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兆辉

作品数:25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震
  • 6篇重力场
  • 4篇青藏高原
  • 3篇多尺度
  • 3篇重力场变化
  • 3篇小波
  • 3篇南缘
  • 2篇地震带
  • 2篇地震前
  • 2篇多项式
  • 2篇多项式拟合
  • 2篇形变
  • 2篇孕震
  • 2篇震前
  • 2篇震群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东南...
  • 2篇南北地震带
  • 2篇经验模态分解
  • 2篇径向

机构

  • 25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精...

作者

  • 25篇陈兆辉
  • 17篇张品
  • 16篇刘金钊
  • 16篇张双喜
  • 13篇王同庆
  • 3篇赵云峰
  • 3篇王青华
  • 2篇陈石
  • 2篇胡敏章
  • 2篇郝洪涛
  • 2篇王树发
  • 1篇韦进
  • 1篇周海涛
  • 1篇孟小红
  • 1篇张新林
  • 1篇杨博
  • 1篇刘芳
  • 1篇周伟
  • 1篇楼海
  • 1篇申重阳

传媒

  • 9篇大地测量与地...
  • 5篇地震研究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1年西藏比如6.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2015—2020年期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2021年3月19日比如6.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前约3年的重力图像中出现穿过震中区的SN向重力变化梯度带,其形态和持续时间与现有典型指标一致,表明重力变化较为清晰地反映了本次地震孕育过程中所引起的重力异常信号;(2)实测重力场变化与正断型断层位错引起的重力变化在形态上基本一致,结合本次比如6.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以正断为主,推测羌塘块体EW向拉伸运动为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
郝洪涛韦进韦进赵云峰陈兆辉赵云峰张新林
利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提取川滇地区流动重力异常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首先介绍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关键技术,然后利用模型试验验证BEMD方法分解得到的各分量的实际地质含义,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川滇地区2015-09~2016-09流动重力差分动态变化异常多尺度分解中,并对提取的各尺度异常进行分析解释,各分量异常通过重构实现分场。结果表明,湮没在区域异常中的某频率范围内"弱异常"经过分离异常幅值相对增强,区域性异常变化特征更加明显。
张双喜陈兆辉王同庆刘金钊张品朱传东
关键词:二维经验模态分解
鄂尔多斯地块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7
2018年
基于鄂尔多斯地块及周缘地区稠密分布的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采用FMTOMO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深至400 km的高分辨率地壳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并分析和探讨了研究区的深部构造与火山、强震活动及克拉通破坏等相关的地球动力学问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横向变化和纵向差异的构造含义如下:鄂尔多斯地块下方正异常速度的巨厚岩石圈是鄂尔多斯地块缺乏克拉通大规模破坏的证据;大同火山群下方深至400km的柱状低速异常表明大同火山的岩浆作用起源于地幔过渡带,由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熔融的玄武质岩浆上涌造成;鄂尔多斯地块与四川盆地之间呈东西向分布的上地幔低速异常带,可能是青藏高原东北缘软流圈流出的通道;鄂尔多斯周缘地区深至上地幔的低速异常分布表明,青藏高原北东向推挤和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共同作用,促使鄂尔多斯地块整体的抬升和周缘拉张断陷带的形成,为强震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良好的应力环境,导致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区地震频繁发生.
陈兆辉王椿镛楼海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地震层析成像强震孕育
考虑地表起伏的不规则区域重力梯度场模型构建方法——以云南地区为例
2023年
文中推导并给出了基于非格网分布的起伏面扰动重力或重力异常解算区域扰动重力梯度场模型的数值计算公式。基于澳大利亚West Arnhem Land地区的格网重力数据,以频谱域(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解算的扰动重力梯度全张量作为“基准值”,然后利用基于推导公式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LSC)对相同区域非规则范围的重力数据进行扰动重力梯度模型解算,将结果作为“评估值”。对比“基准值”与“评估值”之差,研究发现:1)基于推导公式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解算得到的扰动重力梯度值与频谱域方法得到扰动梯度“基准值”各分量在空间形变变化上是一致的;2)统计扰动重力梯度各分量的差值ΔδΓ_(xx)^(fft-lsc)、ΔδΓ_(xy)^(fft-lsc)、ΔδΓ_(xz)^(fft-lsc)、ΔδΓ_(yy)^(fft-lsc)、ΔδΓ_(yz)^(fft-lsc)和ΔΓ_(zz)^(fft-lsc)“基准值”与“评估值”差值的标准差分别为5.54E、5.30E、1.85E、6.55E、2.09E和9.67E(1E=1×10^(-9)s^(-2)),远低于国际上实测重力梯度与解算模型差值的研究结果。最后,基于云南地区实测地表差分重力值,文中首次给出了该区域半波长约20km的重力梯度场年际变化模型。文中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广泛分布的重力数据(主要为重力异常和扰动重力)的使用效率,可为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研究更好地理解和解释重力数据、重力梯度数据及其与场源的关系提供数据基础。
刘金钊梁星辉叶周润陈兆辉陈兆辉胡敏章王青华王青华郝洪涛郝洪涛张双喜
关键词:协方差函数起伏地形
东北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与前郭5.8级震群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2010~2016年东北地区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该地区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和2013年前郭5.8级震群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差分和累积重力变化整体呈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与北东和北北东向构造格局不一致,重力变化受构造控制作用较弱;近期整体重力变化较平缓,基本没有超过60μGal的梯级带,反映出地下构造活动和物质运移水平相对平稳;前郭5.8级震群和通辽5.3级地震震前存在明显的能量积累,有利于破裂的产生,震后震荡恢复调整的时间需2~3a甚至更长。
王同庆赵云峰常金龙张品陈兆辉朱传东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
青藏高原南缘绝对重力测站的非构造重力效应特征
2020年
基于2002—2017年的ECMWF Interim三维大气再分析资料、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和GPS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南缘的拉萨、日喀则、仲巴、噶尔4个绝对重力测站的非构造重力效应。结果表明:ECMWF Interim大气负荷重力效应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变化特征,最大周年振幅可达到1.4μGal;GRACE陆地水负荷重力效应和GPS地壳垂直位移引起的重力效应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及长期趋势变化特征,二者的最大周年振幅和长期趋势分别达到2.6μGal,-0.6μGal/a和1.8μGal,-0.3μGal/a;GRACE与GPS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南缘的非构造重力效应会受到局部流体质量负荷的显著影响。
朱传东刘金钊占伟陈兆辉李经纬
2018年云南墨江M5.9地震前的重力变化被引量:4
2020年
对南北地震带上的绝对重力数据和多期相对重力数据进行平差处理,获得了2018年9月8日云南墨江M5.9地震前的区域重力场变化图,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墨江M5.9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15年9月-2017年9月,震区周边区域重力场变化呈现明显的四象限分布特征;②2015年9月-2018年9月,在重力场变化的时空演化上,震区附近重力场变化显示出重力正变化→重力正变化扩展→重力零变化的平静期→重力变化呈四象限分布→重力场反向变化→临震前重力零变化的平静期的过程,反映出地震前震区附近的断层由单个独立活动向多个协同活动的演进过程,与处于亚失稳状态的断层活动具有一致性;③地震前重力场四象限变化形态与震源机制显示的压缩区和拉张区一致,表明地震前震中附近构造应力作用下的物质迁移可能是区域重力场变化的成因。
王青华赵云峰陈兆辉刘芳祝意青
青藏高原东南缘多尺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孕震机理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文中基于青藏高原东南缘2013—2016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了鲁甸和景谷地震前后不同时间尺度下区域重力场的动态演化趋势和异常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分析重力场变化与构造运动、物质密度变迁和强震孕育的关系和规律,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物质变化、动力学过程及地震孕育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鲁甸、景谷震前震源区重力场变化呈现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的剧烈正、负异常过渡带和梯度带特征,显示了孕震期间震源区强烈的地壳运动和深部物质变化过程;2)2013年9月—2014年4月重力场变化的小波多尺度分解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不同深度和尺度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分布及活动断裂带位置相关性显著,表明研究区地震孕育与断裂运动以及地壳、上地幔内物质密度分布变化关系密切,可能受地壳、上地幔物质运移的复杂深部动力学过程影响;3)基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物质运移的动力学过程,对强震多发生在重力场变化的正、负异常过渡带和梯度带附近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解释。文中的研究结果对地球构造运动、地震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兆辉孟小红张双喜刘金钊王同庆张品韦少港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孕震机理
利用小波变换提取川滇地区流动重力异常特征——以2014年鲁甸M_S6.5、景谷M_S6.6地震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首先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小波多分辨率分解效果的因素,提出选择coif5小波基函数、交叉验证确定分解阶次的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然后在模型实验中利用该方法对模型局部和区域异常实现有效分离,并结合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对分解重构异常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最后对川滇地区201309~201404期流动重力差分动态变化异常进行多尺度分解。在分解得到的D4~D 6异常、重构的局部和区域异常中,2014年鲁甸MS6.5和景谷MS6.6地震主震位置均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特征。结合地质构造背景信息对该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解释。
张双喜陈兆辉王青华刘金钊张品
关键词:小波变换
川滇地区部分连续GPS测点形变异常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对川滇地区连续GPS测点进行分析,发现在宁南地区存在一定的形变异常,而跨断层水准资料也显示有同样的异常。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周边连续GPS测点运动速率相对于小江断裂北段有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宁南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跨断层水准测线、连续GPS测点运动差异、历史地震活动性、b值、重力场变化特征等资料,认为在宁南及其周边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的应力积累,在则木河断裂与小江断裂交汇部位及其南部可能存在一定的应力积累。
周海涛陈兆辉朱爽周伟沈小七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