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建明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猪细小病毒
  • 3篇细小病毒
  • 3篇病毒
  • 1篇带菌者
  • 1篇伤寒
  • 1篇生化
  • 1篇生化特性
  • 1篇特性分析
  • 1篇提纯
  • 1篇抗体
  • 1篇被动血凝试验
  • 1篇PPA-EL...

机构

  • 3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浙江省卫生防...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邱建明
  • 3篇何秉耀
  • 1篇鲍行豪
  • 1篇梅玲玲
  • 1篇陈秀英
  • 1篇杨宁敏

传媒

  • 1篇中国畜禽传染...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90
  • 2篇198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猪细小病毒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4
1989年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 Vovirus(PPV)传播广泛,是引起母猪不育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它的俗名为“SMEDI”,概括了死胎、木乃伊化和不育症状。最早由Mayr和Mahnel(1966)从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污染物中发现PPV,Cartwright和Huck(1967)又从猪流产的死胎脏器中分离得到。此后,世界各国也都相继发现,并进一步证实了它的致病性。我国于1983年始见于从死胎中分离到PPV的报道,为了探索母猪不育的病因,我们应用PK-15猪肾传代细胞培养技术,从杭州某猪场的死胎、木乃伊化仔猪病料中分离得到2株病毒。经鉴定,明确该场PPV的感染及其致病性,为防治母猪不育提供病原学依据。
邱建明何秉耀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
PPA-ELISA法检测猪细小病毒抗体的探索被引量:1
1989年
建立了PPA-ELISA法测定母猪血清中抗猪细小病毒抗体的方法。经与血凝抑制试验比较,酶联A蛋白ELISA法比血凝抑制试验灵敏度高(X^2=26.13、P<0.01),两者相关性良好(r=0.6283.P<0.001),为猪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方法。
邱建明何秉耀
关键词:PPA-ELISA细小病毒抗体
猪细小病毒的提纯及其生化特性分析被引量:7
1990年
将自行分离鉴定的猪细小病毒 HZ-9株感染仔猪肾原代细胞,采用 PEG 沉淀法及 CsCl密度梯度离心从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提纯病莓。该病毒 CsCl 梯度中获得单一的血凝峰,浮力密度为1.38~1.39g/ml,紫外扫描获得典型的病毒吸收峰,OD260mn/OD280nm 为1.64,电镜观察为球形颗粒,无囊膜,测得病毒粒子直径为19.6±1.8nm。经 SDS-PAGE 分析,病毒有3种结构多肽,其分子量和百分含量分别为 Vpl 81.7kd、9.8%、Vp2 67.6kd、11.7%,Vp364.6kd、76.9%。病毒核酸经中性1%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一条核酸带,经碱性1%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得核酸长度约为5kd,分子量约为1.44×10~6道尔顿。
邱建明何秉耀王悦先
关键词:细小病毒提纯生化特性
Vi-PHA试剂的研制及其在检测伤寒带菌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2年
用纯化伤寒沙门氏菌的 Vi 抗原,以1μg/ml 量致敏鞣化醛化绵羊红细胞,研制成 Vi-PHA 试剂,用于伤寒病后慢性带菌者的检出及食品从业人员伤寒健康带菌者的筛选。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本试剂能检出1.16μg/ml Vi-抗体。对健康人群血清无交叉,而与非伤寒病种患者血清仅有0.84%交叉反应。用于检测274例伤寒病后3个月以上和1年以内康复者血清,阳性19例,占6.93%。其中14例粪便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占 Vi-PHA 总阳性率的73.68%。106例疫区食品从业人员 Vi-PHA 阳性3例,其中1例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255例 Vi-PHA≤1∶20的伤寒病后康复者,无1例粪检阳性。结果表明,伤寒康复者血清中 Vi 抗体与其体内带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关性。此外,本试剂所采用的方法操作简便,时间快速,结果判断清晰,易在基层推广。
鲍行豪邱建明杨宁敏梅玲玲陈秀英
关键词:伤寒被动血凝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