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玉连

作品数:90 被引量:653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天文地球
  • 10篇水利工程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气候
  • 12篇鄱阳湖
  • 10篇黄旗海
  • 9篇季风
  • 9篇降水
  • 9篇沉积物
  • 8篇全新世
  • 8篇湖泊
  • 8篇湖泊沉积
  • 8篇环境意义
  • 7篇粒度特征
  • 7篇赣北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青藏
  • 6篇湖泊沉积物
  • 6篇降水量
  • 6篇古降水量
  • 6篇长江
  • 5篇元素地球化学

机构

  • 69篇江西师范大学
  • 42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南京大学
  • 12篇教育部
  • 7篇临沂师范学院
  • 7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临沂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枣庄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地理与湖...
  • 1篇宜春中学

作者

  • 88篇贾玉连
  • 23篇蒋梅鑫
  • 11篇申洪源
  • 11篇万智巍
  • 10篇张智
  • 7篇廖富强
  • 7篇王朋岭
  • 7篇魏灵
  • 7篇李晓峰
  • 6篇彭学敏
  • 6篇施雅风
  • 5篇马春梅
  • 5篇龙进
  • 4篇张静然
  • 4篇朱诚
  • 4篇范云崎
  • 4篇王鹏岭
  • 4篇连丽聪
  • 3篇李世杰
  • 3篇柯贤坤

传媒

  • 6篇沉积学报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地理学报
  • 4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干旱区地理
  • 3篇地理科学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湖泊科学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热带地理
  • 2篇海洋通报
  • 2篇灾害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山海经(故事...

年份

  • 1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14篇2018
  • 10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黄旗海湖泊沉积物δ^(13)C_(org)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被引量:12
2005年
处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内蒙古黄旗海湖泊沉积物δ13Corg的变化反映了气候环境的变化。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造成黄旗海湖泊沉积物δ13Corg偏负段对应暖湿环境,偏正段对应冷干环境。自8.2 kaBP开始,δ13Corg值显著降低,表明本区气候转暖;8.2~4.0 kaBP是全新世大暖期,这一时期黄旗海为高湖面,在7.8 kaBP左右本区气候最为暖湿。4.0~2.2 kaBP,δ13Corg值明显偏正,指示气候变为冷干,全新世大暖期结束。在研究时段内δ13Corg值相对于-23.5‰均值的正负偏移主要反映了湖泊有机质生产率和保存条件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当时的气候,尤其是湖泊水位的波动有直接关系。
申洪源张红梅贾玉连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环境演变黄旗海
1470-2014年鄱阳湖流域干湿变化与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根据147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各类旱涝史料,按照地形和流域分区重建的原则选取区域内11个代表站点进行干湿序列重建,通过面积加权法集成了1470~2014年鄱阳湖流域逐年干湿变化序列。相关性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0.01显著性水平下重建序列通过了可靠性检验。不同干湿等级发生频率的空间分析表明,鄱阳湖流域东北部为涝、偏涝中心分布区;中西部为旱、偏旱中心分布区;鄱阳湖区附近属于旱涝兼有分布类型。利用MK趋势检验、累积距平分析、MK突变检验、功率谱和小波分析等方法,诊断了鄱阳湖流域近545年来干湿变化的趋势性、阶段性、突变点和周期性。结果表明:干湿变化在长期尺度下有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干湿序列主要体现为3个下降阶段、两个上升阶段;其中1470~1550年、1630~1730年、1890~2014年等时间段偏干;1550~1630年、1730~1890年等时间段偏湿。1570年、1660年等年份出现了年际干湿突变。功率谱和小波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近545年来的干湿变化具有多时间尺度、多周期特征,主要有2~3年、4~8年、8~13年、24~60年和10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过程。
万智巍贾玉连章鸣洪祎君蒋梅鑫
关键词:干湿变化历史气候鄱阳湖流域
元素地球化学揭示的长江中游鄱阳湖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粉尘堆积的物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地区深受东亚季风影响,因其特殊的地理、地貌与水文、水系特征,自中更新世以来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在大姑组、九江组砾石层之上风成堆积广泛发育。该区域中、上更新统表现为网纹红土、均质红土和下蜀黄土的独特沉积序列,厘清这三套独特沉积序列的物质来源对于我们认识东亚季风演化及其区域环境响应至关重要。本文选择了长江中游鄱阳湖地区10个典型剖面,基于<20μm颗粒组分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该地区中、上更新统粉尘堆积的特点,并将其与黄土高原西峰黄土和东秦岭黄土做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长江中游鄱阳湖地区这套独特的沉积序列,元素特征基本相似,具有贫Co、Pb,富Zr、Hf,低Eu/Eu^*(0.53~0.62)、LaN/YbN(4~8)、Ta/Zr(0~0.006)、Nb/Zr(0~0.09),高Y/Ho(28~30)、Zr/Hf(36~48)等特点,与黄土高原与东秦岭黄土有显著区别。基于Hf-Th-Co、Th-Sc-Zr/10和Th-Sc-La蜘蛛图投影分析,鄱阳湖地区第四纪粉尘物质的源岩接近于石英岩类,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的产物,显著区别于黄土高原与东秦岭黄土(源岩接近于页岩,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背景)。进一步分析认为,网纹红土、均质红土的母质均与区域下蜀黄土类似,推测它们均来自于其冬季风上风方向的长江或赣江的古河谷漫滩,这套独特的沉积序列是第四纪以来长江中游现代格局的水系贯通后,冬季风增强,吹蚀大江大河广阔的古河谷漫滩而形成的区域粉尘堆积的结果;是湿热的亚热带季风区对于中更新世以来在轨道尺度上冬夏季风均加强的背景下独特的区域响应。
凌超豪张智贾玉连薛滨申洪源钟巍龙桂铃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物源示踪东亚季风
中国南方网纹土形成机制及其环境意义的再认识
网纹土包括网纹黄(色)土和网纹红(色)土,形成于低山、丘陵地理景观和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中,是埋藏在一定深度的松散堆积物或破碎的基岩岩石中铁元素差异性分布的结果,是温暖湿润的南方季风气候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土壤层。...
贾玉连
关键词:干湿交替正反馈
40-30kaBP青藏高原及邻区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特征、影响及原因探讨被引量:116
2002年
40 - 30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MIS3晚期 .青藏高原在岁差周期夏季高太阳辐射作用下 ,据古里雅冰芯与若干孢粉记录指示温度比现在高 2 - 4℃ ,高原及邻区众多大湖的高湖面记录指示大范围降水丰沛 .应用Kutzbach水能平衡方程推算了封闭湖泊流域 (青海湖、扎布耶 /拉果错、阿克塞钦 /甜水海 )年平均降水可达 6 4 0mm ,5 6 0mm ,2 6 0mm ,分别是现代降水的 1.7倍 ,3倍 ,5倍 .高原及邻区包括祁连山以北和云南部分区域在内的大降水对水系河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原内部河湖串联 ,水系合并 ;如色林错、班戈错、纳木错串联为高原上最大的内陆水系 ;若尔盖古湖外流并入黄河水系 ;长江上游大水在三峡束狭形成强烈旋涡掏蚀成低于海平面的深槽 ,形成了深槽中、底部的砂砾沉积 .这次高温大降水事件是由高太阳辐射导致的由青藏高原高温热低压加强、热带洋面增暖蒸发强烈、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增强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高原特强夏季风 ,同时极地冰盖迫使西风带南移也可能加强了对高原尤其是西部的降水 .H3事件(2 7kaBP)促进了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结束 ,H4事件 (35 .5kaBP)则可能短期萎缩了夏季风 ,使高温大降水事件呈现不稳定性特点 .
施雅风贾玉连于革杨达源范云崎李世杰王云飞
关键词: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降水事件孢粉记录古气候
多重理化指标揭示的中国南方更新世网纹红土网纹化机制被引量:9
2020年
网纹土地层包括网纹黄(色)土和网纹红(色)土,形成于低山、丘陵地理景观和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中,是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形成的第四纪重要地层单元。但其网纹化的机制及其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的意义一直比较模糊。对长江中游三地不同发育程度的网纹红土地层中网纹与基质分离测试研究表明:网纹中,细黏粒颗粒(<0.2μm)相对少、含水量高,土体中发生了以Fe、Mn、Co、Ni、Cr、V等铁族元素为主的过渡金属元素的强烈淋失和Zr、Hf等稳定元素及SiO2的强烈富集;较低的pH、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及较低的Fe^3+/Fe^2+比值,表明网纹具有较强的酸性和还原性。而基质中,游离铁(主要是赤铁矿)强烈富集,较高的Fe^3+/Fe^2+比值、较高的pH与氧化还原电位,指示土体处于偏氧化环境。网纹与基质中这种酸碱特点与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有利于过渡金属元素呈低价态随水渗滤到基质中转化成高价态而沉淀积累。只要土体环境反复干湿交替,在网纹与基质之间就会形成以铁元素为主的过渡金属元素的淋溶―沉淀;元素物质的淋溶―沉淀,增加了网纹与基质之间孔隙度的对比,从而也增加了土体中网纹―基质之间的含水量差异,进一步促进了元素物质的淋溶―沉淀。这一过程,在网纹与基质之间,激发了一个正反馈作用,这是网纹形成与发育的环境动力机制。本文研究比较了中国南方网纹地层的地质年代与冬、夏季风在第四纪的代用指标记录,初步认为中国南方网纹红土是东亚冬、夏季风在早更新世晚期达到一定强度,形成显著的干湿交替的气候环境特点后,而在较为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有地层。
张智凌超豪贾玉连廖富强王昕梅彭学敏蒋梅鑫
关键词:干湿交替正反馈
高分辨率湖泊-三角洲相沉积记录的18世纪中叶以来鄱阳湖地区气候演化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该文基于鄱阳湖地区高分辨率(0.7 a/1.5 cm)湖泊-三角洲沉积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重建了该区域18世纪中叶以来的气候演化序列.分析表明:鄱阳湖地区河湖相小于20μm的沉积物硅铝率(n(SiO2)/n(Al2O3))、铷锶比(Rb/Sr)敏感地响应了区域气温变化,指示区域气候自18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暖-冷-暖3个阶段,其中的偏冷阶段由1790—1820年、1853—1905年的2个强冷时段和1820—1853年的弱冷时段组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记录中普遍反映了这种气候演化阶段;20世纪以来该区域气候逐渐变暖.功率谱分析显示:区域气温存在85 a、33 a、11 a和2~5 a的震荡周期,这与太阳辐射、太阳黑子活动和ENSO的周期一致;该区域气候1790—1820年和1853—1905年的强冷时段对应了太阳辐射的低值期和火山活动的活跃期,这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演化受火山活动、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黑子活动及低纬海气作用的共同影响.
曹向明王朋岭贾玉连李晓峰凌超豪万智巍王婷王秋霜
关键词:气候演化
鄱阳湖沙山高分辨率沙质地层及其冬季风气候信息记录的初步探究被引量:5
2017年
位于鄱阳湖流域的长江、赣江等河谷、河漫滩的下风方向,由于处于冬季风强烈的东亚季风区,在高频率出现的大风、强风天气情况下,受风力吹蚀作用,常形成区域性的沙山堆积.沙山纵向垄状地形发育,其上风方向,槽、沟与碟形坑等侵蚀地貌发育,其下风方向,纵向沙垄发育.通过对样品的光释光年代测试和粒度频数分析,浅析星子PBL剖面的小冰期风积地层,揭示了小冰期晚期持续近60年左右的一次冷期,这个冷期以突变开始,以渐变结束,其清晰程度在其它地质记录中是不曾发现的.研究发现鄱阳湖沙山纵向沙垄往往具有缓倾斜的前积与侧积,层理(薄层与细层)往往较稳定,对揭露冬季风气候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洪祎君蒋梅鑫贾玉连凌超豪徐传奇
关键词:超高分辨率气候突变
鄱阳湖南矶湿地沉积物粒级组成特征及搬运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沉积物的粒级组成特征对于分析湿地沉积环境和搬运趋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自然保护区沉积物样品,利用粒度分析、Shepard三角图、C-M图、端元分析和GSTA搬运趋势模型,研究分析了鄱阳湖南矶湿地沉积物的粒级组成特征、沉积类型、动力环境和泥沙搬运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南矶湿地沉积物主要以细粉砂为主,平均值为55.35%。沉积物粒度参数中平均粒径均值为5.24Φ,空间分布上具有由西南至东北Φ值逐渐减小的趋势。沉积物质地类型主要为粉砂、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其中粉砂约占62.5%。端元分析的结果显示EM1和EM2可能与鄱阳湖本身湖流带来的沉积物搬运有关,EM3则指示了赣江泥沙来源,EM4可能与局地小环境的水动力变化有关。鄱阳湖南矶湿地沉积物粒径趋势格局以东部向西部、北部向南部最为显著,鄱阳湖南矶湿地是在赣江与鄱阳湖之间复杂交互作用下形成。
万智巍陈曦鞠民廖富强曹向明张智贾玉连
关键词:鄱阳湖沉积物
40ka以来青藏高原的4次湖涨期及其形成机制初探被引量:26
2001年
40 ka来青藏高原现在封闭湖区至少经历了4次显著的湖泊扩涨期.40~28和9.0~5.0 kaBP湖涨期是高原暖湿气候时段的产物,分布范围最广,湖涨最为显著;其产生于岁差周期高太阳辐射阶段,强劲的夏季风形成的丰沛降水是造成湖涨的主要原因40~28 kaBP湖涨期,高原湖域浩瀚,河湖串联,湖泊呈现40 ka以来的最高最大湖面.19~15和13~11 kaBP期间,高原湖泊扩涨存在区域性,前者同高原冷湿气候与季节性冰融水增加有关,后者则与末次冰消期冰融水与夏季风降水增加有关,造成湖涨期表现形式与环境机制复杂多样的原因,是北方冷气候事件,特别是Heinrich事件叠加在由岁差周期太阳辐射变化驱动的夏季风强弱变化背景之上。
贾玉连施雅风王苏民蒋雪中李世杰王爱军李徐生
关键词:青藏高原夏季风降水冰川融水岁差周期HEINRICH事件古气候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