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吁刚
- 作品数:12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EH)的降压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12 0例 EH患者 ,服安慰剂 1周后口服拉西地平 4~ 8m g(6 5 %服 4~ 6 m g)共 6周 ,不服其他降压药。观察血压、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变。结果 :服药 6周后血压为 (144 .1± 14) / (85 .9± 7) m m Hg(1m m Hg=0 .133k Pa) ,收缩压下降 2 6 .9mm Hg,舒张压下降 15 .8mm Hg。显效 5 4例 ,有效 5 6例 ,总有效率 91.7%。有不良反应者 14例 (11.6 % ) ,主要为头晕、头痛、面红、心悸等 ,症状较轻不需停药。治疗前后各项血液生化、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 :新型长效血管高选择性钙拮抗剂拉西地平对轻、中度 EH患者具有降压作用 ,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好。
- 张远慧李崇信谷小明伍卫杜志明董吁刚黄平黄小平苏诚坚卢满鸿黄洋浩何建新
- 关键词:拉西地平高血压药物疗法安全性
- 流体切应力对人内皮祖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流体切应力务件下,内皮祖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成内皮祖细胞,并通过相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标记等方法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种植内皮祖细胞到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后,分为静态组、低切应力组(0.5 Pa)、中切应力组(1.5 Pa)和高切应力组(2.5 Pa)4个不同处理组,之后用ELISA各组不同时间点培养液中t-PA的水平,并用半定量RT-PCR测定切应力处理25 h后,不同切应力组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ac-LDL吞噬及lectin抗体荧光标记双阳性,FLK-1和vWF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均为阳性。提高流体切应力可以增加t-PA的分泌,上调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结论提高流体切应力能明显促进内皮祖细胞t-PA的分泌和基因表达,有助于改善内皮祖细胞的生理功能。
- 杨震陶军王洁梅涂昌潘仕荣唐安丽董吁刚马虹
-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机制。方法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BE组。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GBE组给予GBE水溶液96mg·kg-1·d-1灌胃,12周后取主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结果电镜下显示,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明显的崩解现象,而GBE组损伤轻微。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NF-κB活性、血清TNF-α、IL-6和sTM水平均显著升高,GBE组也有升高,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NF-κB活性与TNF-α、IL-6、sTM水平呈显著直线相关,sTM与TNF-α、IL-6呈显著直线相关(P均<0.05)。结论GBE可以通过抑制主动脉中NF-κB的活性、减轻过度的炎症反应而发挥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 廖新学李欣马中富王礼春杜志民董吁刚马虹
- 关键词: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银杏叶提取物
- 经皮激光心肌打孔对老年终末期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 观察经皮激光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治疗老年终末期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对运动缺血阈值的影响。方法 应用经皮激光 (HO∶YAGlaser)心内膜心肌打孔治疗 16例老年终末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结果 每例打孔数 5~ 15个 ,平均 (9± 4)个。按加拿大心绞痛标准分级 ,打孔前为 (3 .3± 0 .6 )级 ,打孔后 1个月为 (2 .0± 0 .9)级 ,打孔后 3个月为 (2 .1± 1.0 )级。将Naughton运动试验ST段下移至 1mm所需时间作为运动缺血阈值指标 ,打孔前为(32 0± 136 )s,打孔后 1个月为 (397± 170 )s,打孔后 3个月为 (4 30± 30 7)s。结论 经皮激光心肌打孔后可降低心绞痛的严重程度 ,对临床有严重心绞痛发生而不宜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等干预治疗的老年终末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经皮激光心肌打孔术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陶军VieecaM马虹陈国伟曾群英杜志民董吁刚
- 关键词:心绞痛激光心肌血运重建
- 浅谈心血管内科见习带教体会被引量:10
- 2004年
- 临床见习是衔接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的桥梁,是医学生向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抓紧早期教育,促进学生见习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关键。心血管系统作为内科学的重点,内容繁多,同学们难以理解,而见习时间相对较短。如何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临床知识,关键在于合理安排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见习质量的提高。
- 吴杏陈国伟董吁刚马虹
-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
-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48例ACS患者(ACS组)及10例对照者(对照组)sTM水平,并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各种冠心病危险因子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与sTM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S组sTM水平高于对照组[(3.67±1.71)μg/L比(2.34±0.43)μg/L,P〈0.05]。危险因子数〉2个患者的sTM水平高于危险因子数≤2个患者[(4.93±2.76)μg/L比(3.13±0.81)μg/L,P〈0.05];病变血管数〉2支患者的sTM水平高于病变血管数≤2支患者[(4.60±2.83)μg/L比(2.91±0.23)μg/L,P〈0.05]。sTM〉3.2 μg/L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sTM≤3.2μg/L患者(70.0%比35.7%,P〈0.05)。结论sTM水平是反映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范围的良好标志,它与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损伤作用有关,并对ACS的病变范围和预后有提示意义。
- 廖新学李欣王礼春何健桂董吁刚杜志民马虹
-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细胞冠脉综合征
- 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80例报告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18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服安慰剂1周后,口服比索洛尔5~20mg(80%病人服5~10mg)共6周,不服其它降血压药。结果:服药6周后血压为18.6±1.77/11.3±1.05kPa,收缩压下降4.0kPa,舒张压下降2.4kPa,有效31.1%,显效67.2%,总有效率98.3%;36例冠心病人中19例心绞痛及心肌缺血好转改善率为52.7%。出现不良反应20例(11.1%),但症状轻,不需停药。治疗前后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比索洛尔对轻中度EH病人具有降压作用,对合并冠心病者兼有抗缺血效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 张远慧李崇信黄洋浩何建新苏诚坚卢满鸿孙家珍郭兰谷小明伍卫杜志明董吁刚
- 关键词:比索洛尔原发性高血压药物疗法
- 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t-PA基因表达和小径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基因表达和种植内皮祖细胞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的影响。【方法】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种植内皮祖细胞到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后,分为静态组、低切应力组(5dyn/cm2)、中切应力组(15dyn/cm2)和高切应力组(25dyn/cm2)4种不同处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液中t-PA的水平,并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19只家犬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只用中切应力处理后内皮祖细胞种植的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移植犬颈总动脉,对照组9只用未经切应力处理内皮祖细胞种植的人工血管移植。移植术后2个月,比较2组小径人工血管的移植通畅率。【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ac-LDL吞噬及lectin抗体荧光标记双阳性,FLK-1和VWF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均为阳性。流体切应力增加内皮祖细胞t-PA的产生,并上调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行移植术后2个月,实验组10只人工血管均获通畅,对照组通畅率为55.6%。【结论】切应力处理可上调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并改善内皮祖细胞种植后小径人工血管的移植通畅率,这为解决临床小径人工血管通畅率低提供了新的策略。
- 杨震陶军王洁梅涂昌潘仕荣唐安丽董吁刚马虹
- 关键词:切应力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通畅率
-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 throm bom odulin,TM)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三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抽取血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其血浆 TM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 TM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间患者血浆 TM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但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血浆可溶性 TM水平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范围的良好标志 ,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 廖新学李欣马虹陈国伟杜志民董吁刚
- 关键词:冠心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细胞
- 西洛他唑调节核因子κB通路抑制炎症因子治疗兔髂动脉成形后的血管内再狭窄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炎症反应的发生是再狭窄的始动因素,如何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是降低再狭窄发生的关键。多个研究均已证实西洛他唑有确切地降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在兔髂动脉粥样硬化球囊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抗炎作用,揭示其作用途径。方法:将大白兔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血管狭窄组、再狭窄模型组、西洛他唑25,50及100mg/kg组。高脂饲养,除空白对照组外均制作髂动脉内皮剥脱血管狭窄模型。喂养4周后再狭窄模型组及各西洛他唑治疗组在血管狭窄部位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制作再狭窄模型。血管造影抽血测定血脂浓度及细胞因子质量浓度,以免疫组化法观察核因子κB表达,用图像工作站对血管造影结果行血管狭窄分析。结果与结论:与再狭窄模型组相比,各西洛他唑治疗组血脂浓度及细胞因子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免疫组化显示再狭窄模型组中核因子κB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各西洛他唑治疗组,治疗组随着剂量增加核因子κB表达逐渐减弱(P<0.05)。血管造影证实,各西洛他唑治疗组与再狭窄模型组相比,血管面积狭窄率及直径狭窄率明显下降(P<0.01)。结果提示,西洛他唑能够抑制兔髂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通过调节核因子κB抑制各种炎症因子可能是西洛他唑治疗再狭窄的作用途径。
- 曾智桓董吁刚赵艳群黄瑞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张卫王蔚
- 关键词:西洛他唑核因子ΚB血管成形术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