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通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生态研究
  • 3篇南麂列岛
  • 3篇潮间带
  • 2篇底栖生物
  • 2篇底栖藻类
  • 2篇藻类
  • 2篇生态
  • 2篇微小型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电站
  • 1篇对虾
  • 1篇软体动物
  • 1篇生态监测
  • 1篇生态特点
  • 1篇水域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分析
  • 1篇小型底栖生物

机构

  • 8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8篇陈国通
  • 4篇杨俊毅
  • 2篇高爱根
  • 2篇朱根海
  • 1篇王永泓
  • 1篇胡月妹
  • 1篇杨晓兰

传媒

  • 7篇东海海洋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1996
  • 4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南麂列岛海域微小型底栖藻类生态研究被引量:15
1996年
本文首次报道南麂列岛海域沉积物中的微型(2~20μm)、小型(20~200μm)藻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经初步鉴定,沉积物中共有微小型藻类24属71种,其中小型的底栖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spp.为21种,广布于整个海区,春季平均细胞密度为(10.4±3.6)×103个/cm2,占总密度的65.4%;微型藻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占优势,秋季平均细胞密度为(4262.8±11928.2)×103个/cm2,占总细胞密度的98.9%,主要分布在沿岸区。对0~12cm柱状样品中细胞密度分层分析结果表明,0~2cm层的细胞密度大于2~5cm层大于5~12cm层。沿岸区(1,2,5,6,7,8,9站)的种类和细胞密度高于岙口(3站)、远岸(10站)及水道区(4站)。根据微小型底栖藻类组成特点,可划分为三个生态类群:广布性类群、暖水性类群和温带性类群。微小型底栖藻类密度与营养盐浓度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秋季高于春季。
朱根海陈国通杨俊毅王旭
关键词:南麂列岛底栖藻类海藻
孵化设备对卤虫卵(Artemia Systs)孵化率影响的试验
1990年
本文报道了对两种不同结构的卤虫卵(Artemia Systs)孵化设备所作的孵化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孵化桶内的卤虫卵孵化率可达水泥大池的2.58倍。使用孵化桶,操作方便,周转灵活,节约能源,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陈国通胡钦贤张所京胡锡刚叶延东陈清建陈贞君江红斌
关键词:孵化卤虫卵孵化率对虾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点被引量:2
1991年
作者对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进行了春、夏、秋、冬(1989年4月~1990年1月)四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个体数量极为贫瘠(分别为0.03g/m^2和2.0个/m^2),生物种类组成简单,经鉴定有33个种类,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表现出鲜明的河口或近岸性广温低盐的生态特点。属杭州湾的白虾—长臂虾群落,夏季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占绝对优势。水动力因子、沉积作用和盐度是决定调查区域底栖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关键因子,而季节变化则主要受温度所控制。
陈国通胡月妹王慧珍董永廷胡钦贤张所京
关键词:核电站水域底栖动物
南麂岛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6
1994年
本文首次报道南麂岛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规律,调查海域共获底栖生物199种,其中,多毛类占39%,软体动物占23%,种类组成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年平均生物量为45.04g/m2,秋季高于春季;平均密度为384个/m2,春季高于秋季,南麂岛西北面有一个高生物量区。本文还应用群落特征指数及多维调节(MDS)方法分析了底栖生物群落结构,探讨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可分出代表该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的沿岸区外,尚可再分出4个特殊的区域,各区有自己特有的优势种;各区的群落结构与水深有一定关系。
王永泓陈国通
关键词: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研究被引量:24
1994年
本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软体动物143种,其中18种为该区域首次记录。根据种类相似性指数,将其分成5个生态群落:即开敞岩礁群落,隐蔽岩礁群落,巨砾群落,泥滩群落,沙滩群落。文中对各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多样性指数等作了分析;同时对影响软体动物生态分布的潮汐、波浪、底质类型和生物因子等作了探讨。
高爱根陈国通杨俊毅尤仲杰
关键词: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
南麂列岛潮间带的微小型底栖藻类被引量:18
1994年
本文首次记录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的微小型底牺藻类。经初步鉴定南麂列岛潮间带共有微小型底栖藻类4门54属155种,以硅藻类占优势(41属125种)。其优势种在岩礁为附生性的海生斑条藻,沙滩为附生性的小形舟形藻和翼茧形藻,泥滩为底栖性的圆筛藻和斜纹藻。不同生境其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在各生境均出现的共有种仅6种。微小型底栖藻类年平均丰度:岩礁为7094.61个/g,沙滩为46821.63个/g,泥滩为456.5个/g,岩礁和沙滩以春季最高;泥滩以夏季最高;秋、冬季各生境的丰度均较低。
朱根海陈国通杨俊毅
关键词:南麂列岛潮间带藻类
小型底栖生物在北海南部湾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1992年
北海南部湾(the Southern Bight of the North Sea)6个站位取样鉴定了13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其中线虫Nematoda、底栖桡足类Copepoda、涡虫Turbellaria、多毛类Polychaeta和水螅Hydrozoa在各站均有发现。线虫与桡足类丰度比率R为1.2~30.7。701站和435站以较低的类群组成和多样性指标、以较高的R比率而明显区别于其它各站。分析结果表明:该两个站位小型底栖群落结构除了沉积物类型因素外,巳受到污染的严重影响。比利时沿岸701站的污染源来自Western Scheldt河长年携带大量工业废物和生活污水的入侵,而435站则归因于TiO_2废物的倾倒活动。
陈国通Magda VincxCarlo Heip
关键词:底栖生物生态
南麂列岛环境质量调查与潮间带生态研究被引量:13
1994年
1992年5月~1993年3月对南麂列岛潮间带17条断面和本岛陆域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生态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价。共获大型底栖动物278种,大型藻类121种,微小型藻类155种。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最为丰富,生物数量以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区系特点与福建、广东沿岸较为相似。生物量以春季为高,栖息密度在秋季有一明显高峰。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开敞岩礁大于隐蔽岩礁大于巨砾大于泥滩大于沙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与底质类型、波浪作用关系密切。文中还对生物的地域断裂分布现象作了探讨,对环境质量保护问题提出了建议。
陈国通杨晓兰杨俊毅高爱根
关键词:生态研究南麂列岛环境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