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利
-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百脉根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VP60基因的转化被引量:11
- 2007年
-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整激素种类与浓度等培养条件,按正交试验设计的原则,建立了百脉根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2,4-D2.0mg/L+KT2.0mg/L培养基可高效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MS+6-BA1.0mg/L+NAA0.1mg/L培养基可高效诱导芽的分化,MS+NAA0.1mg/L培养基可快速诱导根的生成,形成再生植株。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VP60-pBI121,研究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对百脉根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百脉根快速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以农杆菌LBA4404为介导菌株、以下胚轴为外植体,预培养3d,在OD600为0.6的菌夜中浸染20min,共培养3d,以及300mg/L羧苄青霉素脱菌浓度和50mg/L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最佳转化条件。为利用百脉根生产动物口服型疫苗建立了技术基础。
- 唐广立李传山陈明利张忠品郭蔼光
- 基于rDNA ITS-1序列酿酒酵母的系统分类学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为了准确快速地为酵母生产提供优良菌株,采用核糖体DNA ITS-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序列分析法,对27株酵母菌(其中24株为酿酒酵母属中的酿酒酵母(S.cerevisiae),其他3株分别为汉逊酵母属中的多形酵母(H.polymorph)、克鲁维酵母属中的乳清酵母(K.marxianus)和红酵母属中的粘质酵母(R.mucilaginosa))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提取这27株酵母菌的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采用琼脂糖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能将酵母菌株鉴定到属的水平;对PCR扩增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大多数酿酒酵母菌株之间的ITS-1序列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序列中的一段Ploy-T上,最少的有7个T,最多的有13个T。研究还用Phylip 3.6等DNA序列分析软件对不同ITS-1序列的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出不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并纠正了长期认为是酿酒酵母的两株酵母菌。
- 冯光惠余华顺姚娟陈明利张执欣郭蔼光
- 关键词:ITS-1序列酿酒酵母菌系统发育分析
- 小麦农杆菌转化体系的优化及HMW-GS 1Bx14基因转化被引量:7
- 2011年
- 以小麦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探讨了农杆菌菌株和侵染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农杆菌菌株EHA105,小麦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侵染的最佳条件均为OD6000.8,侵染30min。对于农杆菌菌株LBA4404,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侵染的最佳条件分别为OD6001.0,侵染30min和OD6000.8,侵染60min。利用建立的农杆菌转化体系对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Bx14基因进行了转化,经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平均转化率为0.61%。
- 刘香利陈明利赵惠贤郭蔼光
- 关键词:小麦农杆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 普那菊苣高效再生体系建立和遗传转化研究被引量:22
- 2006年
- 普那菊苣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国外引种后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种植。普那菊苣草质柔嫩,适口性优良,营养丰富,牛、羊、猪、鱼、兔极喜食,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牧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实验,建立普那菊苣的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6-BA2.0mg/L+IBA0.1mg/L培养基可高效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1/2MS培养基可快速诱导根的生成,形成再生植株。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FP,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普那菊苣以探寻高效的普那菊苣转化体系,结果显示以农杆菌LBA4404为介导菌株、以叶片为转化受体、3d预培养时间和3d共培养时间以及350mg/L羧苄青霉素和40mg/L卡那霉素筛选浓度转化效果较好,为利用普那菊苣生产动物口服型疫苗建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 宋书锋曹凤杨培志陈明利李传山郭蔼光
- 农杆菌侵染小麦的优化方案被引量:4
- 2007年
- 本实验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洛阳8716和绵阳19幼胚愈伤作为受体材料,以pCAMBIA3301为载体,GV3101,EHA105,LBA4404农杆菌为供体材料进行侵染过程的优化研究。采用3种菌株,4个浓度梯度:OD600=0.2,0.5,0.7,1.0;3个时间参数:10min,30min,60min;一共3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农杆菌GV3101和EHA105,OD6001.0×10min和OD6000.5×30min两个侵染处理结果比较好,瞬时表达率达到50%~70%。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预培养3~5d,在24±1℃下,共培养3 ̄4d和350mg/L羧苄青霉素除菌及5mg/LPPT筛选处理后,转化效果较好,平均转化率为0.45%。
- 陈明利刘香利唐广立徐波李彦杰郭蔼光
- 关键词:小麦幼胚农杆菌侵染
- 抗除草剂bar基因对小麦的遗传转化
- 基因枪法是小麦遗传转化中应用最成熟、最广泛的方法。然而基因枪法有成本高,转化效率低等缺点。1992年Vasil等首次用基因枪法转化小麦获得成功,随后,Cheng等用农杆菌介导法(1997)首次获得正常的转基因小麦植株,夏...
- 陈明利
-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基因枪法转化植株转化小麦高产小麦品种小麦基因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