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霞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6篇电晕
  • 6篇电晕放电
  • 6篇强化传热
  • 6篇离子风
  • 6篇功率
  • 6篇放电
  • 6篇传热
  • 5篇结温
  • 5篇大功率
  • 5篇大功率LED
  • 3篇电极
  • 2篇热阻
  • 1篇电极结构
  • 1篇电流
  • 1篇电流体动力学
  • 1篇移动通信
  • 1篇移动通信技术
  • 1篇散热
  • 1篇体动力学
  • 1篇通信

机构

  • 9篇江苏大学

作者

  • 9篇李慧霞
  • 8篇王静
  • 8篇蔡忆昔
  • 6篇包伟伟
  • 4篇李小华
  • 1篇李凯强
  • 1篇李娜
  • 1篇赵旭东

传媒

  • 2篇照明工程学报
  • 2篇电子器件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电子商务
  • 1篇发光学报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针-网式离子风发生器的散热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电晕放电原理,设计了一种"针-网"结构的离子风发生器,成功实现了离子风的激发,并用于大功率LED芯片散热.通过实验研究了放电间距、电压极性、电极布置形式不同时,发生器的电学特性变化及其对大功率LED芯片散热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离子风发生器与风扇的散热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负电晕放电时的散热性能要优于正电晕放电,放电间距较小时,芯片引脚温度更低;1×11阵列形式对应的散热效果最好,当放电功率超过2 W时,芯片引脚最低温度为52.3℃;离子风发生器能实现与风扇较为接近的散热效果,适用于大功率LED芯片的散热.
王静蔡忆昔包伟伟李慧霞
关键词:电晕放电离子风大功率LED强化传热结温
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LED前照灯散热被引量:6
2016年
针对现有散热方式的不足,提出基于电流体动力学(EHD)原理的散热方案,利用放电产生的离子风对LED前照灯进行热管理.对4种针电极排布形式和4种放电间距的降温性能进行试验测试,测试了散热系统在25~75℃环境温度下的散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放电功率为1.5 W时,采用1×11针状电极布置、10mm的放电间距,LED的散热效果最佳;当环境温度为80℃时,芯片引脚温度为104.8℃,可以满足LED前照灯的使用要求.利用EHD散热系统可以实现与压电式风扇接近的散热效果,系统热阻从3.83℃/W降为1.9℃/W.
李小华包伟伟王静李慧霞蔡忆昔
关键词:电晕放电LED前照灯结温热阻
电极结构对离子风特性的影响及应用研究
2017年
为探讨电极结构对空气放电离子风特性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种离子风发生器,通过改变电极形式、电极距离、放电间距等结构参数对离子风特性进行研究。我们还以大功率LED芯片为散热对象,对离子风发生器进行散热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放电电极选用针电极时的最佳布置形式为1×11阵列,选用线电极时的最佳布置形式为电极距离1 cm;在相同条件下,网状接地极比孔板式接地极能获得更大的离子风速,其中20目网电极可以实现对发热物体最大幅度的降温,其离子风速可达到1.79 m/s。
李慧霞蔡忆昔王静赵旭东
关键词:离子风结构参数大功率LED强化传热
离子风强化大功率LED散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设计"针-网"结构的离子风发生器,用于大功率LED芯片散热.分析正、负电晕放电离子风的产生及强化传热机理,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工况下,芯片引脚温度、系统总热阻、平均换热系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负电晕放电离子风的散热效果优于正电晕放电,系统总热阻更小,平均换热系数更大;当放电针分布于LED芯片附近时,系统的散热效果更显著;离子风速度随过电压增加而线性增加,并与放电间距成反比;设计的离子风散热系统具有与压电风扇相接近的散热效果,但无运动部件,工作噪音小.
王静蔡忆昔包伟伟李慧霞
关键词:电晕放电离子风大功率LED强化传热结温热阻
基于IWC系统的功率型LED散热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功率型LED芯片现有散热方案的缺陷,设计了一种"针-网"式离子风散热IWC(Ionic Wind Cooling)系统。并通过试验对不同曲率半径、分布密度的针电极结构以及不同电晕放电控制方式下IWC系统作用于功率型LED的散热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红外热像仪测得了离子风对于发热体强化传热作用下的系统温度分布。结果表明:IWC系统的散热效果显著,针电极曲率半径为80μm、针电极间距为7.5 mm时,散热效果最佳;电晕功率为3 W时,IWC系统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LED芯片引脚温度。
李小华赵旭东王静蔡忆昔李慧霞赵思钰
关键词:强化传热离子风电晕放电结温
关于儿童被锁车内报警系统的研究
2015年
儿童被锁车内很可能发生危险,要求驾驶员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本文主要设计一套车内电子装置以解决儿童被误锁车内引起的各种安全问题。介绍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重点分析系统各项功能的控制策略及具体实施办法,保证儿童乘员不会被单独留在车内,提高其乘车安全性。
李娜李凯强李慧霞
关键词:儿童乘车安全热成像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线-网电极离子风强化LED散热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功率型LED芯片传统散热方案能耗高、散热效率低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线-网电极离子风发生器,并通过试验研究其工作性能。以LED芯片的引脚温度和离子风风速为目标参量,探寻发生器在不同线电极数、放电间距及电源极性时的散热系统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发生器采用8线电极形式,放电间距为10 mm,电晕电流为0.3 m A时,散热效果最佳,系统功耗较低;相同电压下,负电晕放电时产生的离子风速高于正电晕放电;与自然对流方式相比,LED芯片引脚温度最大降幅为36℃,散热效果较为明显.
李慧霞蔡忆昔王静包伟伟
关键词:强化传热离子风电晕放电大功率LED结温
基于电晕放电的大功率LED散热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针对大功率LED芯片的散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晕放电原理的离子风散热方案。通过试验,研究了电晕放电的电学性能,同时探寻了放电电压对制冷效果的影响以及温降随电晕放电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放电间距相同时,对发生器施加负电晕能够在较低的电压下产生离子风,降温效果显著。电晕电流平方根与放电电压呈线性关系。电晕放电功率为1.5 W、放电间距为10 mm时,散热效果最好。
李小华包伟伟王静蔡忆昔李慧霞
关键词:大功率LED电晕放电离子风强化传热
基于多椭球反射器的LED汽车近光灯设计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大功率LED芯片的类朗伯体发光特性、GB 25991—2010标准要求和非成像光学理论,设计了一套由变截面椭球体反射器、挡板和自由曲面透镜组成的投射式LED前照灯近光系统。采用Monte-Carlo光学追迹法进行仿真分析,并加工了近光灯样件,测试其配光性能。结果表明:由变截面椭球体反射器、斜切角度为17°的挡板和具有能量分配功能的自由曲面透镜组成的LED汽车近光灯有利于形成"水平方向宽,垂直方向窄"的近光光型和清晰的明暗截止线;各主要测试点及区域的照度值满足标准的限值要求,且该系统的光能利用率相对于传统近光灯系统提高近10%。
王静蔡忆昔包伟伟李慧霞李小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