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薇
- 作品数:45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格雷夫斯病及格雷夫斯眼病靶向TSHR及IGF-1R治疗策略展望被引量:4
- 2020年
- 目前临床治疗格雷夫斯病(GD)的方法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放射性碘(RAI)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格雷夫斯眼病(GO)需要在控制甲状腺功能的同时,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眼眶局部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然而上述疗法均为对症治疗,并非针对疾病发病机制进行治疗。研发直接靶向促甲状腺素激素(TSH)受体(TSHR)或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受体(IGF-1R)的药物,有望成为从病因学角度对GD及GO进行根治的新方法。本文对上述2种治疗方法的进展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综述。
- 郑薇王萱李宁芮忠颖谭建孟召伟贾强孙丹阳于旸
-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
- 异硫氰酸苄酯治疗未分化甲状腺癌的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 BITC)治疗未分化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 ATC)的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分析:BITC和ATC关键靶点筛选, 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验证:运用AutoDock软件对BITC及ATC关键靶点进行对接;细胞实验:首先, BITC作用于2种ATC细胞株8505C和CAL-62,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 然后自噬抑制剂硫酸羟基羟氯喹(HCQ)和3-甲基腺嘌呤(3MA)分别与BITC联合应用,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C3B基因水平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LC3BⅡ、Beclin-1、Bcl-2表达量;动物实验:CAL-62构建小鼠肿瘤模型, 分别用腹腔注射BITC(100 mg/kg)和生理盐水治疗, 隔天给药, 共21 d, 肿瘤组织免疫印迹检测LC3B Ⅱ、Bcl-2、Beclin-1及NF-κB的表达。结果共筛选出10个关键靶点, 对接结合能均小于≤-4.0 kcal/mol;KEGG显示关键靶基因主要富集于NF-κB信号通路、凋亡等信号通路。BITC对2种ATC细胞株8505C和CAL-62有抑制作用, IC50值分别为27.56和28.30 μmol/L, NF-κB、Beclin-1及Bcl-2的表达降低, 而LC3B Ⅱ表达升高, LC3B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MA与BITC联合应用, 抑制细胞作用增强, 同时增加LC3B Ⅱ的表达;HCQ增加LC3B Ⅱ表达, 但并未增强抑制细胞活力作用。小鼠肿瘤模型中,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C3B Ⅱ表达增加, Bcl-2、Beclin-1及NF-κB表达降低。结论 BITC在体外和体内均抑制ATC细胞的生长, 破坏ATC细胞的自噬降解, 抑制NF-κB通路。
- 马春梅韩朵张惠英杨磊李棣华张其成王艳徐克贾强郑薇谭建孟召伟
- 关键词:未分化甲状腺癌自噬NF-ΚB信号通路细胞凋亡
- 血清Tg阴性,TgAb阳性的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 目的 探讨当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时,评估不同年龄段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TgAb 的变化趋势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 例Tg 阴性(Tg<2ng/mL),Tg...
- 孙丹阳郑薇孟召伟谭建
- 关键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分化型甲状腺癌核素治疗
- MRI对Graves病患者^(131)I核素治疗效果的早期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估MRI检查对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131I核素治疗效果的早期评价能力。材料与方法 18例GD患者于131I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MRI检查,按治疗后3个月甲状腺功能指标分为有效组(n=9)例和无效组(n=9)。盲法测量并比较GD患者131I治疗前后甲状腺总体积和甲状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结果 GD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有效组甲状腺体积减小(P<0.01),无效组变化不显著(P=0.07),有效组和无效组甲状腺平均ADC值均无变化(P值分别为0.54、0.27)。有效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甲状腺体积明显减小(P<0.01),无效组亦减小(P<0.05),平均ADC值有效组减小(P<0.05),无效组无变化(P=0.46)。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1个月比较,有效组甲状腺体积减小(P<0.05),无效组变化不显著(P=0.20),有效组和无效组甲状腺平均ADC值均无变化(P值分别为0.53、0.08)。结论甲状腺体积和平均ADC值变化可早期反映GD核素治疗效果。
- 王忠伟陈娇刘冰韩伟郑薇孟召伟张桂芝孙浩然
-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碘同位素随访研究
- 家族性与散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反应与临床转归的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同家族性分化型甲状腺癌(FDTC)与散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SDTC)患者首次^(131)I治疗(RIT)反应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RIT的120例FDTC与480例SDT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患者首次RIT不同疗效反应,分析无病(NED)亚组的无病生存期(DFS)、生化疾病持续(BPD)及结构或功能性疾病持续(S/FPD)亚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筛选未达到NED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首次RIT后FDTC及SDTC组达到NED、BPD及S/FPD状态的患者分别为56(46.7%)、50(41.7%)、14(11.6%)及284(59.1%)、160(33.3%)、36(7.5%)例(χ^(2)=10.10,P=0.013)。末次随访时,FDTC及SDTC组达到NED、BPD及S/FPD状态的患者分别为71(59.1%)、36(30.1%)、13(10.8%)及337(70.2%)、114(23.7%)、29(6.1%)例(χ^(2)=8.99,P=0.026)。家族性(F)-NED及散发性(S)-NED亚组患者5年DFS率分别为92.4%及97.4%;F⁃BPD及S⁃BPD亚组5年PFS率分别为88.3%及90.8%;F⁃S/FPD及S⁃S/FPD亚组5年PFS率分别为78.2%及79.6%。采用二元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分期、M分期、复发危险度分层、术后刺激状态甲状腺球蛋白(p⁃sTg)与患者否达到NED状态相关(χ^(2)=6.37~13.10,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p⁃sTg是能否达到NED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χ^(2)=0.11~11.33,P<0.05)。结论初始RIT治疗反应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和随访策略,SDTC患者临床转归优于FDTC患者,应提高FDTC患者前站RIT警惕性,对于p⁃sTg及T分期较高患者,应酌情增加首次RIT剂量、缩短随访间隔。
- 季艳会王萱李雪孙丹阳肖茜何雅静孟召伟贾强谭建郑薇
- 关键词:疾病状态
- BALB/c小鼠格雷夫斯病模型靶向TSHR和ICAM-1治疗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靶向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治疗格雷夫斯病(GD)的新方法。方法:设计合成TSHR的小干扰RNA(siRNA)及ICAM-1单克隆抗体(mAb)。30只GD模型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iRNA治疗组、ICAM-1 mAb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另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治疗前、后测定小鼠血清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TSH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水平,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心率,评估甲状腺摄取^(99)Tc^(m)O_(4)^(-)能力、甲状腺大小及病理变化。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3次治疗后,siRNA组、ICAM-1 mAb组小鼠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小鼠(F=3.50,P=0.025),心率均低于未治疗组GD模型鼠(F=24.73,P<0.001),其中siRNA组心率下降明显,接近正常小鼠。3次治疗后,siRNA组、ICAM-1 mAb组小鼠血清T_(4)[(27.58±1.94)、(27.24±3.50)μg/L]、TSAb[(331.44±43.38)、(275.16±45.80)mU/L]、TSBAb[(13.94±1.11)、(14.59±1.02)mU/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_(4):(65.71±6.89)、(70.84±8.46)μg/L,TSAb:(457.33±45.85)、(443.91±42.32)mU/L,TSBAb:(15.83±5.92)、(17.05±6.16)mU/L;t值:4.45~10.87,均P<0.05],2组小鼠血清TSH水平[(0.13±0.05)、(1.46±0.34)mU/L]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0.04±0.05)、(0.06±0.03)mU/L;t值:-2.22、-5.87,P值:0.007、<0.001],ICAM-1 mAb组小鼠TSH升高幅度及TSAb降低幅度高于siRNA组(t值:1.03、-1.63,P值:0.002、0.031)。治疗后siRNA组、ICAM-1 mAb组小鼠均见甲状腺部分腺叶摄取^(99)Tc^(m)O_(4)^(-)能力减低,相应腺叶肿大程度缩小。治疗组小鼠甲状腺病理可见甲状腺滤泡吸收空泡减少,胶质稀薄现象有所改善。小鼠心、肝、肾病理未见明显损伤。结论:靶向TSHR的siRNA及ICAM-1 mAb均对GD模型鼠有治疗作用,在控制心率方面siRNA效果更好,在升高TSH及降低TSAb方面ICAM-1 mAb效果更好。上述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以为GD
- 郑薇王萱李宁刘金剑王深谭建贾强孟召伟芮忠颖
-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小分子干扰促甲状腺素胞间黏附分子1小鼠
- 不同放射性活度^131Ⅰ清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残留甲状腺的荟萃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使用荟萃分析方法汇总所有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放射性活度^131Ⅰ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清甲)的成功率,明确最佳的清甲剂量.方法 以‘thyroid’+‘cancer or carcinoma’+‘ablat$’(包括了ablation、ablative和ablate)为关键词检索2014年3月前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和SCOPUS等数据库评估不同放射性活度^131 I清甲成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用Google学术查找相关文献.用RevMan 5.2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纳入标准如下:(1)已发表的比较不同剂量^131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清甲成功率的研究.(2)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术.(3)均为术后首次^131Ⅰ治疗.(4)服^131Ⅰ后3~12个月行清甲成功率评估.(5)服^131Ⅰ剂量为888 ~4 440 MBq(24~120 mCi).本研究定义低剂量为888~1 443 MBq(24~39 mCi)、中剂量为1 480~2 923 MBq(40 ~79 mCi)、高剂量为2 960~4 440 MBq(80~120 mCi).当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时(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3 737例患者(低剂量1 514例、中剂量811例、高剂量1 412例).5项研究比较了低剂量与中剂量的成功率,研究间有异质性(I^2 =67%,P=0.0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清甲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 =0.89(0.80~1.00),P=0.06].7项研究比较了中剂量与高剂量的成功率,研究间无异质性(I^2=34%,P=0.1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剂量的清甲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4(0.89~1.00),P=0.05].11项研究比较了低剂量与高剂量的成功率,研究间有异质性(I^2=70%,P=0.000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的清甲成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RR=0.89(0.81 ~0.97),P=0.008].结论 对
- 孟召伟宋兴华谭建张桂芝何雅静贾强张富海王任飞郑薇李雪张建萍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 靶向药物治疗对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短期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靶向药物治疗对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患者生命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安罗替尼治疗的19例RAIR-DTC患者[男10例、女9例,年龄(54.5±14.5)岁]。测量患者靶向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记录靶向治疗后患者不良事件。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根据欧洲生命质量学会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5L)获取患者靶向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健康状态,计算其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沮丧5个维度受影响的发生率,并进行自身健康状态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秩检验及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靶向治疗后3个月,在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沮丧方面受影响者分别为8(8/19)、6(6/19)、10(10/19)、10(10/19)和12(12/19)例,均明显多于靶向治疗前[1(1/19)、1(1/19)、1(1/19)、2(2/19)和2(2/19)例],各维度受影响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38~11.31,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自身健康状态评分分别为(84.37±6.25)和(71.63±9.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1)。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出现皮肤毒性10例、高血压8例、体质量下降8例、腹泻7例、疲乏6例、肝功能异常5例、蛋白尿2例、肌痛2例、口腔溃疡1例;其中有17例患者坚持继续治疗,2例患者终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者Tg分别为110.16(49.63,294.50)及56.26(44.60,210.50)、53.36(41.25,203.07)、54.35(34.71,223.52) mg/L,治疗后Tg水平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42,P=0.490)。治疗后3个月,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率为16/17,其中7例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治疗后6个月,患者PFS率为10/17,其中5例PR,5例SD,7例PD。�
- 季艳会王萱李雪孙丹阳张瑞国何雅静孟召伟贾强谭建郑薇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甲状腺球蛋白
- BALB/c小鼠格雷夫斯病模型的构建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通过免疫电穿孔的方法,构建稳定的BALB/c小鼠(简称小鼠)格雷夫斯病(GD)模型.方法 制备重组质粒pcDNA3.1/TSHR268.将5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只)、对照组(10只)和空白组(10只).分别于实验第1、4、7、10周在实验组小鼠双后肢腓肠肌注射重组质粒,在对照组及空白组小鼠相同位置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每次注射后在注射区域行电穿孔加强免疫.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T4,ELISA法检测小鼠TRAb氨基端(TRAb N)抗体和TRAb羧基端(TRAb C)抗体.对模型小鼠进行甲状腺^99Tc^mO4^-显像及甲状腺形态学、病理学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 实验组建模成功率为80%(24/30).24只成功建模的BALB/c小鼠血清T4由第0周的(16.06±5.16) nmol/L升高至第12周的(95.04±68.92) nmol/L(F=18.906,t=-5.598,P<0.05),TRAb N抗体由第0周的(0.006±0.002) U/L升高至第12周的(0.251±0.110) U/L(F=47.491,t =-10.869,P<0.05),TRAbC抗体由第0周的(11.176±2.635) ×10^3任意单位(AU)/L升高至第12周的(46.395±22.001)×10^3 AU/L(F=14.642,t=-7.787,P<0.05).停止免疫后的第18周,小鼠血清T4为(36.64±23.68) nmoL/L、TRAb N抗体为(0.094±0.053) U/L、TRAb C抗体为(24.456±6.725)×10^3 AU/L,均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免疫前水平(t=-4.161、-8.085和-9.008,均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小鼠T4、TRAb N抗体及TRAb C抗体在免疫前后均未见明显变化.经过4次免疫,实验组小鼠甲状腺对^99Tc^mO4^-的摄取能力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明显增强.GD模型小鼠甲状腺较正常BALB/c小鼠体积增大,病理学检查可见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1/TSHR268+免疫电穿孔方法可成功构建BALB/c小鼠GD模型.
- 郑薇谭建李宁
-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小鼠
- 放射性131Ⅰ治疗Graves甲亢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 I治疗Graves甲亢是核素治疗领域最经典、技术最成熟、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典范性治疗方法。由于诸多因素均可能影响I治疗的疗效,如患者年龄、甲亢病程、甲状腺质量、服I剂量等,给临床医师决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带来一定的困难...
- 郑薇谭建王任飞
- 关键词:GRAVES甲状腺质量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