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朝霞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毛孢子菌
  • 4篇阿萨希毛孢子...
  • 3篇体外
  • 2篇药物敏感
  • 2篇药物敏感性
  • 2篇体外药物
  • 2篇体外药物敏感...
  • 2篇敏感性
  • 2篇耐药
  • 2篇康唑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氟康唑
  • 1篇点阵激光
  • 1篇点阵激光治疗
  • 1篇对称性
  • 1篇药敏
  • 1篇真菌
  • 1篇致病
  • 1篇致病真菌

机构

  • 6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顺义区...

作者

  • 8篇郭朝霞
  • 6篇杨蓉娅
  • 6篇李海涛
  • 2篇祝贺
  • 2篇王聪敏
  • 1篇廖勇
  • 1篇夏志宽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阿萨希毛孢子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体外诱导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体外以浓度梯级倍增的氟康唑诱导不同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获得耐药子代,并观察它们的耐药稳定性。方法保存的ll株T.asahii中筛选出的氟康唑MIC值较低的临床分离株CBS2479及环境分离株CBS8904,在含氟康唑浓度梯级倍增的PDA固体培养基中分别传代培养,每次转种前均用E—test法测定氟康唑对其MIC值,直至其〉256μg/ml;选用氟康唑MIC值〉256μg/ml的耐药菌株CBS2479^R/CBS8904^R分别在不含氟康唑的PDA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培养,并监测每代菌株MIC值,观察其耐药稳定性。结果氟康唑MIC值分别为0.25μg/ml及1.5μg/ml的T.asahficBs2479,CBs8904均被成功地诱导为氟康唑MIC值〉256μg/ml的耐药子代菌株CBS2479^R/CBS8904^R;将其在不含氟康唑PDA培养基中连续传代18d,CBS2479^R氟康唑MIC值未见下降;CBS8904^R氟康唑MIC值逐渐下降,至第18天时降为64μg/ml。结论氟康唑在体外能诱导不同来源的T.asahii均对其产生耐药性,不同来源的T.asahii其耐药子代的稳定性不同。
郭朝霞李海涛杨蓉娅祝贺王聪敏廖勇夏志宽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氟康唑抗药性
巨大肢端恶性黑素瘤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87岁。主因左足跟丘疹伴疼痛、渗出8个月,左踩部肿胀、结节伴疼痛、渗出1个月,于2012年10月就诊于我科。
郭朝霞李海涛杨蓉娅
关键词:黑素瘤恶性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及门诊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8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给予依巴斯丁、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等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7.0%VS8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慢性湿疹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郭朝霞
关键词:慢性湿疹
不同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药敏及氟康唑耐药诱导研究
研究背景:   近30年来,随着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器官移植、血液病、艾滋病患者日益增多,条件性致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成为这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年来,除了白念珠菌、...
郭朝霞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氟康唑抗真菌药
文献传递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一家系报道被引量:6
2013年
先证者,男,23岁。主因面部、双手足红斑伴疼痛23年,于2012年10月29日就诊我科。患者出生后1个月,无明显诱因双足出现片状角化过度性红斑,其上见大片脱皮;2个月龄时,双手出现类似皮损;1岁时,面部亦出现片状红斑,其上覆细小鳞屑;皮损处自觉疼痛。症状冬重夏轻,且每于感冒、季节交替、身体状况较差时皮损加重,反复发作至今,未进行正规诊治。先证者祖母与外祖母系表姐妹,父母系近亲结婚。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散在红色斑点、斑片,其上附着细小鳞屑;双手背、手掌,双足背、足跖片状角化过度性红斑,其上皮肤纹理深而宽,可见线状皲裂;双足跖、双手掌及趾、指缝间见大片较厚脱皮(图1);双肘关节见对称性钱币大小暗褐色斑块;皮损对称分布,界限清楚,自觉疼痛。全身其他部位皮肤、黏膜及指(趾)甲未见异常。右足背及下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轻度增生,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海绵水肿明显,表皮突下延,未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轻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图2)。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正常。辅助检查:心电图及胸部X片均正常。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诊断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家系调查:4代共39人,患该病3人(图3)。治疗:给予维生素AD胶丸2丸每日3次;维生素E胶丸10 mg每日3次;阿维A胶囊10 mg每日2次口服,皮损处外涂尿素乳膏及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1周后,患者皮损处红斑变淡,角化过度及疼痛减轻后出院。
李海涛郭朝霞杨蓉娅
关键词:进行性对称性家系
常见致病真菌唑类耐药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耐药现象日益突出。真菌耐药基因突变或表达水平的改变是对唑类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参与真菌唑类耐药的基因主要涉及影响麦角甾醇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如ERG11、ERG3;药物外排蛋白相关基因,如编码ABC蛋白的CDR基因、编码MFS泵的MDR基因、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的靶基因RTA2基因。然而,一些基因是否介导真菌唑类耐药仍存在争议或证据不足,如白念珠菌的FLU1基因、光滑念珠菌的ERG11基因。不同类型真菌唑类耐药的主导基因也有差异。
郭朝霞李海涛杨蓉娅
关键词:真菌基因
中国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的分离及其发育形态研究
2013年
目的从土壤环境中分离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并对其发育形态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致病性和耐药性等方面的差异奠定基础。方法在每年的5-9月重庆地区取材,分别应用二氯硝基苯胺玫红氯霉素(DRBC)及酵母麦芽(YM)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出的菌株分别接种于3%尿素酶培养基进行脲酶试验、形态观察,API20和ITS片段扩增等方法进行逐级分离鉴定,观察环境株与临床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株,标准菌株号:CBS2479)在发育形态上的差异。结果从106份土壤样本中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肉眼形态: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干燥呈粉末状,未见沟回,形态呈圆形,边缘光滑;光镜形态:以链状孢子为主,有少许关节孢子及分生孢子;电镜下形态:孢子呈饱满的圆形或圆柱形,表面可见绒毛样物质和蛋白样物质,孢子间有丝状物质相接,这些形态特点与临床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从土壤中分离出中国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并发现其在发育形态上与临床株有显著性差异。
李海涛郭朝霞王聪敏杨蓉娅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
不同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药物敏感性及致病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分离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的体外药敏及致病性差异,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E—test法测定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12株不同来源T.asahii的MIC值,评估它们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差异;通过动物实验计算7株不同来源T.asahii的半数致死量,评估其致病性差异。结果12株T.asahii对氟胞嘧啶、阿尼芬净均先天耐药,对两性霉素B具有不稳定性,对唑类药物较敏感,其中对伏立康唑最敏感;环境株较临床株对唑类药物更敏感;致病性结果:临床株的致病性显著高于环境株,它们的半数致死量较环境株高1~3个数量级,其中BZP07005的半数致死量最高,CBS7]37的半数致死量最低;环境分株和临床分离株自身之间的半数致死量也有差异。结论T.asahii临床株与环境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境株的药敏性更高,致病性更低。
郭朝霞李海涛祝贺杨蓉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