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超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中国美学
  • 2篇主体间
  • 2篇主体间性
  • 2篇美学
  • 2篇美学理论
  • 1篇实践美学
  • 1篇思维
  • 1篇思维创新
  • 1篇主体间性理论
  • 1篇主体性
  • 1篇后实践美学
  • 1篇间性理论

机构

  • 2篇泉州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戴冠青
  • 2篇陈志超

传媒

  • 1篇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近年来“主体间性”理论讨论述评被引量:4
2010年
以"主体间性"美学为代表的后实践美学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通过对"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和阐发,同时对比主体性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美学特征,可以发现,"主体间性"美学理论的提出在中国美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在感知世界时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角度,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主体性美学的理论缺陷,解决了前实践美学没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它的提出也开辟了审美实践的新视野,为审美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方法,促进了美学理论建构的创新和完善,是当代美学理论发展中具有独特意义的重要成果。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它面临着学者们的质疑也是必然的,因为它还有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探讨空间,也有不少问题有待商榷,还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戴冠青陈志超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后实践美学
“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
以“主体间性”美学为代表的后实践美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通过对“主体问性”美学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和阐发,同时对比了主体性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美学特征,可以发现“主体间性”美学理论的提出...
戴冠青陈志超
关键词:中国美学主体间性理论思维创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