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健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子宫
  • 4篇子宫内膜
  • 4篇内膜
  • 4篇宫内
  • 4篇宫内膜
  • 3篇肌瘤
  • 3篇宫腔
  • 3篇宫腔镜
  • 2篇胆固醇
  • 2篇脂蛋白
  • 2篇脂蛋白胆固醇
  • 2篇术后
  • 2篇息肉
  • 2篇息肉样
  • 2篇息肉样腺肌瘤
  • 2篇腺肌瘤
  • 2篇疗效
  • 2篇固醇
  • 2篇复发
  • 1篇蛋白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任健
  • 4篇卢丹
  • 3篇魏薇
  • 3篇郝焰
  • 3篇吴霞
  • 3篇郑萍
  • 2篇周琦
  • 2篇刘勇
  • 2篇李晟辉
  • 1篇巫剑红
  • 1篇张丽娟
  • 1篇张璐
  • 1篇翟桂荣
  • 1篇代荫梅
  • 1篇褚春芳
  • 1篇张立芳

传媒

  • 2篇中国医刊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腺肌病临床特点及病灶切除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AM)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案及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疗效,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行AM病灶切除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均确诊为AM且未合并子宫肌瘤等其他子宫良恶性疾病。将纳入患者按照症状分为4组:经量增多组(A组)10例,痛经加重组(B组)22例,经量增多合并痛经加重组(C组)42例,子宫增大无痛经及经量增多组(D组)8例。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等进行统计学描述,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临床检验和影像学指标、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82例患者平均年龄(38.2±6.9)岁,平均病程(5.99±4.53)年。4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妊娠次数的总体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B组的妊娠次数显著高于C组(χ^(2)=13.111,P=0.011);其余指标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患者超声结果比较,子宫肌层点状回声发生率总体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C组显著高于A组(χ^(2)=8.390,P=0.004);其余指标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子宫体积、腺肌瘤体积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月经失血图评分(PBAC)均无线性相关。4组患者术后VAS、PBAC评分及子宫体积较术前有所下降,总体分布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术后3个月、1年及5年的VAS评分、PBAC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及1年的子宫体积显著低于术前(P<0.05)。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14.29%)因症状复发行子宫切除术,其复发率显著高于术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或地诺孕素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子宫体积及腺肌瘤体积与症�
任健李晟辉代荫梅褚春芳巫剑红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超声检查药物治疗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临床诊断及治疗:附七例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997—2012年收治的7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7例患者外观均呈不同程度女性型,染色体核型为46,XY,5例患者睾酮水平高于正常男性。7例均行手术切除睾丸,5例合并睾丸肿瘤,术后均口服雌激素替代治疗,无性别认知障碍。结论原发闭经患者睾酮为男性水平、染色体核型为46,XY时应考虑为AIS,青春期前的患者应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试验了解性腺功能。根据AIS分类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肿瘤发生。
任健郑萍卢丹魏薇郝焰
女性外观少见性发育异常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 分析女性外观性发育异常(DSD)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7例DSD患者,结合文献对其病因、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46,XY性发育异常6例,其中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4例、胎儿睾丸退化综合征1例,卵睾型性发育异常1例;性染色体异常的性发育异常1例,为45,X/46,XY性腺发育不全.7例均行性腺切除术,1例同时行阴道成形术.结论 明确诊断及对症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任健郑萍卢丹魏薇
关键词:性发育异常
益母草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2009年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07年6月1日至9月30日住院分娩产妇101例,随机分为3组:Ⅰ益母草组(33例),胎儿娩出后立即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mg,并于产后12、24、36小时分别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mg;Ⅱ缩宫素+益母草组(34例),胎儿娩出后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mg+缩宫素10U,产后相应时间分别肌注益母草注射液20mg;Ⅲ缩宫素组(34例),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10 U,产后相应时间分别肌注缩宫素10U。观察各组产后2、~6、~12、~24、~48小时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238.30±57.05ml,48小时出血量为278.82±62.91 ml,无明显不良反应。Ⅱ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231.41±65.55 ml,48小时出血量为274.03±87.68ml,血压升高3例(8.8%),其他不良反应7例(20.6%)。Ⅲ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272.03±77.94ml,48小时出血量为331.47±96.81 ml,血压升高4例(11.8%),其他不良反应5例(14.7%)。三组产后24及4小时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给药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任健翟桂荣
关键词:产后出血益母草注射液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51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等。结果 51例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47.21±7.82)岁,49.02%(25/51)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15.69%(8/51)有子宫肌瘤剔除或全子宫切除手术史,术前MRI确诊率为45.83%(11/24),病理结果显示32%(16/50)肌瘤细胞生长活跃,38%(19/50)存在细胞核异型性。按照肌瘤部位分为两组,肌瘤位于宫体内为宫内组(19例),肌瘤蔓延至阔韧带及静脉系统为宫外组(32例)。宫外组患者年龄大于宫内组,初潮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瘤体积、CD31阳性表达率小于宫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宫外组的开腹手术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宫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初潮年龄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其中年龄因素呈正相关,初潮年龄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好发于绝经前女性,宫外组的年龄、开腹手术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大于宫内组,而初潮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瘤体积及CD31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宫内组。尽早发现、术前充分评估并彻底切除病灶可能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对伴有细胞异常增生及核异型性增加的子宫肌瘤及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均应加强随访。
任健李晟辉刘勇
关键词: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初潮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临床检验指标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EAH)的临床检验指标,寻找危险因素及诊断预测指标,为疾病的预防及筛查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行宫腔镜治疗的2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EAH患者为研究组(n=107),宫腔粘连患者为对照组(n=104)。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次数、初潮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实验室检验指标及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等项目,并探寻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有效诊断预测指标。结果 研究组BMI、血小板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甘油三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妊娠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INR、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为EA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子宫内膜厚度危险性最大(OR=5.984)。子宫体积预测EA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7(95%CI:0.912~0.982),优于子宫内膜厚度。结论 HDL-C、INR、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为EAH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子宫内膜厚度危险性最大,而子宫体积对疾病预测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应在工作中提高对以上检验检查指标的重视,并对临床诊断截断值的确定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疾病的快速筛查及预防。
任健郝焰卢丹刘勇
关键词: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P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行宫腔镜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患者4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其中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TPA)26例,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22例。结果:48例患者年龄26~72岁,平均(50.0±10.4)岁。年龄≥40岁者41例,占85.42%;绝经者22例,占45.83%。APA组体质量指数(BMI)为(26.3±3.9)kg/m^2,TPA组BMI为(24.0±4.0)kg/m^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48例患者中22例(45.83%)有异常子宫出血,19例(39.58%)为体检发现。空腹血糖APA组为(5.8±0.7)mmol/L,TPA组为(5.4±0.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超声检查显示24例(50%)患者可见宫内占位性肿物,21例(43.75%)患者表现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或不均质增厚。48例患者均行宫腔镜下病灶切除,单发病灶占83.33%。术后21例APA患者予高效孕激素持续用药3~6个月,其中1例随访1年后因复发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PA患者多为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多可见宫内占位性病灶,以单发为主,宫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高BMI及空腹血糖水平可能与APA发病有关,APA患者应长期密切随访。
任健周琦张丽娟李婷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人体质量指数血糖宫腔镜检查
各种类型先天性宫颈闭锁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探讨
201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宫颈闭锁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案选择及预防术后宫颈闭锁复发的措施。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1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收治的8例先天性宫颈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探讨该疾病最佳的治疗方法。结果 8例患者的年龄为11~24岁,全部合并先天性无阴道;2例患者合并子宫畸形,3例合并子宫肌腺症,4例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4例行子宫切除术,其中3例同时剔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待成年后婚前行阴道成形术;2例拟行子宫阴道贯通成形术,术中阴道造穴成功后,感阴道顶端与所及包块间组织质韧,反复欲打开均未成功,故行子宫切除术,其中1例同时剔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阴道内衬物选择羊膜行阴道成形术;2例患者成功行子宫阴道贯通成形术,并采取措施预防宫颈再粘连,术后月经规律,无下腹痛。结论先天性宫颈闭锁的患者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及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慎重选择宫颈阴道贯通术,术后宫颈留置支架物保持宫腔引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郝焰郑萍卢丹吴霞魏薇任健
关键词:先天性宫颈闭锁手术治疗预防复发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诊治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又称腺肌瘤性息肉,占子宫内膜息肉的1.3%-8.0%,属于混合性苗勒管肿瘤,根据腺上皮有无异型性,分为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与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恶变可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1分类1996年,Longacre等[1]研究了55例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病理切片,提出了结构指数的概念:病变中含分枝、
任健吴霞
关键词:宫腔镜
典型性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27例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6年2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子宫内膜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B超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40岁以上23例,绝经者占51.9%。48.1%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25.9%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55.6%的患者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27例患者均经宫腔镜手术切除病灶,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其中4例腺体呈不同程度增生。术后随访26例患者6~7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息肉样腺肌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阴道超声可提高疾病检出率,首选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任健吴霞张立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