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金国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动脉
  • 4篇动脉瓣
  • 4篇置换术
  • 4篇主动脉
  • 4篇主动脉瓣
  • 4篇二尖瓣
  • 3篇心脏
  • 3篇主动脉瓣置换
  • 3篇瓣膜
  • 2篇心尖
  • 2篇心脏瓣膜
  • 2篇置换术后
  • 2篇置入
  • 2篇术后
  • 2篇停跳
  • 2篇缺损
  • 2篇主动脉瓣置换...
  • 2篇微创
  • 2篇静脉
  • 2篇间隔缺损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张成鑫
  • 11篇许金国
  • 10篇葛圣林
  • 6篇龚文辉
  • 4篇刘状
  • 3篇金朝龙
  • 2篇刘海渊
  • 2篇张士兵
  • 1篇李宁
  • 1篇龚倩
  • 1篇李峰
  • 1篇郭志祥
  • 1篇车轰
  • 1篇李艳丽
  • 1篇史学功
  • 1篇冯俊波
  • 1篇何维来
  • 1篇周汝元
  • 1篇刘善东
  • 1篇张彪

传媒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重庆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尖瓣置换术后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二尖瓣疾病[包括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是临床上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作为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延长了患者的寿命。但随着对人工心脏瓣膜的深入研究,一些相关问题也逐渐凸显,
许金国葛圣林张成鑫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后人工心脏瓣膜二尖瓣疾病生活质量
“一站式”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多瓣膜病变的早期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高危主动脉瓣病变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采用“一站式”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联合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edge-to-edge repair,TEER)的可行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一站式”经心尖TAVR+TEE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5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6.6±1.8)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反流4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反流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经心尖TAVR+TEER,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均无轻度以上瓣周漏和二尖瓣反流,人工瓣膜位置和功能良好。术后7 d,5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无移位,二尖瓣夹无脱落,瓣叶无损伤。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4例患者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出院后2个月余突发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3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未出现轻度以上瓣周漏和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高危主动脉瓣病变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多瓣膜病变,“一站式”经心尖TAVR+TEER早期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具备可行性。
龚文辉韦小勇高晓天许金国翁光东张成鑫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主动脉瓣病变在该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104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随访,三尖瓣出现中度及以上反流被定义有反流,轻度及以下反流定义为无反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0±0.7)年,其中39例失访,5例死亡(1例因脑出血死亡、4例因心力衰竭死亡)。主动脉瓣术后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为15.4%。单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70.0%vs.9.1%,P<0.001)及肺动脉压(χ^(2)=9.785,P=0.016)与三尖瓣反流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15.008,P=0.003)是主动脉瓣术后迟发性三尖瓣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单纯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应关注心房颤动情况,以预防术后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发生。
吴纯许金国张成鑫葛圣林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术心房颤动
心尖入路J-Valve瓣膜置入术治疗高危心脏瓣膜病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心尖入路J-Valve瓣膜置入术在高危主动脉瓣、二尖瓣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采用心尖入路J-Valve瓣膜置入术治疗的高危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患者7例。观察围术期手术效果,随访1~30个月,了解随访期间患者瓣膜功能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行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6例,经导管二尖瓣置入术1例;术前平均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评分(6.5±1.3)分,平均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评分(4.9±1.5)分;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中球囊扩张时出现心室颤动1例,紧急股股转流体外循环辅助下释放成功;心尖部荷包出血1例,术中难止血,术后心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随访期间无死亡,无明显瓣周漏,患者心功能状态明显好转。结论心尖入路J-Valve瓣膜置入术是治疗高危心脏瓣膜病的一种较好的选择,瓣膜置入术后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
许金国张成鑫龚文辉金朝龙盛哲刘海渊葛圣林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双侧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在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通过回顾性分析13例体外循环下双侧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体外循环下双侧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是一种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可同期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效果良好,无再发血栓。
龚文辉张成鑫许金国郭志祥刘状葛圣林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急性肺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体外循环
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D-TEE)技术在二尖瓣成形术(M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VP的25例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5.56±14.40)岁。患者MVP术前均行4D-TEE检查,精准评估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及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和反流程度,测量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收缩期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lPm)、瓣环前后径(DAP)、瓣叶各个分区(将二尖瓣前叶和后叶的外、中、内部分别命名为A1~A3和P1~P3)的高度等参数,依据检测结果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探查对术前超声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选择合适的成形环尺寸,完成MVP操作后,利用亚甲蓝染色直视下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心脏复跳后再次行TEE检查,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即刻评估手术效果。21例MVP患者术后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再次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1)观察术前通过4D-TEE诊断的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反流程度,以及与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2)比较术前4D-TEE所得的二尖瓣各参数与手术最终使用的成形环尺寸的相关性;(3)比较心脏复跳后利用TEE测得的对合高度与术中术者在直视下利用亚甲蓝染色测量的对合高度的相关性等;(4)分析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4D-TEE的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的结果对比,25例患者病因和病变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为96.0%(24/25)。对病变部位发生在瓣叶的单一区域或某两个区域诊断的准确率为14/14,对交界区病变及多个区域联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2/3、4/5。术前4D-TEE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2级6例、3级2例、4级17例,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通过术前4D-TEE测得的各指标对术中成形环尺寸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AP(X1)、左右纤维三角距离(X2)两个参数进入回归模型,建立多元线性方程:成
盛哲张成鑫龚倩史学功金朝龙许金国葛圣林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超声心动描记术二尖瓣反流
机器人辅助与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i)辅助或全胸腔镜进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修补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下或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手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机器人组和全胸腔镜组。机器人组35例,男11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1±16.8)岁;全胸腔镜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38.4±10.9)岁。随访期间,通过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直径、右心房直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记录并比较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胸腔引流量、早期并发症。结果围手术期机器人组手术时间[(3.8±0.3)h vs.(6.1±1.4)h]、体外循环时间[(72.3±10.4)min vs.(139.1±32.8)min]、呼吸机使用时间[(5.5±1.2)h vs.(9.5±2.1)h]、术后住院时间[(6.7±0.5)d vs.(9.8±0.6)d]及胸腔引流量[(253.4±26.8)mL vs.(289.3±29.5)mL]均短于或少于全胸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扩张的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房较术前缩小。结论对于ASD修补手术的患者,机器人辅助及全胸腔镜下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胸腔引流量方面,机器人组更有优势。
李宁张成鑫葛圣林许金国刘状李艳丽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微创心脏外科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单中心临床经验
葛圣林张成鑫龚文辉许金国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效果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5例PVSD患者,年龄6个月~43岁。PVSD直径2.0~6.0mm,均经胸骨中下1/3段2.0~4.0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VSD封堵术。51例采用食管超声,4例采用经胸壁超声。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55例患者均微创封堵成功。其中应用等边对称封堵器41枚,偏心封堵器14枚。随访1~3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VSD封堵术治疗PVSD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车轰周汝元何维来张士兵李峰张成鑫冯俊波许金国刘状金朝龙葛圣林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室间隔封堵器
TSG-6在大鼠静脉桥血管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7年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在大鼠移植静脉壁中的表达,探讨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移植后血管再狭窄提供新方向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袖套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制作血管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术后12周切除移植静脉,应用苏木精-伊红观察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外膜增生情况,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各膜厚度;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移植静脉壁内TSG-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和支架组的TSG-6、TNF-α和IL-1表达水平、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程度均显著低于非支架组(P<0.05)。结论 TSG-6在大鼠静脉桥血管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与TNF-α、IL-1炎症因子表达呈正相关性;外支架可能通过抑制移植静脉的炎症反应而限制移植血管壁增生。
张彪张成鑫龚文辉许金国葛圣林
关键词:桥血管血管外支架内膜增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