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静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异种
  • 4篇异种骨
  • 4篇异种骨移植
  • 4篇骨移植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液
  • 2篇毒性
  • 2篇异位成骨
  • 2篇异位诱导成骨
  • 2篇诱导成骨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脱蛋白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毒性
  • 2篇骨诱导
  • 2篇过氧化氢
  • 2篇BBMP

机构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作者

  • 9篇金静
  • 9篇刘民
  • 8篇毕龙
  • 8篇胡蕴玉
  • 8篇李丹
  • 6篇刘崟
  • 6篇吕荣
  • 6篇王军
  • 2篇李静
  • 1篇穆继宏
  • 1篇谢恩
  • 1篇吴拮
  • 1篇潘玮敏
  • 1篇段永红
  • 1篇白建萍
  • 1篇王军
  • 1篇张明君

传媒

  • 3篇第二届全国骨...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胶原-透明质酸钠-纤维蛋白胶复合去抗原松质骨支架的制备及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索胶原-透明质酸钠-纤维蛋白胶多孔支架复合去抗原松质骨的骨软骨一体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特征。[方法]将胶原、透明质酸钠及纤维蛋白胶混匀,利用纤维蛋白胶的粘合性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成为骨软骨一体化的支架材料。通过大体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材料的孔径和交通情况;分离、增殖仔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取第3代BMSCs接种至支架材料复合培养,1、3、5、7和10 d后,行MTT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取第7 d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经交联和复合的一体化骨软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骨相孔径约300~500μm,软骨相孔径约80~120μm,两部分连接紧密;电镜观察见骨相及软骨相均有细胞黏附,细胞周围有基质存在;MTT检测显示,各时间点的OD值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原-透明质酸钠-纤维蛋白胶多孔支架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的一体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修复骨软骨联合缺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
穆继宏胡蕴玉毕龙王军李丹吕荣刘民金静
关键词:骨软骨胶原透明质酸钠纤维蛋白胶去抗原牛松质骨
脱蛋白液对异种骨移植替代物生物学特性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脱蛋白时间对异种骨移植替代物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和体内降解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脱蛋白液分别浸泡牛松质骨0、24、36、48和60h,通过与细胞共培养观察异种骨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毒性,通过异种动物体内埋置观察其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结果脱蛋白液处理48h和60h组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相容性最好,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脱蛋白液处理48h组早期(4周内)即出现细胞长入软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X线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显微CT观察显示48h组支架结构降解性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12周后48h组支架几乎完全降解。结论脱蛋白液处理48h后,异种骨移植替代物的细胞毒性最低,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达到最佳状态。
毕龙李丹刘民王军吕荣刘崟金静胡蕴玉
关键词:异种骨脱蛋白细胞毒性生物相容
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Micro-CT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借助Micro—CT评价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长期三维影像学及骨质变化。(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植入bBMP各2mg,分别于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行Micro—CT扫描和三维重建,运用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测定组织矿含量(tissue mineral content,TMC),组织骨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UB),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及皮质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等参数,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bBMP从植入2周开始逐渐形成一椭圆形骨组织块,2~4周,异位生成骨呈疏松的新生骨,4周时组织矿含量达第一个峰值,骨小梁数量最多;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6-12周),异位诱导生成的椭圆形骨组织内部骨小梁逐渐吸收,数量减少,12周时骨小梁数量最少;而外层骨组织逐渐塑形成为皮质骨,12周时骨矿含量值、骨小梁厚度、组织骨密度和皮质骨骨密度均达最大值。说明bBMP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不足时,骨质降解吸收;血供充足时,骨质逐渐成熟改建。
李丹刘民胡蕴玉毕龙段永红金静王军刘崟
关键词:异位成骨骨诱导MICROCT
过氧化氢处理时间对异种骨移植替代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H2O2处理时间对牛松质骨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健康24月龄秦川牛10头,雌雄不限,体重150~170kg。取牛肱骨头松质骨,切割成5mm×5mm×5mm大小骨粒,分别以8.8mol/LH2O2浸泡0、12、24、36、48、60、72h后,行灰化组分测定、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及显微CT观察,研究牛松质骨粒的组分、结构、骨质及骨量变化。结果随H2O2处理时间延长,骨粒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0~24h和60~72h有机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60h无明显变化(P>0.05)。骨粒中钙、磷元素含量逐渐减少,60h后几乎检测不到(P<0.05)。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且60h后下降明显(P<0.05);骨小梁逐渐变细,骨小梁分离度增加。结论H2O2能有效去除异种骨粒中有机物抗原成分,但处理时间超过60h会严重破坏骨粒组分和结构,故合理掌握处理时间对消除异种骨移植替代物抗原性并维持其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李丹毕龙刘民王军吕荣谢恩金静胡蕴玉
关键词:过氧化氢异种骨灰分扫描电镜
脱蛋白液对异种骨移植替代物生物学特性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脱蛋白时间对异种骨移植替代物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和体内降解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脱蛋白液分别浸泡牛松质骨0,24,36,48和60h,通过与细胞共培养观察异种骨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毒性,通过异种动...
毕龙李丹刘民王军吕荣刘崟金静胡蕴玉
关键词:异种骨移植脱蛋白细胞毒性生物相容生物降解
文献传递
过氧化氢对异种骨移植替代物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处理时间对牛松质骨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小牛长骨干骺端松质骨粒,分别以8.8M过氧化氢浸泡0,12,24,36,48,54和72h后,通过灰化组分测定、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以...
李丹毕龙刘民王军吕荣刘崟金静胡蕴玉
关键词:过氧化氢骨移植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长期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长期观察并获得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变化。方法(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直接植入块状bBMP各2mg,分别于第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标本用10%EDTA脱钙后制作5μm石蜡切片,分别行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丽春红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植入1周,大量分化良好的间充质细胞和幼稚软骨细胞形成一椭圆形分化组织块;植入2周,大量骨小梁生成,部分骨小梁边缘骨化;植入4周,骨小梁转化为成熟的骨质,骨质中有散在于骨细胞中的破骨细胞生成;植入6-12周,椭圆形骨组织块内部小梁骨逐渐吸收、断裂、不连接,但外周骨质逐渐塑形,局部成熟骨质周边仍伴有新生骨形成。结论bBMP无需任何载体即可在肌肉中异位成骨,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在异位骨的形成和维持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李丹毕龙刘民金静吕荣王军白建萍吴拮李静刘崟胡蕴玉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破骨细胞异位成骨骨诱导
标准化化学处理对同种异体骨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准化化学处理对同种异体骨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新鲜同种异体松质骨切割成3mm×3mm×3mm骨粒,通过标准化化学方法脱脂、表面脱钙及脱蛋白处理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以及显微C...
刘民李丹毕龙金静刘崟胡蕴玉
关键词:化学处理生物学特性异体骨
文献传递
多孔性三维结构生物材料促进运动性韧带损伤重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孔性三维立体结构生物材料—重组和异种骨(RBX)在运动性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进行重建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只新西兰白兔实施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一侧移植物两端固定有RBX,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6和12周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以及组织学染色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术后6,12周RBX组腱骨之间组织的BMD数值均高于对照组;组织学则显示术后RBX组较对照组更早,更多的新骨形成。结论RBX可显著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之间的愈合,较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潘玮敏刘民张明君刘山金李静金静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肌腱腱骨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