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金樱冲剂对不良孕产史妇女HCMV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0年
- 本研究为探讨中药金樱冲剂对活动性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孕妇及不良产史妇女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以HCMVIgM阳性作为活动性HCMV感染的指标 ,转阴性为疗效判断标准。通过 16 4例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后有 148例转阴。总有效率为 90 2 4%。 10 4例生育了健康孩子 ,6例再次出现异常妊娠。对 10 2例有不良孕产史的妇女治疗前后的生育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异常妊娠率为治疗前的 5 88%。以上表明 ,金樱冲剂对活动性HCMV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它能降低异常妊娠的发生率。
- 余世瑢罗文栾树清刘艳秋王惠民万少菊邹金生谢和详
- 关键词:异常妊娠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
- 弓形虫宫内感染与不良孕产史关系的探讨
- 本研究为探讨不良孕产史与胎儿宫内弓形虫感染的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孕中期羊水标本进行弓形虫检测.结果:实验组259例,检出阳性52例,阳性率为20.08%(52/259);对照组290例,检出阳性9例,阳...
- 刘艳秋余世瑢罗文栾树清李宇中
- 文献传递
- 应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分析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为了准确检测产前优生咨询妇女弓形虫感染及掌握不同时期弓形虫的量值变化情况。方法 :本室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并结合ELISA法同时对 16 98例产前妇女进行联合检查。并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ELISA不同抗体阳性率和荧光定量PCR阳性率在检测结果上有一定的差异。在ELISA抗体仅一项阳性的患者中 ,IgG抗体阳性其荧光定量PCR检测值也为阳性的百分率最高 ,达 88.9% ,(P >0 .0 5 ,无差异 )。其次为IgM抗体阳性 ,符合率达 6 2 .5 % (P <0 .0 5 ,有差异 )。Cag循环抗原阳性最低 ,仅 31.8% (P <0 .0 1,有显著差异 )。在二项抗体同为阳性的患者中 ,IgG和IgM双阳其荧光定量PCR检测也为阳性的百分率最高 ,达 98.5 %。IgG与Cag双阳、IgM与Cag双阳的分别为 86 .8%、85 .4%。对 3项抗体全为阳性的 3名患者来说 ,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另外在 12 14名ELISA阴性的患者中 ,用荧光定量PCR法仍检测 5例阳性 ,阳性率为 0 .41%。结论 :由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增加了探针杂交 ,它的特异性及准确性都大大提高 ,可靠程度优于ELISA ,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在人体感染的某些时期 (Igm ,Cag单项阳性时 )荧光定量PCR法也会存在漏诊的情况。由此可见 ,这两种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 ,只有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对弓?
- 罗文余世瑢胡千里李宇中刘艳秋栾树清
- 关键词:弓形体病ELISA荧光定量PCR
- 弓形虫宫内感染与不良孕产史关系的探讨被引量:5
- 2001年
- 本研究为探讨不良孕产史与胎儿宫内弓形虫感染的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对孕中期羊水标本进行弓形虫检测。结果 :实验组 2 5 9例 ,检出阳性 5 2例 ,阳性率为 2 0 .0 8% (5 2 /2 5 9) ;对照组 2 90例 ,检出阳性 9例 ,阳性率为 3.10 % (9/2 90 ) ;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不良孕产史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比非异常妊娠史者高 。
- 刘艳秋余世瑢罗文栾树清李宇中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PCR弓形虫宫内感染不良孕产史
- 应用PCR检测自然流产胚胎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
- 衣原体和支原体均系妊娠妇女常携带的微生物,其中以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为主。两者极易通过孕妇的血液、生殖道传播,引起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死产等。它们传统的检测方法为培养法、血清免疫法...
- 罗文余世瑢栾树清刘艳秋
- 文献传递
- 应用PCR检测自然流产胚胎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被引量:1
- 1998年
- 用PCR技术对58例自然流产患者(自然流产组)和60例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的胚胎组织同时进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自然流产组中沙眼衣原体感染者28例,阳性率48.3%;解脲支原体感染者17例,阳性率29.3%;两者共同感染者4例,阳性率6.9%。而对照组中沙眼衣原体感染者5例,阳性率8.3%;解脲支原体感染者3例,阳性率5%;两者共同感染者1例,阳性率1.6%。两组比较,自然流产组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是引起自然流产的病因之一。
- 罗文余世栾树清刘艳秋
- 关键词:流产衣原体支原体胚胎
- 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与不良产史关系的探讨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异常妊娠史与宫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技术,对羊水标本进行巨细胞病毒检测。结果 研究组162 例,检出阳性41 例,阳性率为25 .31 % (41/162) ;正常对照组106 例,检出阳性4 例,阳性率为3 .77 % (4/106) ;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1) 。结论 异常妊娠史孕妇再次感染巨细胞病毒可能性较大,应孕前查明原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病儿的再次出生。
- 刘艳秋余世瑢罗文栾树清李宇中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宫内感染PCR
- 314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的染色体分析被引量:10
- 2000年
- 本文对 30 0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 314例 (14名两次流产 )绒毛标本的染色体进行分析 ,检出异常核型 130例 ,检出率 41 40 % ,涉及的异常染色体有 1、2、3、4、6、7、8、9、10、11、13、14、15、16、18、2 0、2 1、2 2、X、Y。异常类型有 :常染色体三体、双重三体、性染色体三体、性染色体单体、三倍体、四倍体、嵌合体、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等。并对流产儿染色体异常的再现风险及流产次数和流产儿性别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以及流产儿染色体结构异常与双亲染色体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流产儿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开展自然流产儿染色体的研究 ,对自然流产的病因、诊断与再孕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余世瑢栾树清罗文刘艳秋李宇中王晓君
- 关键词: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