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俊

作品数:25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淋巴
  • 11篇淋巴瘤
  • 10篇细胞
  • 7篇蛋白
  • 6篇细胞淋巴瘤
  • 5篇免疫
  • 5篇霍奇金
  • 5篇基因
  • 4篇重排
  • 4篇金淋巴瘤
  • 4篇霍奇金淋巴瘤
  • 4篇基因重排
  • 3篇蛋白酶
  • 3篇增生
  • 3篇弥漫
  • 3篇免疫组化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引物
  • 2篇原发性

机构

  • 20篇遵义医学院附...
  • 12篇遵义医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第...
  • 1篇巢湖市第二人...
  • 1篇遵义医药高等...
  • 1篇仁怀市人民医...

作者

  • 25篇苏俊
  • 4篇任明强
  • 3篇余舰
  • 3篇肖庆邦
  • 3篇邓飞
  • 2篇谭天海
  • 2篇冉丰丰
  • 2篇冯永怀
  • 2篇王进京
  • 2篇罗军敏
  • 2篇陆韦
  • 2篇陈琦
  • 2篇冯继红
  • 2篇刘勇
  • 2篇冯子芳
  • 2篇吴柳松
  • 2篇喻安孝
  • 2篇周正平
  • 2篇郑洪
  • 1篇张承旻

传媒

  • 7篇遵义医学院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法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贵州医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MP-26、TIMP-4和MMP-9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蛋白-4(TIMP-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DLBCL发生及进展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了95例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MMP-26、TIMP-4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DLBCL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0例)相比较,不同类型的DLBCL高表达MMP-26、TIMP-4、MMP-9。MMP-26表达阳性率与免疫分型有关(P<0.05),生发中心型(GCB)中MMP-26的表达低于non-GCB中MMP-26表达,而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疾病部位无关(P>0.05);MMP-9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关,Ⅲ期、Ⅳ期患者MMP-9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与免疫分型、年龄、性别、结外病变无关(P>0.05);TIMP-4的表达与免疫分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结外病变均无相关性关(P>0.05)。DLBCL病理组织中MMP-26与TIMP-4表达无相关性,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结论:MMP-26、MMP-9协同表达于DLBCL,MMP-26可能参与DLBCL的发展及侵袭性,MMP-26的表达与DLBCL病理亚型有关,MMP-26可能作为DLBCL分型的参考指标,并有助于对DLBCL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其本身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冯永怀吴柳松苏俊冯子芳陈琦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分化抑制因子1蛋白和基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蛋白以及骨髓细胞中Id1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d1在评价DLBCL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初治DLBCL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的初治患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Id1在DLBCL组织和RH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Id1mRNA在两组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DLBCL组织切片I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0%(30/40),而对照组RH组织切片中I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2.00%(8/25)。Id1蛋白在观察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的Id1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高低、结外器官受累情况等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有关(P<0.05)。Id1基因在观察组患者的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骨髓细胞(Id1mRNA水平2.80±0.87 vs.1.37±0.51,P<0.05),且也与临床分期、LDH高低、结外器官受累情况有关(P<0.05)。结论 Id1蛋白及Id1mRNA在DLBCL组织以及骨髓中的表达较RH组织均明显增高,与DLBCL病情预后有关,可能作为未来DLBCL治疗的靶点。
任明强袁钟苏俊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分化抑制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物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和2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MMP-2、TIMP-2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中MMP-2呈高表达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而异位内膜组中TIMP-2呈低表达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 的过度表达和TIMP-2的表达下降,导致MMP-2/TIMP-2的比例增高,使异位内膜组织更具侵袭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苏俊汤桂芹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金属蛋白酶-2细胞外基质
动态研究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IL-25mRNA和IL-25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哮喘的作用机制中经典细胞因子研究得较多,但一些非经典的细胞因子同样发挥一定的作用,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5。本实验拟初步研究IL-25mRNA和IL-25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变化趋势及地塞米松对两者的作用,以进一步了解糖皮质激素在哮喘病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分第1次致敏后、第2次致敏后、激发后),哮喘组(分第1次致敏后、第2次致敏后、激发后)和地塞米松组。以鸡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法建立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在每次激发前1h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正常组予等渗盐水致敏和激发。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IL-25水平;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组织IL-25mRNA相对含量。结果第1次致敏后IL-25和IL-25mRNA表达正常组较哮喘组增加(P<0.05),第2次致敏后两者表达哮喘组较正常组增加(P<0.05),激发后两者表达哮喘组较正常组增加(P<0.05);两者表达地塞米松组较哮喘组激发后减少(P<0.05),但IL-25表达高于正常组激发后(P<0.05),而IL-25mRNA表达无差异。结论 IL-25参与了哮喘病炎症前及炎症免疫发病的整个过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了IL-25的表达。
陆韦刘清亮冉丰丰张承旻张承昊苏俊
关键词:IL-25哮喘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
宫颈癌先期介入化疗八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 8例 (Ⅰb2期 1例 ,Ⅱa期 5例 ,Ⅱb期 2例 )宫颈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选择卡铂、博莱霉素经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化疗 ,异环磷酰胺静脉化疗。介入性化疗后 3~ 4wk行子宫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进行疗效、毒副作用的观察和评定。结果  8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 ,近期有效率 10 0 % (部分缓解 75 % ,完全缓解 2 5 % )。术后病理检查各断端均未见癌细胞 ,淋巴结转移 2例。治疗后毒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发热及白细胞减少等。其中有 4例患者出现臀部及下肢疼痛。结论 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近期疗效好 ,毒副作用轻 ,且增加根治手术的机会 。
杜鹰孙丽君李东林苏俊
关键词:宫颈癌介入性化疗疗效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所含原料药物的组分配比为:青皮25‑30份、夏枯草25‑30份、地龙25‑30份、皂角刺20‑25份、金银花25‑30份、王不留行25‑30份、泽兰12‑1...
王刚周旭美黄良勤陈延曾忠德苏俊田应彪黎丹雷华鼎
文献传递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D_1、p57^(KIP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cyclinD1、p57KI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IDC、15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yclinD1、p57KIP2的表达。结果cyclinD1、p57KIP2阳性表达率在IDC与在乳腺不同组织之间、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与IDC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cyclinD1与p57KIP2之间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cyclinD1与p57KIP2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yclinD1异常表达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联合检测cyclinD1及p57KIP2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周正平王进京郑洪苏俊肖庆邦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CYCLIND1P57^KIP2
过敏性猝死豚鼠不及时冷藏对血清IgE的影响及法医学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豚鼠过敏性猝死后血清Ig E随死亡时间(PMI)的变化规律,探讨冷藏尸体血清Ig E在过敏性猝死法医学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建立过敏性猝死的豚鼠模型,置室温(20℃)保存6 h后,于4℃冷藏,于死后6、12、24、36和48 h取血清,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豚鼠血清Ig E的含量。结果过敏性猝死豚鼠与对照组豚鼠血清Ig E含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后6、12、24、36和48 h之间血清Ig E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猝死6 h后将尸体置于4℃冷藏条件下保存,48 h内进行血清Ig E检测对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仍具有参考价值。
苏俊余舰刘勇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免疫球蛋白E冷藏
基因沉默LMTK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BCPAP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基因沉默LMTK3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BCPAP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携带sh LMTK3的重组慢病毒载体(LV-sh LMTK3-1、LV-sh LMTK3-2和LV-sh LMTK3-3)分别感染人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株,作为实验组(LV-sh LMTK3组);以对照慢病毒载体(LV-Control)感染人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株,作为阴性对照组(LV-Control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细胞常规培养,不作任何处理。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LMTK3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能力。结果 Western blot方法显示LV-sh LMTK3组中LMTK3蛋白的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CCK8实验显示基因沉默LMTK3显著抑制BCPAP细胞的增殖(P<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LV-Control组相比,LV-sh LMTK3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基因沉默LMTK3明显促进细胞的凋亡(P<0.01)。结论基因沉默LMTK3可显著抑制BCPA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其凋亡。
泮红飞冯继红杨涛羽苏俊刘芊伊刘旭恒龙润莹殷茜罗军敏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慢病毒凋亡
细胞DNA倍体分析与TCT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对比被引量:6
2013年
宫颈癌的发生经历了从前驱病变到癌变的漫长历程,故通过对宫颈癌前期病变的筛查成为其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通过对我院妇科门诊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3220例患者,同时采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与TCT检测,并对阳性病例进行阴道镜下病理学活检,对比两种方法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
刘毅苏俊
关键词:宫颈癌筛查阴道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