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勇

作品数:135 被引量:37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5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7篇视神经
  • 30篇病变
  • 26篇神经病
  • 25篇视神经病
  • 25篇视神经病变
  • 23篇缺血
  • 22篇血性
  • 22篇缺血性视神经...
  • 22篇缺血性视神经...
  • 21篇神经病变
  • 21篇前部缺血性
  • 21篇前部缺血性视...
  • 18篇动脉炎
  • 18篇炎性
  • 18篇非动脉炎性前...
  • 17篇网膜
  • 16篇视网膜
  • 12篇细胞
  • 10篇眼部
  • 9篇内障

机构

  • 131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贵州省疾病预...
  • 2篇龙里县疾病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33篇钟勇
  • 57篇马瑾
  • 18篇王韧琰
  • 17篇施维
  • 16篇董方田
  • 14篇宋德禄
  • 13篇陈婷
  • 12篇王一玮
  • 10篇王旭倩
  • 8篇金玉梅
  • 8篇汪宇涵
  • 7篇张竹花
  • 6篇赵鹏
  • 6篇单广良
  • 6篇艾凤荣
  • 5篇冯逢
  • 5篇张美芬
  • 5篇程钢炜
  • 5篇杨宁
  • 5篇赖宗白

传媒

  • 33篇中华眼科杂志
  • 8篇中华眼底病杂...
  • 8篇中国实用眼科...
  • 6篇国际眼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眼科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眼科研究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新疆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1篇2018
  • 16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15篇2009
  • 11篇2008
  • 1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确诊的23例C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眼部特征、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比较直接型与间接型CCF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结果眼部症状为主要的就诊原因(78.3%)。结膜充血、水肿(78.3%)、眼球突出(69.6%)、眼球运动障碍(56.5%)是最常见的体征。直接型CCFs 13例(56.5%),间接型CCFs 10例(43.5%),前者多有头颅外伤史(61.5%比10.0%)、更易引起颅内血管杂音(69.2%比20.0%)。9例患者曾被误诊,眼压升高、眼红、复视等非特异性表现是常见误诊原因。结论 CCFs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对于慢性红眼、结膜水肿、突眼及眼球运动障碍的患者,眼科医生应高度警惕CCFs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行专科检查并借助影像学技术以明确诊断。
王一玮钟勇马瑾杨宁王客非姜洋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误诊
颈内动脉海绵窦动脉瘤致孤立性展神经麻痹一例
2020年
1例老年女性因视物重影5个月就诊眼科。眼部检查右眼外转受限,视野示双眼上象限同向非一致性局部视野缺损,头部核磁共振平扫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右侧海马后部异常信号。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动脉瘤,右侧展神经麻痹。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栓塞完全。经详细定位诊断后发现患者视野缺损为视放射Meyer襻受损所致。
王雪娇王旭倩张夏杨治坤张竹花陈钰张晓波马瑾钟勇
关键词:视野缺损眼部检查大动脉瘤动脉瘤栓塞术
重视瞳孔检查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9年
瞳孔对光反射能够反映视路传入通路和瞳孔传出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状况,而临床上瞳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常被忽视,正确掌握常规简捷的瞳孔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到异常的瞳孔光反应,有助于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在瞳孔检查时,特别需注意排除影响检查结果的各种因素,恰当地运用瞳孔药敏试验有助于正确地选择神经电生理和神经影像学检查,为神经眼科疾患的确诊提供有效的临床证据。
钟勇
关键词:瞳孔
OCT技术测量肢端肥大症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
目的:比较未经治疗的初发肢端肥大症患者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与健康人群之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27位肢大患者及27位性别年龄匹配健康对照。脉络膜厚度由EDI-OCT测量,视网膜厚度由SD-OCT测量。
马瑾张夏幸兵钟勇有慧张竹花金自孟朱慧娟高路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
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估Octopus101 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30例POAG患者及34例正常人分别进行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的GKP及TOP程序的检查。分析比较这两组受试者的视力、眼压、眼底C/D值及联合检查所得的平均缺陷度(MD)、丢失方差(LV)、不同视标参数下等视线的面积和检查时间等参数。结果 POAG组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和眼底平均C/D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两组的眼压(IOP)与平均缺陷度及等视线面积均无相关性;Ⅲ4e与Ⅰ2e两种不同的视标参数对POAG患者检出的等视线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00);POAG组的平均检查时间为(307.78±134.50)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28.12±75.33)s(P=0.001);正常对照组静态视野检查所得的平均缺陷度和丢失方差明显小于POAG组(P均=0.000);静态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45%;动态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63%;两者联合检查敏感性为90%。结论 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可同时完成静态及动态视野检查,通过反应时间减少个体差异,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可通过改变视标大小、背景光明暗、视标移动速度提高POAG早期缺损检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POAG检出的敏感性,对于一些早期有小的周边缺损的患者更具优势。
钟勇施维赵鹏艾凤荣王韧琰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侵袭性葡萄胎脑转移首发表现为同名象限盲一例
宋德禄钟勇冯逢李媛李孟慧
不同角膜瓣位置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角膜瓣的旋切方式与平切方式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2005年11月~2006年4月在我院行LASIK矫正手术且随诊数据完整者62例(120眼),将其按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类型分为两组:Ⅰ组为角膜瓣平切方式,32例(60眼);Ⅱ组为角膜瓣旋切方式,30例(60眼),两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角膜知觉的测定和比较。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角膜知觉均值分别为(54.91±3.25)mm、(54.75±3.49)mm,(16.33±4.59)mm、(13.92±5.05)mm,(33.58±8.78)mm、(24.16±5.38)mm,(45.75±7.41)mm、(36.08±4.79)mm,(53.58±6.95)mm、(46.00±5.43)mm。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Ⅰ组及Ⅱ组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Ⅱ组术后第6个月角膜知觉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角膜知觉均在术后第10天时最低,1个月后开始恢复,Ⅰ组术后第6个月时基本正常,Ⅱ组接近正常则需要6个月以上。结论在LASIK手术中,采用角膜瓣的平切方式对角膜神经的损伤小,其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早于角膜瓣的旋切方式。
金玉梅钟勇王忠海孙玉敏
关键词:角膜知觉角膜瓣角膜神经
高龄老年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008年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老年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疏水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随访1a资料完整75岁以上老年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疏水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病例65例(73眼)进行临床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47~70岁年龄组老年白内障45例(56眼)作对照组。结果:术后两组所有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龄组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的有62眼(占8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1wk,1mo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及术后1a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老年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疏水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术前需进行详细的全身及眼部检查,选择适合个体的麻醉方式。
马瑾钟勇陆美婵董方田
关键词:高龄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硅凝胶人工晶状体
经瞳孔温热疗法后应用X刀治疗脉络膜转移癌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女,74岁。因右眼前暗影,视物变形、变小半月余于2003年4月来我科门诊就诊。检查:视力:右眼0.6,不能矫正;左眼:1.2,眼压:双眼均为12mmHg(1mmHg=0.133kPa)。外眼及眼前节检查正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晰,颞下方视网膜明显灰黄色隆起,边缘不锐利。病变周围散在渗出,局部浅脱离(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右眼颞下方可见斑驳状强荧光,晚期无明显荧光素渗漏(图2,3);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右眼脉络膜血管层之间可见实性组织影,不渗漏。左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均正常。既往史:50年前曾因右肺结核空洞行右上肺叶切除手术,手术后病情稳定。
施维张承芬钟勇尹晓峰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放射外科手术
偏振激光扫描仪(GD_XVCC)和Octopus自动视野计在垂体瘤检查中的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视野缺损的发现在垂体瘤的诊断和随访中仍占一定地位,本研究比较偏振激光扫描仪(GDXVCC)和Octopus自动视野计在垂体瘤检查中的相关性及两种检查方法对检测垂体瘤的敏感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经病理或内分泌检查、MRI确诊的56例垂体瘤患者(112只眼)分别行GDXVCC和视野(VF)检查,所有患者VF检查使用Octopus自动视野计TOP程序。分析GDXVCC检查所得的双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上方厚度、下方厚度与相对应的视野检查所得的双眼平均敏感度(MS)、丢失方差(LV)的平方根及神经纤维指数(NFI)与平均缺陷度(MD)这6组参数,并分析这两种方法分别针对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在垂体瘤视功能损害情况下的相关性和敏感性。结果:所有相关参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双眼GDXVCC的RNFL平均厚度与VF检查的MS,上、下方的RNFL平均厚度分别与下、上方的MS比较均呈线性正相关(整体P<0.01、上方P<0.05、下方右眼P<0.05,左眼P<0.01);双眼RNFL平均厚度与LV的平方根呈线性负相关(P<0.05),左眼均较右眼明显。双眼GDXVCC的NFI与MD呈线性正相关(右眼P<0.05,左眼P<0.01);双眼RNFL平均厚度Octopus自动视野计检测垂体瘤的敏感性为69.64%,GDXVCC检测的敏感性为59.82%(P>0.0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0.36%(P<0.05)。结论:GDXVCC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可以有效地定量检测出RNFL的受损部位及程度,客观反映垂体瘤患者RNFL结构的损害,并与视野检查发现的缺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法定位肿瘤。两者联合大大提高了对垂体瘤检测的敏感性,便于临床监测视功能的变化,更好地追踪垂体瘤患者RNFL的信息。
钟勇施维艾凤荣赵鹏任祖渊
关键词:敏感性垂体瘤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