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品

作品数:23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重力场
  • 5篇地震
  • 4篇重力场变化
  • 2篇地形改正
  • 2篇地震带
  • 2篇多尺度
  • 2篇多项式
  • 2篇多项式拟合
  • 2篇形变
  • 2篇孕震
  • 2篇震群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小波
  • 2篇南北地震带
  • 2篇经验模态分解
  • 2篇径向
  • 2篇二维经验模态...
  • 2篇反演
  • 2篇GRACE
  • 2篇布格重力

机构

  • 23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作者

  • 23篇张品
  • 18篇陈兆辉
  • 15篇张双喜
  • 15篇王同庆
  • 14篇刘金钊
  • 3篇申重阳
  • 3篇杨光亮
  • 2篇张晓彤
  • 2篇陈钊
  • 2篇王树发
  • 1篇汪健
  • 1篇李辉
  • 1篇赵云峰
  • 1篇孟小红
  • 1篇王青华
  • 1篇杨博
  • 1篇谈洪波
  • 1篇郑洪艳
  • 1篇吴桂桔
  • 1篇许明元

传媒

  • 12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地质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Applie...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提取川滇地区流动重力异常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首先介绍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关键技术,然后利用模型试验验证BEMD方法分解得到的各分量的实际地质含义,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川滇地区2015-09~2016-09流动重力差分动态变化异常多尺度分解中,并对提取的各尺度异常进行分析解释,各分量异常通过重构实现分场。结果表明,湮没在区域异常中的某频率范围内"弱异常"经过分离异常幅值相对增强,区域性异常变化特征更加明显。
张双喜陈兆辉王同庆刘金钊张品朱传东
关键词:二维经验模态分解
金川—芦山—犍为剖面重力异常和地壳密度结构特征被引量:20
2015年
重力剖面金川—芦山—犍穿越芦山震区,近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长约300km,测点距平均2.5km,采用高精度绝对重力控制下的相对重力联测与同址GPS三维坐标测量,获得了沿剖面的自由空气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并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剩余密度相关成像和密度分层结构正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芦山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存在垂直断裂走向的宽广的巨型重力梯级带,重力变化达252×10^-5 m·s^-2以上(龙泉山以西),反映出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厚度陡变(约14.5km)性质;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过渡区(龙门山断裂带与新津—成都—德阳断裂之间)存在(30~50)×10^-5 m·s^-2的剩余异常"凹陷",可能与上地壳低密度体、山前剥蚀与松散堆积和推覆体前缘较为破碎有关;剩余密度相关成像显示地壳密度呈现分段性特征,在芦山地震位置出现高低密度变化;地壳呈现三层结构,四川盆地上、中、下地壳底界面平缓,反映其稳定阻挡作用,而松潘—甘孜块体上、中、下地壳底界面明显往盆地逐步抬升,反映出青藏高原往东的强烈挤压作用;松潘—甘孜块体往东推覆变形主要集中在上地壳范围内,推覆深度随离龙门山断裂带愈近而越浅.本文通过对密度分布及结构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芦山地震及龙门山地区地壳构造背景和当前活动性的深部动力环境特征.
杨光亮申重阳吴桂桔谈洪波石磊汪健张品王嘉沛
关键词:布格重力异常地壳结构龙门山断裂带
东北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与前郭5.8级震群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2010~2016年东北地区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该地区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和2013年前郭5.8级震群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差分和累积重力变化整体呈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与北东和北北东向构造格局不一致,重力变化受构造控制作用较弱;近期整体重力变化较平缓,基本没有超过60μGal的梯级带,反映出地下构造活动和物质运移水平相对平稳;前郭5.8级震群和通辽5.3级地震震前存在明显的能量积累,有利于破裂的产生,震后震荡恢复调整的时间需2~3a甚至更长。
王同庆赵云峰常金龙张品陈兆辉朱传东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
白鹤滩和乌东德库区蓄水前形变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白鹤滩和乌东德库区2018~2019年两期最新地壳形变监测资料对两个库区在监视期的形变特征进行分析,其中水准和重力资料采用相对基准分析法,谷宽和跨断层测距资料采用投影面相对坐标分析法。结果表明:1)白鹤滩库区上游左岸中部存在16 km范围的沉降区,乌东德库区上游右岸水准支线所在地区隆升较大,两个库区其他地区均相对稳定,垂直形变量均小于5 mm;2)两个库区重力场变化基本平稳,无显著性异常变化,个别测点重力值变化较大是周围环境改变导致;3)两个库区4个谷宽网各点的相对坐标变化均不大,但4个谷宽网均显示相对收缩,量值在1~2 mm;4)两个库区6处跨断层场地中有5处比较稳定,监视期间断层无显著垂直活动和水平活动迹象,乌东德库区洛佐场地监视区断层两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垂向运动并伴随水平向挤压运动。该结果可为水库蓄水后形变以及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提供背景参考。
田晓许明元张品苏广利王家庆郑洪艳
关键词:跨断层形变分析
ASTER GDEM垂直精度评价及其在重力地形改正中的适用性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重力剖面的GPS数据对ASTER GDEM模型进行垂直精度评估,并对其在重力地形改正中的适用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ASTER GDEM模型在贵阳-维西和金川-犍为两个重力剖面中,与实测GPS高程相比标准差分别为14.93m和18.02m,模型起伏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小比例尺中、远区及大比例尺远区重力地形改正中,ASTER GDEM模型数据的适用性较好。
张品申重阳杨光亮张晓彤陈钊
关键词:GPS数据ASTER地形改正
重力垂直梯度非线性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理论模拟试算和地面实测结果解算表明:山体边缘的重力垂直梯度在80 cm和130 cm高度处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非线性变化,超过0.02×10-8ms-2/cm;空间非线性变化随高度变化呈增大趋势。因此在分别利用FG5与A10绝对重力仪建立重力基准时,由不同仪器测量高度引起的归算重力变化不可忽视。
陈钊李辉邢乐林孙少安张晓彤张品
关键词:重力垂直梯度
青藏高原东南缘多尺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孕震机理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文中基于青藏高原东南缘2013—2016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了鲁甸和景谷地震前后不同时间尺度下区域重力场的动态演化趋势和异常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分析重力场变化与构造运动、物质密度变迁和强震孕育的关系和规律,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物质变化、动力学过程及地震孕育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鲁甸、景谷震前震源区重力场变化呈现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的剧烈正、负异常过渡带和梯度带特征,显示了孕震期间震源区强烈的地壳运动和深部物质变化过程;2)2013年9月—2014年4月重力场变化的小波多尺度分解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不同深度和尺度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分布及活动断裂带位置相关性显著,表明研究区地震孕育与断裂运动以及地壳、上地幔内物质密度分布变化关系密切,可能受地壳、上地幔物质运移的复杂深部动力学过程影响;3)基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物质运移的动力学过程,对强震多发生在重力场变化的正、负异常过渡带和梯度带附近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解释。文中的研究结果对地球构造运动、地震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兆辉孟小红张双喜刘金钊王同庆张品韦少港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孕震机理
基于插值切割位场分离技术分析2016-1-21青海门源M6.4级地震前重力变化特征(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基于覆盖2016年1月21日中国青海省门源县M6.4级地震的河西地区2011年至2015年每年两期的流动重力网观测资料,根据不同的拟合插值算法进行了区域重力位场值网格化方法优选,并通过引人应用于资源勘探领域中的插值切割位场分离算法(改进了边缘点和角点的处理)和图像处理领域的自适应噪声滤除技术,解算了门源M6.4级地震发生前,在震源深度层附近的区域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及研究区域重力观测点的半年尺度变化量,解算结果发现,在震源深度范围(-11.12 km)分离的重力位场自2015年下半年,重力变化达到-400^+150x l0-8m/s^2量级左右,大于2011年至2014年同期的变化结果(±30xl0-8m/s^2);半年尺度(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以及2015年5月至2015年9月)重力观测点值变化趋势也验证了门源地震前重力加速变化的特征,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门源地震发震前地壳内部物质运移等地质活动在地表重力场上的反映。
刘金钊王同庆陈兆辉张品朱传东张双喜
关键词:去噪声重力场变化
利用小波变换提取川滇地区流动重力异常特征——以2014年鲁甸M_S6.5、景谷M_S6.6地震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首先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小波多分辨率分解效果的因素,提出选择coif5小波基函数、交叉验证确定分解阶次的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然后在模型实验中利用该方法对模型局部和区域异常实现有效分离,并结合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对分解重构异常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最后对川滇地区201309~201404期流动重力差分动态变化异常进行多尺度分解。在分解得到的D4~D 6异常、重构的局部和区域异常中,2014年鲁甸MS6.5和景谷MS6.6地震主震位置均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特征。结合地质构造背景信息对该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解释。
张双喜陈兆辉王青华刘金钊张品
关键词:小波变换
基于重力和GPS的山西地区形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利用山西地区多年来积累的流动重力和区域GPS资料,从段、线、面对山西地区(34°~41°N,110°~115°E)2009—2015年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精细处理和详细分析,同时将水平总梯度分析方法用于重力场动态变化的异常提取中,最后对比相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和应力应变场获得近年来山西地区地壳形变精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水平总梯度具有比重力异常更高的灵敏度,两者的动态变化特征都显示出,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六棱山断裂和口泉断裂附近的阳原—大同一带、南部中条山断裂的临汾—夏县一带和中东部太行山山前断裂的邯郸—安阳附近都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异常变化;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相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和应变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联合分析重力和应变场有助于对地壳形变和深部物质变化产生的孕震机理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王同庆王树发杨博李真陈兆辉张品
关键词:重力场应变场形变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