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琳
- 作品数:48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与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与病毒性脑炎(VE)鉴别诊断的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抗NMDAR脑炎和V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抗NMDAR脑炎10例,VE53例.两组患者发热、头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NMDAR脑炎组癫痫持续状态、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低通气发生率高于VE组(P<0.05);抗NMDAR脑炎组脑脊液压力高于VE组(P<0.05),而影像学异常率低于VE组(P<0.05).抗NMDAR脑炎组免疫治疗反应良好,癫痫缓解率高(85.71%),而VE组有一部分癫痫反复发作,癫痫缓解率低(35.29%)(P<0.05).结论抗NMDAR脑炎和VE有共性也有差异,结合早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 周永吉林彩秀陈嘉伊蒋琳殷聪国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 颈动脉狭窄复杂病变的支架治疗1例报道
- 患者,男性,66岁,因言语不清、饮水呛咳3年,发作性神志不清两月余入院。发作时无口吐白沫,无肢体抽搐,约十余分钟后醒转,自诉无头痛、胸闷、胸痛及心悸等情况;渐出现左侧肢体麻木,外院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左侧侧室旁陈旧...
- 殷聪国蒋琳唐波牛国忠
- 文献传递
- 26例老年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老年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和老年客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O-BPPV)的临床表现,并探讨手法复位对老年S-BPPV和老年O-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0月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S-BPPV患者和49例O-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组的临床表现(眩晕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以及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S-BPPV组患者眩晕的潜伏期为(4.36±1.89)s,大于O-BPPV组患者的(3.17±1.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PV组患者眩晕的持续时间为(6.94±3.25)s,小于O-BPPV组的(13.37±3.6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PV组患者手法复位治疗的循环次数为(1.68±1.12)次,明显少于O-BPPV组患者的(3.42±1.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PV组患者1周和3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96.15%,与对照组患者的85.71%和91.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S-BPPV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9.2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老年O-BPPV患者,老年S-BPPV患者临床具有眩晕潜伏期较长、但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S-BPPV和O-BPPV均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且治疗效果满意,但S-BPPV患者手法治疗的循环次数少。
- 蒋琳牛国忠殷聪国
- 关键词:眩晕耳石膜手法复位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自拟定眩十二味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由于大脑整体的血液供应减少而导致的慢性的广泛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不能满足正常代谢需求的病症被称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从而导致的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
- 蒋琳
-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认知功能障碍舒血宁注射液睡眠障碍脑部血液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巨细胞病毒(HCMV)IgM抗体,比较两组HCMV-IgM抗体的OD值及阳性率;采用PEMS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OD值0.96±0.36高于对照组0.5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87,P<0.05);观察组HCMVIgM抗体阳性率47.22%,高于对照组的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1,P<0.05);全前循环梗死型的HCMV-IgM抗体阳性率100.00%,均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阳性率47.62%、后循环梗死POCI阳性率的41.67%、腔隙性梗死阳性率的10.00%,HCMV-IgM抗体阳性率与分型呈负相关(P<0.05)。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检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可为临床抗病毒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蒋琳张灏殷聪国唐波黄焕
- 关键词:动脉硬化人巨细胞病毒
- 神经妥乐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颅面部疼痛的常见疾病,它多表现为一侧发作性的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剧烈疼痛,其发病率约为0.4%~0.5%,其中40岁以上患者占70%~80%。以往常采用抗癫痫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止痛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疗效不佳且有副作用。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是将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到家兔的皮肤组织,从其炎性组织中提炼而成的一种非蛋白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其药理作用包括神经修复和营养作用、镇痛作用、改善冷感及麻木等神经症状、调节免疫作用等。
- 蒋琳牛国忠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神经妥乐平疗效分析三环类抗抑郁药生物活性物质面部疼痛
- mPASS评分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改良院前急性卒中严重程度量表(mPASS)评分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的临床可疑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9例。根据影像学诊断将患者分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198例,急性非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221例。其中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患者除去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后再分为颈内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亚组94例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亚组101例。采用ROC曲线分析mPASS评分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以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参照,分别评估mPASS、院前急性卒中严重程度量表(PA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颈内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3种评估量表预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均较好。mPASS评分的AUC显著高于PASS评分,低于NIHSS评分。mPASS评分在最佳截断值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PASS评分。结论对于临床可疑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尤其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mPASS评分较PASS评分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倪祝美蒋琳阮婕刘克勤斯晓莉李凌菲夏文卿卢山殷聪国
-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
-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静脉溶栓失败补救性开通临床探讨
- <正>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静脉溶栓失败补救性开通的开通率、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例静脉溶栓失败,并经急诊介入补救性开通病例临床资料。结果:9例全部开通,TIMI血流分级
- 殷聪国牛国忠蒋琳唐波张灏
- 文献传递
- 川芎嗪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监测用药前后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7%、66%,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梗死后出血等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王伟平牛国忠蒋琳
- 关键词:川芎嗪脑梗死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窦部狭窄39例
- 2010年
-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窦部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内动脉窦部狭窄患者39例,男36例,女3例,平均年龄(66.2±7.4)岁,行CAS治疗.结果 39例共43枚支架全部置入成功.全部病例残余狭窄均小于30%,39例全部应用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29例出现术后低血压,其中3例患者术中因低血压、低灌注出现偏瘫,1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经救治后均恢复.3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 CAS治疗颈内动脉窦部狭窄,低血压等发生率较高,但总体安全有效.
- 殷聪国牛国忠蒋琳唐波宋水江
- 关键词:支架成形术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