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运用高龄供肝移植的研究现状及其可行性被引量:3
- 2014年
-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目前肝源的匮乏,已远不能满足等待肝移植患者的需要。运用高龄(≥60岁)供肝移植能够部分缓解供肝短缺,但仍存在争议。笔者从高龄肝脏的变化特点、运用高龄供肝移植的研究现状和高龄供肝移植的可行性3个方面作相关综述。
- 黄宇黄迪翁杰锋张帅刘硕古维立
- 关键词:肝移植
- 非乙非丙型肝癌的回顾性研究
- 目的: 探讨非乙非丙型肝癌(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antigen-negative and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negativehepatocellular...
- 刘硕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生存率
- 文献传递
- 高龄供体肝移植安全性的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龄供体肝移植是否安全可行。方法回顾近年关于肝脏的衰老和高龄供体肝移植的文献,总结肝脏衰老的特点,并从高龄供体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及肝脏疾病等3个方面分析其对高龄供体肝移植的安全性的影响。结果高龄供体肝移植后的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及肝脏疾病依然是制约高龄供体肝移植发展及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结论高龄供体肝移植的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
- 刘硕黄宇黄迪翁杰锋张帅古维立
- 关键词:安全性
- 肝星状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及药物reversine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HSC处于静止状态,当致肝病因子造成肝细胞损伤时,激活的Kupffer细胞、窦内皮细胞及损伤的肝细胞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于HSC,使HSC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的HSC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促进HSC增殖,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并在肝内沉积,导致肝纤维化[1-2]。
- 黄宇黄迪翁杰锋张帅刘硕古维立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凋亡信号途径KUPFFER细胞肝细胞损伤药物HSC
- 非乙非丙型肝癌与HBV/HCV相关肝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非乙非丙型肝癌(NBNC-HCC)与HBV/HCV相关肝癌(BC-HCC)患者的临床特点的不同及二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9年1月1日-2014年7月1日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部分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31例,排除失访和不愿配合者,最终入组146例。分为NBNC-HCC组(n=35)和BC-HCC组(n=11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复发时间和死亡时间。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及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检验,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模型。结果 NBNC-HCC组患者年龄、TNM分期中Ⅰ~Ⅱ期比例比BC-HCC组高(t=3.878,P〈0.05;χ2=4.357,P〈0.05),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低于BC-HCC组(t=7.848,P〈0.05);NBNC-HCC组和BC-HCC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5.5±27.9)个月和(26.8±21.7)个月,NBNC-HCC组与BC-HCC组3年生存率(61.6%vs 26.6%)和5年生存率(39.2%vs 1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NBNC-HCC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Alb水平[RR=0.919,95%可信区间(95%CI):0.851~0.994,P=0.036;影响BC-HCC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RR=1.082,95%CI:1.027~1.141,P=0.003)。结论 NBNC-HCC与BC-HCC在年龄、AFP值和TNM分期上存在差异。NBNC-HCC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BC-HCC患者。Alb水平是影响NBNC-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是影响BC-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黄宇黄迪刘硕翁杰锋张帅张强麦振豪古维立
- 关键词:肝肿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