”期间,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围绕以地震预报和防震减灾为主要目标的服务工作,逐步建立与防震减灾相适应的社会公益型和科技服务型系统,开创地震科技信息工作新局面提出了几点设想。
吴荣辉罗伟
关键词:数据库地震
中国大陆原地复发强震的基本特征及其预测被引量:15
1995年
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弧板块边界力作用下,中国大陆有自己独特的现代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基本格架。格架是两组近似于对数螺线的现代构造滑移线,即最大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集中释放的区、带。在这种格架控制下,强震和大震在原地或基本在原地重复发生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重要特征。本文还提出了i—f—j复发轮回模式和估计当前轮回强震复发时间的概率分布以及计算未来强震复发概率公式,为中、长期预测原地复发强震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方法和途径。
罗灼礼闻学泽罗伟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构造格架强震地震
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活动格架及大地震空间分维特征
1994年
本文从板块碰撞观点出发,根据理论与实验的结果,强震震中分布,震源机制解,强震地表破裂带等资料,提出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活动格架。它是两簇近似于对数螺线的构造滑移线,即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最大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集中的区、带。它们是控制和支配现今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网络。这种网络结构,为我们研究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据这些网络具有某种自相似性特点,进而研究了大地震(M≥7)的空间分维结构,计算了该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容量维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大地震发生前有降维的现象。
罗伟罗灼礼
关键词:地震
各国地震概况数据库的建立
<正>当今世界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而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损失遥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仅20世纪以来,全世界有120万人罹难于地震灾害.近40年来,全球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2000亿美元.地震灾害在中国尤为甚.为了配...
罗伟陈尚平周克昌董亭张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