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娜

作品数:10 被引量:110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新生儿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婴儿
  • 2篇膜炎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2篇宫内
  • 1篇蛋白
  • 1篇新生儿肺出血
  • 1篇新生儿化脓性...
  • 1篇新生儿坏死性...
  • 1篇新生儿血
  • 1篇新生儿血小板...
  • 1篇新生儿血小板...
  • 1篇形合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机构

  • 10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姜娜
  • 7篇林振浪
  • 4篇朱敏丽
  • 4篇陈尚勤
  • 4篇肖秀漫
  • 4篇李海静
  • 3篇汪盈
  • 2篇何笑笑
  • 1篇朱利斌
  • 1篇陈鲜威
  • 1篇朱将虎
  • 1篇杨祖钦
  • 1篇王荣跃
  • 1篇林进汉
  • 1篇蔡晓红
  • 1篇麦菁芸
  • 1篇潘尹
  • 1篇余坚
  • 1篇王琦
  • 1篇黄玉梅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婴儿无乳链球菌脑膜炎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小婴儿无乳链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药敏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8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49例无乳链球菌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
朱敏丽姜娜李海静陈尚勤林振浪
新生儿宫内肠扭转临床与超声特点及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宫内肠扭转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减少漏诊误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生后术中证实为宫内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0例患儿纳入研究,男4例,女6例;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4例;早产6例(4例因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足月4例。产前二维超声显示7例有肠管扩张,2例有典型的“漩涡征”,3例有腹水,4例二维超声表现为腹腔囊性包块,2例存在羊水过多。产前胎心率异常5例。生后主要表现为立即出现腹胀(10例),呕吐胆汁样物质(4例),胎便未排8例(8例),血便(2例),贫血(7例);腹腔穿刺7例,6例为血性不凝血,1例为粪汁样液。10例患儿均在48 h内手术,术中节段性肠扭转5例,中肠扭转5例。7例肠管坏死,其中1例肠管大范围坏死,家属术中放弃治疗;1例因住院期间继发感染放弃治疗死亡。8例存活,存活率为80%(8/10)。结论产前二维超声提示典型“漩涡征”、肠管扩张伴腹水或腹腔包块进行性增大时需警惕胎儿宫内肠扭转。若产前二维超声提示肠管扩张,生后立即出现腹胀、呕吐胆汁样物质或血便等消化道症状,同时伴有贫血,应高度怀疑宫内肠扭转,腹腔穿刺液为血性基本能明确诊断。多学科合作,选择合适的时机分娩,生后尽早手术探查和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关键。
肖秀漫朱利斌姜娜潘尹林进汉王荣跃朱将虎陈尚勤
关键词:超声预后新生儿
肿瘤坏死因子α和消退素D1检测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NPM)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怀疑NPM的患儿,均在应用抗生素前行脑脊液检查,根据最终诊断分为NPM组和非NPM组;NPM组再根据治疗后7~10 d临床症状及复查脑脊液结果分为好转组和非好转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TNF-a和RvDl水平,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PM组23例(其中好转组18例,未好转组5例),非NPM组30例。NPM组治疗前脑脊液TNF-α及RvD1水平均高于非NPM组[TNF-α:(0.263±0.088)pg/ml比(O.087±0.001)pg/ml,RvDl:(2.017±0.171)pg/ml比(0.563±0.048)pg/ml](P<0.05)。治疗7~10 d后,NPM组中好转组TNF-α和RvD1较前下降[TNF-α:0.083(0.078,0.111)pg/ml比0.122(0.098,0.214)pg/ml;RvD1:1.242(0.740,2.098)pg/ml比1.791(1.371,2.804)pg/ml](P<0.05),未好转组较前上升[TNF-α:2.239(1.309,2.806)pg/ml比0.102(0.100,1.312)pg/ml;RvD1:2.614(1.265,2.940)pg/ml比0.139(0.103,0.276)pg/ml](P<0.05)。NPM组中好转组TNF-α复查结果低于非NPM组治疗前,RvD1高于非NPM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脑脊液TNF-α及RvD1水平对NPM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意义。
陈峰何笑笑何笑笑姜娜林振浪陈尚勤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脑脊液
超早产儿135例相关并发症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干预措施,为降低其死亡率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2012年收治的超早产儿(胎龄〈28周),按出生体重分为〈1000g和1000~1499g两组,对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早产儿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多胎妊娠、前置胎盘伴出血等。所有超早产儿均有一种以上并发症,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12例(82.9%),窒息91例(67.4%),呼吸暂停72例(53.3%),肺炎61例(45.2%),败血症48例(35.6%),颅内出血35例(25.9%),动脉导管未闭29例(21.5%)。体重〈1000g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及血糖紊乱发生率均高于体重1000~1499g组(P〈0.05)。本组超早产儿体重〈1000g68例,治愈率60.3%;1000~1499g67例,治愈率7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重症感染是超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早期干预,可降低超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姜娜汪盈李海静林振浪
关键词:并发症
先天性复杂门静脉畸形合并下腔静脉肝段闭塞一例
2014年
患儿男,2天,因“气促1天余”入院.系第5胎第2产,胎龄39周,因母亲疤痕子宫剖宫产出生,生后无窒息,胎盘、脐带未见异常,出生体重3000 g.入院查体:皮肤轻度黄染,躯干、四肢及颜面部可见散在陈旧性出血点,呼吸110次/min,双肺未闻及啰音,心前区闻及Ⅳ/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2 cm,质软、边锐,脾肋下未及.心脏彩超:右心增大,右室壁增厚,卵圆孔未闭(3 mm),
姜娜汪盈陈鲜威
关键词:下腔静脉肝段先天性形合入院查体收缩期杂音
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工作能力的新生儿科医生的必经途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完善和健全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对各种日常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通过分层渐进、顶岗负责,规范临床管理、微信辅助教学,定期技能操作培训,并综合利用患者资源,以丰富的临床教学方式加强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及临床诊疗能力培养,同时锻炼其教学及科研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以期达到每一位学员毕业后能在各医疗单位具有独立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的目标。通过以上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规培医师对新生儿科教学工作满意度较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朱敏丽姜娜肖秀漫蔡晓红陈尚勤
关键词:住院医师教学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25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早期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9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总发生率为2.9%(259/9039),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为8.3%(231/2800)。早发型(〈72h)113例(43.6%),最常见的原因为免疫性,其次是败血症、围生期窒息、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宫内TORCH感染;晚发型(〉72h)146例(56.4%),最常见的原因是败血症,其次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59例血小板减少症中病死率为8.9%(23/259),显著高于笔者医院同期住院血小板正常患儿病死率1.0%(85/8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P=0.000)。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达8.3%;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原因为免疫性,其次是败血症、围生期窒息、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宫内TORCH感染;晚发型常见原因为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该病病死率较高,达8.9%,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肖秀漫江程程姜娜林振浪
关键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回顾性分析
超早产儿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6
2014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温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超早产儿1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去除住院时间不满48 h的17例,共118例超早产儿纳入研究.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118例超早产儿中发生感染78例,感染率为66.10%,感染例次数129次,例次感染率为109.32%.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病率为1.43% (35/2 45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病率为0.35%(16/4 613).超早产儿医院感染疾病以肺炎居首位,共74例次,占57.36% (74/12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次,占肺炎47.30%;其次为败血症48例次.共检出9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4株(82.2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2株,真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是超早产儿医院感染最常见病原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率达90.91%(20/22),对头孢菌素类均耐药.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超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体重、机械通气、脐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胃肠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时间(OR=1.024,P=0.043)及中心静脉置管(OR =6.170,P=0.041)是超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78例医院感染超早产儿中死亡12例,病死率15.38%.结论 超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充分了解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缩短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姜娜汪盈王琦李海静麦菁芸林振浪
sTREM-1与PCT对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肺炎新生儿肺出血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降钙素原(PCT)对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肺炎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影响,为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肺炎NPH的预防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肺炎的肺出血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以及非肺炎肺出血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实施sTREM-1和PCT检测,针对两组患儿的sTREM-1、PCT含量,sTREM-1和PCT与母体围生期疾病的关系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sTREM-1和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H肺炎患儿sTREM-1和PCT水平均高于NPH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期母体原发病宫内感染NPH患儿sTREM-1和PCT水平高于围生期母体疾病妊高症、羊水早破、胎盘早剥、糖尿病、其他疾病NPH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实施sTREM-1和PCT监测,可以对围生期母体原发病宫内感染与患儿肺炎NPH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有效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祖钦余坚何笑笑姜娜肖秀漫林振浪
关键词:肺炎新生儿肺出血
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粪钙卫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粪钙卫蛋白(FC)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患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笔者科室的胎龄(GA)≤34周且出生体重(BW)≤2500g的适于胎龄早产儿90例为观察对象,共分为3组,即期间发生NEC的患儿作为NEC组,在同期入院的患儿中按照喂养耐受情况,分别作为喂养不耐受组和喂养耐受组(对照组).所有入组患儿均在临床诊断的第1天、第5天分别收集尿液、粪便标本各1份,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尿液IFABP和FC浓度.结果每组共纳入30例早产儿,NEC组平均胎龄29.8±2.1周,喂养不耐受组平均胎龄30.2±2.4周,对照组平均胎龄30.8±2.5周,3组患儿的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ABP浓度NEC组在第1天即明显升高,平均为8.821±1.551 ng/ml,第5天时达到11.103±1.718ng/ml,显著高于喂养不耐受组(3.150±1.484ng/ml vs 3.148±1.489ng/ml,P均<0.01)和对照组(3.005±1.430ng/ml vs 3.047±1.216ng/ml,P均<0.01);但第1天和第5天喂养不耐受组与对照组IFABP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8,0.794).FC浓度NEC组在第1天即明显升高,平均为303.34±59.72μg/g,第5天时达到458.05±121.08μg/g,显著高于喂养不耐受组(176.53±51.31μg/g vs181.29+41.15μg/g,P均<0.01)和对照组(183.54±40.67μg/g vs 181.90+38.80μg/g,P均<0.01);但第1天和第5天喂养不耐受组与对照组FC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7,0.796).结论尿液IFABP和FC在NEC发生时即有升高,而喂养不耐受患儿无明显升高,尿IFABP联合FC检测可能成为NEC早期诊断和鉴别喂养不耐受患儿的一个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李海静朱敏丽黄玉梅姜娜林振浪
关键词:早产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