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明志

作品数:40 被引量:257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栓塞
  • 22篇肝动脉
  • 21篇化疗
  • 18篇肝癌
  • 13篇细胞
  • 10篇动脉栓塞
  • 10篇介入
  • 10篇肝动脉栓塞
  • 9篇动脉
  • 9篇化疗栓塞
  • 8篇动脉化疗
  • 8篇动脉化疗栓塞
  • 8篇肿瘤
  • 8篇肝动脉化疗
  • 8篇肝动脉化疗栓...
  • 7篇术后
  • 7篇介入治疗
  • 7篇肝细胞
  • 6篇原发性
  • 6篇栓塞术

机构

  • 39篇福建省肿瘤医...
  • 3篇解放军第一八...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泉州市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第18...

作者

  • 40篇郝明志
  • 36篇林海澜
  • 25篇陈起忠
  • 18篇余文昌
  • 18篇张孔志
  • 12篇陈强
  • 11篇胡育斌
  • 10篇叶韵斌
  • 8篇周东
  • 7篇郑建雄
  • 6篇陈建彬
  • 6篇陈示光
  • 6篇吴晖
  • 5篇郑伟生
  • 5篇陈慧菁
  • 4篇陈明水
  • 3篇黄萍
  • 3篇叶韵彬
  • 3篇陈章贤
  • 2篇陈木花

传媒

  • 5篇中国介入影像...
  • 4篇微创医学
  • 3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癌症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南药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患者血清特异蛋白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患者血清特异蛋白及其应用,属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应用SELDI-TOF-MS技术,通过建立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血清蛋白质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差异分析,寻找新的蛋白质标志物...
叶韵斌陈强陈慧菁周东郝明志刘枋余家密林海澜
成人下腔静脉的CT测量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肾静脉以上段下腔静脉左右径、前后径及其与冠状面成角、肝后段下腔静脉长度。方法:利用100例患者腹部CT增强图像,分别测量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的左右径和前后径、第一肝门平面及肾孟平面的左右径、前后径及它们与冠状面所成角度,肝后段下腔静脉长度。患者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为50.9岁。结果:第一肝门平面左右径和前后径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分别为(43.4±12.0)°、(46.8±11.8)°;肾盂平面左右径和前后径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分别为(37.8±9.8)°、(50,6±10.9)°。以上两个平面左右径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8,P=0.000),以上两个平面前后径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t=2.36,P=0.019)。右心房入口处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8.4±4.2)mm、(19.8i-3.5)mm;第一肝门平面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5.6±3,7)mm、(18.2±3.6)mm;肾盂平面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5.7±4.6)mm、(15.4±3.2)mm。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3个不同平面的下腔静脉左右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F=15.0,P=0.000);3个不同平面的下腔静脉前后径之间差异也存在显著性意义(F=40.9,P=0.000)。肝后段下腔静脉长度为(58.9±10.0)mm。结论:对肾静脉以上段不同平面下腔静脉径线及其与冠状面成角、肝后段下腔静脉长度的测量结果,为下腔静脉有关的介入诊疗提供参考数据。
余文昌李华圣350014福州张孔志郝明志林海澜陈英350014福州陈韵彬350014福州
关键词:腔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可切除肝癌手术前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术后复发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可切除肝癌手术前后行辅助性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以来收治的57例可切除肝癌患者中,33例于根治切除术后行TACE(一期手术组);24例于根治切除术前行TACE(二期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及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一期手术组1、2、3年累积复发率48.5%、72.7%和84.8%,中位复发时间为14(4.153-23.847)个月;二期手术组1、2、3年累积复发率33.3%、41.7%和50.0%,中位复发时间为36(0-82.810)个月。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肿瘤个数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可切除肝癌术前行辅助性TACE对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更有优势。
陈示光余文昌张孔志林海澜周东郝明志陈起忠胡育斌
关键词:化疗栓塞复发肝切除
经肝动脉导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导管血管内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肝癌动静脉瘘血管分别行超选择性插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造影观察动静脉瘘闭塞情况及肿瘤的栓塞情况。结果22例肝癌动静脉瘘经肝动脉导管血管内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2~15ml,对分流量大的动静脉瘘配合明胶海绵栓塞。造影显示瘘口全部闭塞,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肿瘤栓塞密实。结论经肝动脉导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疗效可靠,不影响对肿瘤的栓塞治疗。
郝明志林海澜余文昌郑建雄张孔志陈建彬陈起忠陈韵彬郑伟生
关键词:动静脉瘘碘化油
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策略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平面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策略。方法对15例胆总管中、下段梗阻患者,12例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余3例由右肝管穿刺在胆总管内置入支架。对24例肝门区梗阻患者,20例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其中15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经置入胆道引流管,3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左肝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1例经剑突下穿刺在左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1例经双侧穿刺,分别在左肝管、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行全肝引流。4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入支架。结果全组病例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为(312.8±184.9)μmol/L、(198.9±115.7)μmol/L;术后2~48d复查分别为(139.4±109.4)μmol/L、(99.4±80.1)μmol/L。表明手术前、后的总胆红素水平及直接胆红素水平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4.3×10-5、3×10-4)。全组患者中35例术后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下降超过30%,有效率为89.7%(35/39)。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肝门区肿瘤,宜根据Bismuth分型确定引流肝的范围及支架置入方式。
张孔志余文昌林海澜郝明志郑建雄陈建彬罗福珍
关键词:胆管阻塞管腔内支架
奥施康定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重度疼痛的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引起中重度肝区疼痛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初始剂量10 mg/12 h,服用24 h如疼痛分级下降不到1级,则第2天加量至20 mg/12h。服用24 h如疼痛分级仍下降不到1级,第3天加量至30 mg/12 h,以此类推,最多至40 mg/12 h。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95.4%,中度疼痛组有效率为95.2%,重度疼痛组有效率为95.8%。不良反应:便秘者19例(28.8%),恶心、呕吐者8例(12.1%)。结论服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出现中重度肝区疼痛安全有效。
陈起忠林海澜郝明志
关键词:奥施康定疼痛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索拉非尼用药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在肝动脉栓塞化疗与索拉非尼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方案中的应用时机。方法:23例无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介入治疗同步索拉非尼组(同步治疗组)和介入治疗后疾病进展后再序贯口服索拉非尼组...
林海澜郝明志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动脉栓塞化疗索拉非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130例肝功能Child-pugh A/B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TACE联合中药组和TACE组。TACE联合中药组(66例)采用TACE同时配合中药治疗。TACE组(64例)仅单行TACE治疗。观察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生活质量、中医临床症候改善和介入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变化。结果 TACE联合中药组和单纯TACE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7.3个月和4.0个月,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和9个月。两组组半年、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7%,59.1%,40.5%和63.8%,34.1%,20.2%(图2)。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生活质量治疗后均有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中医征候改善有效率为89.4%,对照组59.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中药组恶心呕吐的消化道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虽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进行TACE术时联合中药同步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减轻毒副反应,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
郝明志陈武进林海澜陈起忠胡育斌周东黄萍陈木花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生存期
肝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引流后的近期疗效
2009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16例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回顾性统计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之内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并电话随访了全部患者家属以获得生存信息。结果9例患者行胆道内外联合外引流、6例行外引流,1例同时行右肝管内外引流加左肝管外引流。介入术前、后谷丙转氨酶分别是(123.3±69.8)IU/L、(54.1±27.5)IU/L;谷草转氨酶分别是(186.5±149.2)IU/L、(96.8±72.9)IU/L;白蛋白分别是(30.5±3.8)g/L、(27.7±4.3)g/L;总胆红素分别是(368.9±148.1)μmol/L、(218.3±145.7)μmol/L;直接胆红素分别是(272.2±133.2)μmol/L、(141.5±115.7)μmol/L。除白蛋白外,介入手术前后相对应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患者2月、4月、7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6.7%、22.5%、7.5%。中位生存期3月。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积极行PTBD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延长生存期。
余文昌张孔志陈示光郝明志林海澜
关键词:胆管阻塞放射学介入性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在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1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输液港并发症、输液港留置时间,调查患者对输液港使用的满意度,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输液港植入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1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完成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手术成功率100%,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1/15),发生在植入术后第8个月,表现为颈部牵拉感。输液港留置时间2—28个月,中位留置时间9个月。对输液港的满意度为86.67%(13/15)。输液港植入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好的比例分别为46.67%(7/15)、100%(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一3.416,P:0.000)。结论DSA引导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植入静脉输液港操作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胡育斌郝明志林海澜陈起忠陈章贤郑建雄陈建彬青菁
关键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恶性肿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