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江石

作品数:126 被引量:1,240H指数:24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2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0篇水稻
  • 53篇杂交
  • 47篇杂交稻
  • 29篇两优培九
  • 28篇亚种间
  • 28篇种间
  • 22篇亚种
  • 22篇杂种
  • 21篇系法
  • 20篇籼粳
  • 20篇两系法
  • 17篇育种
  • 15篇两系杂交
  • 14篇亚种间杂交
  • 14篇亚种间杂交稻
  • 14篇种间杂交
  • 14篇两系杂交稻
  • 13篇两系法杂交
  • 11篇性状
  • 11篇亚种间杂种

机构

  • 12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南京气象学院
  • 7篇扬州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日本大学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静冈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博物院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京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杭州市气象局
  • 1篇苏州博物馆

作者

  • 123篇邹江石
  • 81篇吕川根
  • 39篇王才林
  • 35篇宗寿余
  • 29篇姚克敏
  • 17篇赵凌
  • 14篇胡凝
  • 13篇李和标
  • 12篇谷福林
  • 12篇汤陵华
  • 10篇陈忠明
  • 8篇王子明
  • 7篇孙永华
  • 7篇李传国
  • 7篇仲维功
  • 6篇张启军
  • 6篇陆曼丽
  • 6篇夏士健
  • 5篇郑克武
  • 4篇顾显跃

传媒

  • 28篇江苏农业学报
  • 15篇杂交水稻
  • 13篇江苏农业科学
  • 10篇作物学报
  • 8篇中国水稻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Journa...
  • 2篇南京农专学报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江苏农业研究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0
  • 10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14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7篇2001
  • 10篇2000
  • 7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分群分析法(BSA)鉴别与秋稻品种Aus373广亲和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被引量:12
1996年
Aus373是典型的秋稻广亲和品种。以Aus373/轮回422F2群体为基础,应用分群分析法(BSA)建立可育池和半不育池。通过对两池的RFLP分析,发现与育性共分离的两个染色体区段。进一步通过对分离群体RFLP分析,证实了轮回422广亲和基因为S5n,与分子标记RG213、G200连锁,并发现Aus373广亲和基因位于第七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Z488、RG511连锁。
陈忠明邹江石朱立煌朱立煌谷福林李和标
关键词:杂交稻RFLPBSA
两系法杂交水稻株高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被引量:7
1999年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65396 为材料,对用分期播种方法获得的株高动态观测资料结合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了株高的变化规律及其气象原因,以期为超高产水稻的高光效生态栽培提供理想株型和株高的决策依据。
姚克敏邹江石买苗石川根顾显跃
关键词:两系法杂交水稻株高气象因子
氮肥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74
2006年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材,研究不同N肥用量(纯N 0、112.5、225.0、337.5 kg/hm2)和栽插密度(22.5×104、27.0×104、31.5×104穴/hm2)对产量形成及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在22.5×104~31.5×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N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337.5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显著,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稻株吸N量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植株含N率和N素累积量过高不利于叶鞘茎中的N素向穗部运转,降低籽粒N素积累量,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而减产.(4)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施纯N 225.0 kg/hm2,栽插密度22.5×104穴/hm2,高峰苗控制在500.0万/hm2左右,有利于两优培九抽穗前茎鞘叶N素积累和抽穗后向穗部运转,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郑克武邹江石吕川根
关键词:氮肥两系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
六张水稻遗传连锁图谱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利用4个水稻品种培矮64S、 9311、广陆矮4号和日本晴(Nipponbare)进行杂交组合,获得6个F2群体(PA64S/ 9311、 PA64S/ Nipponbare、PA64S/ GLA、9311/ GLA、Nipponbare/ GLA和Nipponbare/ 9311).除PA64S/ Nipponbare群体为180个单株外,其余5个群体均为90个单株.在成功开发出新SSR标记的基础上,合成756对SSR引物对4个亲本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随机选用一些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对F2群体进行了多态性分析,采用MAPMAKER/ EXP 3.0软件构建了6张微卫星连锁图谱.覆盖全基因组的长度为825.6~2455.2 cM, 定位的标记位点数为54~152个,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1.81~16.15 cM.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张图谱间及与Temnykh等绘制的图谱在标记的染色体分布和线性排列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选用测序品种作为构图亲本有助于解析水稻基因组遗传信息,而开展水稻亚种间比较作图研究则可以促进整个禾本科植物比较基因组研究的发展.
张启军叶少平虞德容李平吕川根邹江石
关键词:水稻测序微卫星标记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群体生长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长特性,1999年和2001年进行了两优培九与"汕优63"的群体生长动态比较及两优培九4种种植密度、2种施肥处理的生长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两优培九收获期生物学产量比汕优63高9 7%~12 2%;全生长期作物生长率比汕优63高6 5%~6 6%,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和中期;净同化率生长前期比汕优63高10 2%~16 4%,生长后期则偏低;叶面积指数增长率生长前期和中期高于汕优63,后期衰减率低,全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时间比汕优63高25 8%~35 6%,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在密度肥料试验中,两优培九在施肥条件下,中等密度处理(1m227穴)的生物产量为2079g/m2,分别比低密度(1m222 5穴)和高密度(1m231 5穴)处理高5 6%和6 9%,对照(密度为1m227穴不施肥处理)的生物产量仅为1m227穴施肥处理的72 9%;全生长期作物生长率以中等密度施肥处理最高,达14 85g/d·m2,比对照高37 1%,密度处理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在施肥条件下,3种密度处理的相对生长率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前期;全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1m227 0穴施肥处理、1m231 5穴施肥处理、1m222 5穴施肥处理、1m227 0穴不施肥处理,处理间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施肥处理间的作物生长率差异主要缘于叶面?
吕川根宗寿余郑克武赵凌王才林邹江石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种植密度
培矮64S的育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技术被引量:26
2003年
本文用培矮 6 4 S在南京、武汉、贵阳、三亚 4地 1991~ 1998年共 5 5 2项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和 381项花粉可育度资料结合各地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日长资料分析了培矮 6 4 S的育性转换指标及其育性变化规律。指出培矮 6 4 S具有育性转换温度指标较低、短日互补作用显著的基本特点。据此 ,结合我国各地的温度和日长特点以及目前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发生的问题 ,讨论了培矮 6 4 S的安全使用技术。
邹江石姚克敏邓芳萍
关键词:培矮64S育性转换籼稻
聚合亚种间育性亲和基因的广谱亲和性水稻品系选育与初步利用被引量:3
2005年
为克服亚种间杂交稻的各种生殖障碍,从Akihikari//IR36/Dular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在ga11和S5、S7、S8、S9、S15、S16位点上聚合有不同育性亲和基因的品系。经测交分析,2个品系聚合可改良亚种间杂交稻花粉育性的雄配子亲和基因ga11-n和6个雌配子亲和基因S5-n、S7-n、S8-n、S9-n、S15-n和S16-n,另2个品系聚合了6个雌配子育性亲和基因。育成品系与测验种杂交F1的育性检测表明,这些品系能消除各种雌、雄配子导致的败育障碍。2个粳型育成品系与籼型两用核不育系S27配制的杂种与汕优63相比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这些品系可用作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亲本或有利基因供体。
吕川根邹江石宗寿余池桥宏
关键词:水稻
温度对亚种间杂种花粉育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03年
以 17个不同类型的籼、粳、爪哇型品种及其杂种为材料 ,通过分期播种 ,研究了温度变化对花粉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气温低于 2 2~ 2 3℃时 ,亚种间杂种的花粉育性显著降低 ,不同组合花粉育性存在明显差异 ,而品种间杂种和常规品种的花粉育性受影响较小 ;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气温低于 2 0℃时 ,常规品种和品种间杂种的花粉发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同品种与组合间存在差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温度与花粉育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温度与花粉育性呈显著正相关 ,亚种间杂种与常规品种的相关系数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减数分裂期的花粉育性受温度影响 ,温度对亚种间杂种花粉育性的影响较常规品种大。
杨杰万建民翟虎渠王才林仲维功邹江石
关键词:水稻温度花粉育性亚种间杂种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生物学特性及主要配套技术被引量:13
2008年
两优培九为两系法杂交稻,已大面积成功种植。对两优培九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配套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探讨了其适宜的种植区域与栽培技术框架,如:趋利避害种植技术、适宜制种区域及其最佳制种期、制种的低温抵御技术等。
邹江石吕川根姚克敏胡凝
关键词: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
亚优2号育性低温敏感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1996年
亚优2号育性低温敏感性的遗传分析1李和标2刘蔼民1邹江石本研究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5-09-08(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210014)关键词籼粳杂种;育性;温...
李和标刘蔼民邹江石
关键词:籼粳杂种育性温度敏感性水稻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