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秀漫

作品数:14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血
  • 2篇新生儿血小板...
  • 2篇新生儿血小板...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神经学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全身
  • 2篇全身运动质量...
  • 2篇综合征
  • 2篇网膜

机构

  • 1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市中心医...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4篇肖秀漫
  • 5篇陈尚勤
  • 4篇林振浪
  • 4篇杨祖钦
  • 4篇姜娜
  • 3篇朱敏丽
  • 2篇丁志勇
  • 1篇朱利斌
  • 1篇李昌崇
  • 1篇朱将虎
  • 1篇郑靖阳
  • 1篇戴欢
  • 1篇王荣跃
  • 1篇林进汉
  • 1篇陈晓春
  • 1篇柳艳丽
  • 1篇蔡晓红
  • 1篇潘尹
  • 1篇余坚
  • 1篇黄玉梅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2015年浙...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良性气腹一例被引量:5
2016年
患儿男,生后2天,因"窒息复苏后气促、发绀2天伴腹胀半天"入院。患儿胎龄39+4周顺产分娩,出生体重3 250 g,胎膜早破1天,羊水Ⅲ°,脐绕颈1周。生后即全身发绀、不哭、四肢肌张力弱,当地医院即刻予气管插管、胎粪吸引、复苏囊加压给氧,1、5、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4、7、9分。胸部X线片示两肺弥漫性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血气分析为重度代谢性酸中毒。
肖秀漫杨祖钦黄玉梅陈尚勤
关键词:胎粪吸入窒息复苏加压给氧脐绕颈
新生儿无脾综合征八例分析与转归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脾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5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无脾综合征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治8例无脾综合征患儿。8例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绀,5例听诊有心脏杂音,3例心尖搏动位于右侧,2例产前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异常,2例合并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皮肤瘘;8例心脏彩超检查均提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3例右位心,1例心腔位置异常;8例腹部B超均提示无脾、水平肝,1例合并右肾缺如;1例行外周血涂片检查,见豪-周小体。明确诊断后8例均自动出院。随访发现2例存活(1例现19月龄,1例4周岁),失访2例,其余4例死于新生儿期。结论无脾综合征具有脾缺如、内脏反位、严重心血管畸形、易合并其他脏器畸形等特点;临床上若发现持续发绀、心脏杂音、心尖搏动位置异常患儿,应考虑无脾综合征可能,积极完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片、B超、内脏血管造影等。
肖秀漫杨祖钦陈尚勤
关键词:心血管畸形
新生儿宫内肠扭转临床与超声特点及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宫内肠扭转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减少漏诊误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生后术中证实为宫内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0例患儿纳入研究,男4例,女6例;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4例;早产6例(4例因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足月4例。产前二维超声显示7例有肠管扩张,2例有典型的“漩涡征”,3例有腹水,4例二维超声表现为腹腔囊性包块,2例存在羊水过多。产前胎心率异常5例。生后主要表现为立即出现腹胀(10例),呕吐胆汁样物质(4例),胎便未排8例(8例),血便(2例),贫血(7例);腹腔穿刺7例,6例为血性不凝血,1例为粪汁样液。10例患儿均在48 h内手术,术中节段性肠扭转5例,中肠扭转5例。7例肠管坏死,其中1例肠管大范围坏死,家属术中放弃治疗;1例因住院期间继发感染放弃治疗死亡。8例存活,存活率为80%(8/10)。结论产前二维超声提示典型“漩涡征”、肠管扩张伴腹水或腹腔包块进行性增大时需警惕胎儿宫内肠扭转。若产前二维超声提示肠管扩张,生后立即出现腹胀、呕吐胆汁样物质或血便等消化道症状,同时伴有贫血,应高度怀疑宫内肠扭转,腹腔穿刺液为血性基本能明确诊断。多学科合作,选择合适的时机分娩,生后尽早手术探查和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关键。
肖秀漫朱利斌姜娜潘尹林进汉王荣跃朱将虎陈尚勤
关键词:超声预后新生儿
2010—2017年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因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了解近8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疾病病种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疾病构成,比较前后4年主要疾病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变化。结果:8年共收治新生儿25632例。新生儿总体病死率由前4年的2.19%降至后4年的1.66%(P=0.001);其中,胎龄<28周病死率(25.32%vs.15.77%,P=0.022),胎龄≥37周新生儿病死率(1.64%vs.1.02%,P<0.001)下降显著。前后4年比较,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43%vs.10.76%,P<0.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05%vs.3.40%,P<0.00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51%vs.2.82%,P<0.00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25%vs.1.90%,P<0.001)、脑白质软化(0.77‰vs.2.57‰,P=0.001)等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先天性心脏病(16.97%vs.19.72%,P<0.001)、消化道/腹部畸形(4.19%vs.5.13%,P=0.001)等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加;新生儿窒息(5.12%vs.3.33%,P<0.00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2.74%vs.1.46%,P<0.001)发生率下降。前后4年比较,住院新生儿感染病死率下降(0.89%vs.0.21%,P<0.001);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30.95%vs.17.26%,P=0.008)及败血症病死率(3.07%vs.1.15%,P=0.014)显著下降。试管婴儿平均胎龄[(32.67±0.12)周],较自然受孕患儿[(36.99±0.02)周]小,试管婴儿病死率较自然受孕患儿高(4.26%vs.1.7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0—2017年我院新生儿总体病死率及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随着超早早产儿存活率升高,防治早产儿并发症成为早产儿管理的重点。住院患者中试管婴儿平均胎龄较自然受孕患儿低,而病死率较高。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且成为主要死因之一。
陈思肖秀漫柳艳丽尤雅雅金玲环陈尚勤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率
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414例接受PICC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4例新生儿经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5.8%;感染新生儿中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株占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占33.3%,真菌4株占16.7%;导管执行地点、是否计划拔管、穿刺时间、导管堵管、穿刺次数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导管执行地点(OR=1.702,95%CI:1.439~3.716)、是否计划拔管(OR=2.162,95%CI:1.682~4.902)、穿刺时间(OR=2.386,95%CI:2.251~5.392)、导管堵管(OR=1.381,95%CI:1.298~3.979)、穿刺次数(OR=1.402,95%CI:1.372~4.592)等因素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繁多,宜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控制,以减少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郑芝蕾肖秀漫陈琼杨祖钦陈晓春
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导管相关性感染
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工作能力的新生儿科医生的必经途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完善和健全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对各种日常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通过分层渐进、顶岗负责,规范临床管理、微信辅助教学,定期技能操作培训,并综合利用患者资源,以丰富的临床教学方式加强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及临床诊疗能力培养,同时锻炼其教学及科研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以期达到每一位学员毕业后能在各医疗单位具有独立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的目标。通过以上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规培医师对新生儿科教学工作满意度较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朱敏丽姜娜肖秀漫蔡晓红陈尚勤
关键词:住院医师教学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25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早期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9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总发生率为2.9%(259/9039),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为8.3%(231/2800)。早发型(〈72h)113例(43.6%),最常见的原因为免疫性,其次是败血症、围生期窒息、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宫内TORCH感染;晚发型(〉72h)146例(56.4%),最常见的原因是败血症,其次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59例血小板减少症中病死率为8.9%(23/259),显著高于笔者医院同期住院血小板正常患儿病死率1.0%(85/8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P=0.000)。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达8.3%;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原因为免疫性,其次是败血症、围生期窒息、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宫内TORCH感染;晚发型常见原因为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该病病死率较高,达8.9%,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肖秀漫江程程姜娜林振浪
关键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回顾性分析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早期预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神经学结局的价值
<正>目的以全身运动质量(GMs)评估对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出院后参加随访、符合入选条件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为研究对...
朱敏丽丁志勇肖秀漫林振浪
文献传递
血清IGF-1、bFGF及VEGF浓度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hrohlastgrowthfactor,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的关系,探讨其可否作为ROP的预测指数,协助诊断ROP。方法胎龄≤31周和(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进行间接眼底镜筛查,根据ROP国际分类法诊断为ROP的患儿为实验组,其中根据严重程度分为ROPⅠ-Ⅳ期;对照组:与ROP组胎龄、出生体重相匹配的同期住院非ROP早产儿。对所有研究对象在生后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静脉血2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bFGF及VEGF浓度。结果入选的早产儿ROP组48例,对照组50例。ROP组血清中IGF-1、bFGF及VEGF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IGF-1具有最好的预测和诊断价值,而bFGF、VEGF次之。结论≤31周和(或)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在其生后第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血,若出现IGF-1明显降低(〈28.08ng/ml),同时伴有bFGF(〈320.65ng/L)及VEGF(〈232.89ng/L)的降低,则预示ROP的发生率增加。
郑靖阳肖秀漫陈清林锋瞿尔力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早期预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神经学结局的价值
目的以全身运动质量(GMs)评估对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出院后参加随访、符合入选条件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
朱敏丽丁志勇肖秀漫林振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