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鹏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镇痛
  • 2篇胆囊
  • 2篇蛋白
  • 2篇依托咪酯
  • 2篇阵挛
  • 2篇磷酸
  • 2篇麻醉
  • 2篇肌阵挛
  • 2篇META分析
  • 1篇胆碱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B
  • 1篇第一产程
  • 1篇第一产程潜伏...
  • 1篇调节激酶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调节
  • 1篇信号调节激酶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邱鹏
  • 5篇董有静
  • 4篇刘坤
  • 2篇周静
  • 2篇邢准
  • 2篇陈卫民
  • 2篇邱爽
  • 1篇孟凌新
  • 1篇吕金
  • 1篇张岩生
  • 1篇乞文旭
  • 1篇刘世庆

传媒

  • 4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日本医学介绍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诺扬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超前镇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A组:气管插管前给予诺扬1mg静注。B组:气管插管前给予凯纷50 mg静注。C组:手术结束时给予诺扬1mg静注。D组:对照组,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系统评定术后0、1、2、3、4 h的疼痛程度。同时用Ram-mesay系统进行术后5、10、15、20 min的镇静评分。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D组在各时点的VAS评分均高于其他3组,同时镇静评分低于其他3组。C组VAS评分在各时点均高于A组、B组。A组与B组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15、20 min时点的镇静评分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在5、10 min时的镇静评分高于B组、C组(P<0.05)。在其余时段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诺扬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且与其他超前镇痛药物比较有较好的镇静作用,可以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邱鹏刘坤陈卫民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
布托啡诺和吗啡用于胆囊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吗啡组(M组)和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30例。术毕开始术后镇痛,持续48 h。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1、3、24 h采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β-EP。结果两组患者镇痛评分(VAS)、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和布托啡诺均可有效抑制术后应激反应程度,镇痛效果确切,适合用于术后镇痛。
刘坤邱鹏孟凌新
关键词:自控静脉镇痛Β-内啡肽布托啡诺吗啡
阿片类药物预处理对依托咪酯注射所致肌阵挛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阿片类药物预处理对依托咪酯注射所致的肌阵挛的预防效果。方法由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应用Review Maneger 5.2及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研究(2 396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注μ和κ阿片受体激动药与安慰剂相比均可以减少依托咪酯注射所致的肌阵挛,其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RR=0.19[95%CI(0.14,0.27)]和RR=0.22[95%CI(0.12,0.40)]。结论预注阿片类药物可以减少依托咪酯注射所致肌阵挛的发生率。
邱鹏邱爽董有静
关键词:依托咪酯肌阵挛阿片META分析
七氟烷对卵白蛋白致敏的高反应气道平滑肌cAMP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的高反应气道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 AMP)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致敏组、致敏对照组、致敏2%七氟烷组和致敏4%七氟烷组,每组8只。应用卵白蛋白和测量肺阻力变化曲线建立并评价豚鼠的致敏气道模型。检测致敏豚鼠气道平滑肌细胞c AMP的表达,评价不同浓度七氟烷对高反应致敏气道的扩张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致敏组能显著升高豚鼠的肺阻力变化曲线;与致敏对照组相比,致敏2%七氟烷组和致敏4%七氟烷组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内c AMP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七氟烷能够增加卵白蛋致敏的豚鼠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内c AMP的表达,提示七氟烷可以通过提高高反应致敏气道平滑肌c AMP的表达发挥扩张作用。
周静邱鹏邢准董有静
关键词:七氟烷环磷酸腺苷气道平滑肌
瑞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的药理及应用被引量:8
2006年
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快、分布快、半衰期短、清除迅速、连续输注无蓄积等特点。同时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也可安全使用。这些特点尤其适合儿科麻醉的要求。在问世的短短十几年中,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小儿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以及门诊短小手术麻醉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其药理作用以及在儿科临床中应用的适合剂量、给药方式、术后恢复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成为小儿麻醉领域近年来的热点课题。
邱鹏吕金陈卫民
关键词:瑞芬太尼小儿麻醉药理
基于颈部CT影像学的儿童及青少年喉部发育研究
2021年
目的基于颈部CT平扫图像探讨儿童和青少年喉部的发育规律。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盛京医院行颈部CT检查的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共纳入910例患者,男514例,女396例。本研究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2018PS469K),对所有患者颈部CT进行多平面重建和测量,测量声门下和环状软骨的横径和前后径,并计算声门下/环状软骨横径比值和声门下/环状软骨前后径比值。结果患者声门下横径和前后径分别为(9.0±2.6)mm、(11.1±4.3)mm,环状软骨横径和前后径分别为(11.6±3.2)mm、(11.8±3.4)mm,声门下/环状软骨横径和声门下/环状软骨前后径比值分别为0.78±0.08和1.19±0.09。喉部气道内径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但声门/环状软骨横径和声门/环状软骨前后径比值与年龄不相关。结论儿童和青少年声门下横径是喉部最狭窄的内径。随着年龄增加,喉部气道内径增大,但喉部的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
刘世庆乞文旭周静邱鹏董有静
关键词:声门下环状软骨发育
咪达唑仑预防依托咪酯注射所致肌阵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咪达唑仑预防依托咪酯注射所致肌阵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8期)、CBM、WanFang 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咪达唑仑预防依托咪酯注射所致肌阵挛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8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2软件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包括12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预先注射咪达唑仑能够减少依托咪酯所致的肌阵挛发生[RR=0.28,95%CI(O.19,0.42),P〈0.00001]。根据预注咪达唑仑剂量的不同(O.015mg/kg、0.03mg/kg和0.05~o.1mg/kg)进行亚组分析,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预注剂量大小均能有效减少肌阵挛发生率。结论预先注射咪达唑仑能够显著减少依托咪酯注射导致的肌阵挛,同时不增加苏醒延迟和过度镇静等风险,但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邱鹏邱爽董有静
关键词: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肌阵挛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异氟醚对乙酰胆碱诱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的抑制效应
2014年
目的研究异氟醚如何影响乙酰胆碱诱导的细胞内信号传递,探讨挥发性麻醉药影响认知功能的分子机理。方法培养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异氟醚组。对照组正常培养,异氟醚组用1.2%异氟醚处理2 h,分别于处理后0 min、1 h、3 h加入碘化乙酰胆碱(ACh)刺激2 min后收集细胞,采用Westem blot技术检测基础水平和乙酰胆碱诱导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激酶B(PKB)的活性。结果单纯ACh刺激可导致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异氟醚处理后0 min和1 h乙酰胆碱诱导的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3 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ERK的影响效应不同,单独异氟醚处理可迅速增加基础状态下PKB的磷酸化水平(P<0.05),但1 h后即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异氟醚可以长时程减弱乙酰胆碱诱导的ERK活化,从而干扰胞内信号传递,这可能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密切相关。
邢准张岩生刘坤邱鹏
关键词:异氟醚乙酰胆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蛋白激酶B
单纯罗哌卡因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观察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以评价该给药方案和给药时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9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孕妇,ASA Ⅰ~Ⅱ级,排除自然分娩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潜伏期A组(LA组)及潜伏期B组(LB组)均在产妇进入产程、宫口开大<3 cm时开始镇痛,活跃期组(A组)在宫口≥3 cm时开始镇痛.三组均给予负荷剂量0.125%罗哌卡因8 mL+ PCEA自控镇痛.其中PCEA设定如下,LA组:整个第一产程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背景剂量8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LB组:除PCEA药物为0.1%罗哌卡因外,其余设置与LA组完全相同.A组设置与LA组完全相同.观察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及运动神经阻滞分级,记录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 三组镇痛后VAS评分均降低,三组镇痛后5、15、25 min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LB组在镇痛即刻及潜伏期(宫口开大3 cm即刻)时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宫口开全时LA组及A组VAS评分均低于LB组(P<0.05),同时此时间点LA组及A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分级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下肢麻木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程、缩宫素使用、器械助产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产妇镇痛满意度略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第一产程潜伏期单独使用0.125%罗哌卡因进行分娩镇痛不影响产程进展,效果满意.
邱鹏刘坤董有静
关键词:分娩镇痛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