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艳秋
- 作品数:33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INH-ACT-FS系统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
-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患者的治疗作用基于INH-ACT-Fs系统探讨该方对于卵巢早衰的治疗机制。方法:观察60例卵巢早衰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服用补佳乐+安宫黄体酮激素替代疗法治...
- 夏艳秋董莉
- 关键词:卵巢早衰补肾活血方生殖内分泌激素
- 文献传递
- 调经促孕方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观察调经促孕方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脱落9例,最终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调经促孕方治疗,对照组以来曲唑治疗。2组患者均于经期第5天开始服药,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对妊娠患者随访至妊娠8周。对比2组患者妊娠率、优势卵泡排出率、卵泡黄素化率、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基础性激素水平、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2组患者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78%对比25%,P>0.05;88.24%对比54.55%,P>0.05)。2组患者优势卵泡排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48%对比65.89%,P>0.05)。观察组卵泡黄素化率低于对照组(8.66%对比17.83%,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体生成素(LH)、LH/FSH和睾酮(T)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经促孕方能有效治疗肾虚型PCOS不孕症,提高妊娠率和优势卵泡排出率,同时减少卵泡黄素化率,增加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基础LH、LH/FSH和T水平;调经促孕方可通过改善PCOS不孕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肾虚证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 杨佩诗董莉黄宏丽夏艳秋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睡眠障碍肾气虚证来曲唑
- 基于抑制素-激活素-抑素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
-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方对POF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POF的治疗机制。方法:将60例PO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生殖内分泌激素、INH-ACT-FS通路细胞因子等指标。结果:补肾活血方能有效...
- 夏艳秋董莉
- 关键词:卵巢早衰补肾活血方生殖内分泌激素
- 文献传递
- 朱氏调经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对性激素、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探讨朱氏调经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3例,参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62例,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组(61例,朱氏调经方),连续治疗6个月。以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LH/FSH)、中医证候积分为主要观察指标,睾酮(testosterone,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uclear cell chemokine protein-1,MCP-1)为次要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用药前后变化情况。结果(1)经治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LH/FSH、T经治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LH/FSH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对照组T降低较治疗组更显著(P<0.05);两组SHBG经治疗均明显升高(P<0.01),但对照组SHBG值升高较治疗组明显(P<0.05)。(3)两组患者IL-6、TNF-α、MCP-1经治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MCP-1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朱氏调经方能有效改善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性腺轴功能,同时可以降低IL-6、TNF-α以及MCP-1水平,改善患者体内慢性炎症反应,临床疗效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林倍倍黄宏丽夏艳秋董莉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炎性因子
- 补肾活血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观察国医大师朱南孙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经验方补肾活血方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干预作用,探讨该方基于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治疗机制。方法:本课题收集60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并使用补肾活...
- 夏艳秋董莉
- 关键词: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补肾活血方生殖内分泌激素
- 文献传递
- 补肾活血方对复发性流产小鼠母胎界面血管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复发性流产(RSA)小鼠母胎界面血管微环境的影响,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将CBA/J雌鼠与DBA/2J雄鼠2∶1合笼饲养建立RSA模型,同时将CBA/J雌鼠与BALB/c雄鼠合笼饲养建立正常妊娠作为正常组,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妊娠第1日起,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方灌胃,西药组予地屈孕酮溶液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13 d。计算各组小鼠胚胎丢失率,HE染色观察蜕膜及迷路组织病理变化,RT-PCR检测蜕膜组织透明质酸合成酶(HAS)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蜕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蜕膜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ELISA检测血清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胚胎丢失率升高(P<0.001),蜕膜细胞碎裂,血管数量减少,迷路滋养层细胞增生肥大,胞浆广泛空泡化,部分细胞变性、坏死;蜕膜组织HAS-1、HAS-2、HAS-3 mRNA表达和VEGF、V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P<0.001),NO含量减少(P<0.01),血清6-Keto-PGF1α含量减少(P<0.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胚胎丢失率降低(P<0.01),蜕膜细胞较完整,迷路滋养层细胞呈网状排列,母血窦较丰富,整体结构完整;蜕膜组织HAS-1、HAS-2、HAS-3 mRNA表达和VEGF、V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NO含量增加(P<0.01),血清6-Keto-PGF1α含量增加(P<0.001)。结论补肾活血方能通过增加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改善小鼠母胎界面血管微环境,从而发挥对RSA的治疗作用。
- 夏垒韩雪董莉夏艳秋
- 关键词:补肾活血方复发性流产母胎界面透明质酸合成酶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小鼠
- 基于INH-ACT-FS系统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
-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患者的治疗作用基于INH-ACT-FS系统探讨该方对于卵巢早衰的治疗机制.
方法:观察60例卵巢早衰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服用补佳乐+安宫黄体酮激...
- 夏艳秋董莉
- 关键词:卵巢早衰补肾活血方临床疗效生殖内分泌激素
- 文献传递
- 基于INH-ACT-FS系统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
-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方对POF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POF的治疗机制。方法:将60例PO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生殖内分泌激素、INH-ACT-FS通路细胞因子等指标。结果:补肾活血方能有效...
- 夏艳秋董莉
- 关键词:卵巢早衰补肾活血方生殖内分泌激素
- 五世传承百年悬壶一甲春秋--朱氏妇科流派简介
- 朱氏妇科是近代江浙杏林一大流派,由朱南山先生创于上世纪初,五代传承,长盛不衰,医名鼎盛,堪称海上之异宝,杏苑之奇葩.肇始于朱南山先生、奠基于朱小南先生的朱氏妇科,经过朱南孙教授传承并且整理提高,目前已成为近代中医妇科一大...
- 黄宏丽夏艳秋董莉
- 关键词:中医妇科医学流派学术传承
- 补肾方药通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思考被引量:6
- 2022年
-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作为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危害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发现POI的发病机制与卵巢颗粒细胞过度凋亡相关。颗粒细胞过度凋亡会使卵泡提前闭锁,导致卵巢功能下降。同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及凋亡蛋白参与凋亡过程。补肾方药能够抑制颗粒细胞凋亡,改善卵巢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对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调控作用。因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推测补肾方药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治疗POI,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思路与方法。
- 倪瑞珺黄宏丽夏艳秋蒋卓君董莉
- 关键词:补肾方药颗粒细胞凋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