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凌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压
  • 10篇高血压
  • 4篇社区高血压
  • 4篇高血压患者
  • 3篇药物
  • 3篇社区高血压患...
  • 3篇抗高血压
  • 3篇抗高血压药
  • 3篇抗高血压药物
  • 3篇高血压药
  • 3篇高血压药物
  • 2篇血压监测
  • 2篇血压控制
  • 2篇医生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用药
  • 2篇筛查结果
  • 2篇筛查结果分析
  • 2篇联合用
  • 2篇联合用药

机构

  • 16篇上海市闵行区...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闵行区...

作者

  • 16篇陈凌
  • 7篇王亚娟
  • 6篇蔡兰平
  • 5篇王彦
  • 5篇张红梅
  • 5篇陈丽青
  • 4篇钱岳晟
  • 4篇刘萍
  • 4篇冷海燕
  • 4篇顾昊
  • 2篇朱鼎良
  • 2篇邹鹏
  • 1篇金萍萍
  • 1篇唐晓峰
  • 1篇张瑾
  • 1篇李为希
  • 1篇王伟炳
  • 1篇张芬
  • 1篇李云贺
  • 1篇朱伟民

传媒

  • 6篇上海医药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 1篇第八届健康产...
  • 1篇2013第二...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高血压患者225例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比较225例高血压患者一年管理效果。结果 :2013年高血压控制率为95.11%,2012年为90.22%(P<0.05)。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指标2013年较2012年有明显好转(P<0.05);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指标略有下降(P>0.05)。结论 :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
陈凌冷海燕占贵龙
关键词:家庭医生责任制高血压血压控制率
上海莘庄社区2007—2011年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了解社区基层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状况,为制定社区用药规范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库的资料,对2007—2011年门诊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记录进行分析。结果 (1)单药治疗比例从2007年的91.7%减少到2011年的74.7%,联合用药的比例从2007年的8.3%增加到2011年的25.3%,3种及以上的联合用药2011年仅占3.3%;(2)2007年最常用的制剂依次为传统的复方制剂、钙离子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分别占44.7%、36.3%和5.8%,到2011年最常用的制剂依次为CCB、传统的复方制剂和ARB,分别占49.1%、24.0%和16.7%;(3)以硝苯地平片为例,5年中应用长效制剂增加了20.9%,短效的硝苯地平减少了29.3%;(4)国产的CCB和ARB制剂使用人数不断增加,2011年分别占95.7%和79.4%。结论社区的抗高血压治疗不足的现象较为明显,单药的应用比例较高;合理选药的水平在提高,CCB和ARB应用增多,传统的复方制剂应用减少;选择长效制剂理念逐渐增强;联合用药措施逐渐得到重视,应用比例在增加;国产制剂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占主导地位。
陈凌钱岳晟朱鼎良王彦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3、C6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发病机制复杂,Ca^(2+)活动异常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作为非电压依赖的钙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亚家族(TRPC)参与细胞凋亡、血管收缩、血小板激活及心肌肥厚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而TRPC3和TRPC6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密切,在作用机制上与高血压传统发病机制存在区别,是目前研究中广泛采用的研究对象。本文对TRPC3、TRPC6分子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金萍萍王亚娟王彦张红梅张烜昭陈丽青钱岳晟陈凌
关键词: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高血压钙通道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进行描述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对社区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评估、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197名糖尿病高危人群接受体格检查及血糖检测,检出糖尿病241例和糖尿病前期250例,检出率分别为20.13%和20.89%;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和女性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年龄、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糖调节受损史、高血压、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是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增加。结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能较好的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应持续开展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
邹鹏蔡兰平陈丽青王丰陈凌
关键词: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检测
上海某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控制情况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随访血压达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清晨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6月至9月通过电子健康档案随机选择3次随访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861例,患者先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3次诊室血压,然后进行7 d家庭测压。结果:861例患者的家庭测压控制率为42.16%(363/861),达标率与年龄增加、空腹血糖增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显著相关;患者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是家庭测压未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 :某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测压达标率偏低,社区可以推广家庭测压为契入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质量。
李云贺金靓王彦王亚娟顾昊陈凌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管理
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影响因素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2年1至1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免费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入选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全因死亡为本研究的终点事件,终点事件收集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纳入高血压患者4049例,年龄(67.9±7.1)岁,男性1856例(45.8%),其中死亡组610例、存活组3439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1.446,95%CI:1.200~1.742,P<0.001)、年龄(HR=1.130,95%CI:1.118~1.143,P<0.001)、腰高比(HR=8.117,95%CI:2.235~29.481,P=0.001)、尿蛋白阳性(HR=2.974,95%CI:2.202~4.016,P<0.001)、空腹血糖(HR=1.070,95%CI:1.012~1.131,P=0.017)、卒中史(HR=1.819,95%CI:1.414~2.340,P<0.001)是社区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每周运动≥1次(HR=0.816,95%CI:0.668~0.996,P=0.046)、服用调脂药物(HR=0.459,95%CI:0.223~0.947,P=0.035)是社区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年龄、腰高比、尿蛋白阳性、空腹血糖、卒中史是社区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每周运动≥1次、服用调脂药物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张红梅陈凌王亚娟苗苗冷海燕阮铁梅唐晓颖蔡兰平王彦冯雨郑普阳
关键词:高血压影响因素
睡眠与社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关联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睡眠与社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关联。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上海市莘庄镇常住居民中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通过问卷获取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采用TM-2430动态血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获取相关读数。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入睡、起床时间,并计算睡眠时长。根据睡眠时长将入选者分为<7 h组、7~8 h组和>8 h组,根据入睡时间分为早于22∶00组、22∶00~23∶00组和晚于23∶00组,根据起床时间分为早于6∶00组、6∶00~7∶00组和晚于7∶00组。分别以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系数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入睡时间、起床时间、睡眠时长等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结果:纳入患者1135例,年龄(65.07±12.61)岁,男性473例(41.67%)。入选患者中,睡眠时长<7 h者76例,7~8 h者219例,>8 h者840例;早于22∶00入睡者415例,22:00~23∶00入睡者474例,晚于23∶00入睡者246例;6∶00前起床者230例,6:00~7∶00起床者521例,7:00后起床者384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因素后,睡眠时长与日间、夜间和24 h舒张压呈负向关联(均P<0.05),与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以及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正向关联(均P<0.05);入睡时间与日间、夜间和24 h舒张压呈正向关联(均P<0.05),与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以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向关联(均P<0.05);起床时间与日间收缩压以及日间、夜间和24 h舒张压呈正向关联(均P<0.05),与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和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向关联(均P<0.05)。结论:睡眠与社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密切相关。
张红梅蔡兰平王亚娟陈凌周妍妍冷海燕阮铁梅唐晓颖冯雨白雪郑普阳
关键词:高血压睡眠血压变异性
依托信息化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6年
家庭医生制度是上海医改的重要内容,依据国际标准,每名全科医生可以为2 000-3 000人提供医疗服务。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已是公认的事实。本文对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健康服务效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是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发展的重要工具和助手。
王亚娟董亮刘萍朱伟民顾昊陈凌
关键词:信息化家庭医生卫生服务模式
基于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常见恶性肿瘤早发现筛查模式探索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探索在社区信息化平台上开展社区常见肿瘤早发现工作模式,提高社区肿瘤早发现水平。方法 :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门诊因症就诊、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三个途径在莘庄镇40岁以上的签约居民中共完成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肺癌的筛查健康问卷94 792份,并建立高危队列进行随访管理。结果 :从筛查健康问卷中筛查出51 325人纳入初筛库,其中50 605人完成规范初筛检出,规范初筛率为98.60%;确诊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肺癌共110例,其中54例为癌症早期,癌症早发现率为49.09%;结直肠癌的早发现率为80.56%(29/36),检出癌症高危对象1 411例。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开展肿瘤早发现工作,能有效的提高社区肿瘤早发现水平,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张烜昭陈凌刘萍顾昊
关键词:恶性肿瘤
上海市莘庄社区结核病患者药物副反应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17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莘庄社区结核病患者药物副反应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莘庄社区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登记的394例结核病患者病历资料和随访信息,分析结核病患者的药物副反应情况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上海市莘庄社区394例新登记结核病患者中,发生药物副反应者82例(20.81%);82例发生药物副反应的结核病患者中,肝损异常者33例(40.3%),胃肠道反应者7例(8.5%),关节肌肉痛者12例(14.6%),皮疹者23例(28.1%),视神经损伤者6例(7.3%),高胆红素血症者1例(1.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合并症是上海市莘庄社区结核病患者发生药物副反应的危险因素(OR=2.166,95%CI=1.114~4.212)。结论上海市莘庄社区结核病患者药物副反应以肝损异常和皮疹为主,有合并症的结核病患者更易发生药物副反应。
蔡兰平王伟炳陈凌刘萍张烜昭顾昊陈丽青
关键词:药物副反应结核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