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雄

作品数:62 被引量:46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5篇地震
  • 10篇地震预测
  • 9篇震前
  • 9篇强震
  • 7篇地震非均匀度
  • 6篇断层
  • 6篇震源
  • 6篇声发射
  • 6篇数据共享
  • 6篇科学数据
  • 6篇科学数据共享
  • 5篇地震活动
  • 5篇地震前
  • 5篇跨断层
  • 4篇地震预报
  • 4篇岩石
  • 4篇震源机制
  • 4篇前兆
  • 3篇地震预测研究
  • 3篇岩石变形

机构

  • 5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0篇中国地震局
  • 14篇中国地震台网...
  • 13篇中国地震应急...
  • 12篇防灾科技学院
  • 7篇防灾技术高等...
  • 7篇武汉大学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作者

  • 62篇李志雄
  • 19篇路鹏
  • 14篇王松
  • 12篇陈章立
  • 10篇吴婷
  • 10篇李圣强
  • 9篇泽仁志玛
  • 8篇邵志刚
  • 7篇陆明勇
  • 7篇陈华静
  • 7篇莫纪宏
  • 7篇苗良田
  • 6篇陶本藻
  • 6篇赵翠萍
  • 6篇李学良
  • 5篇寇建新
  • 5篇周克昌
  • 5篇和平
  • 4篇崔子健
  • 4篇马胜利

传媒

  • 19篇地震
  • 12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中国地震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山西地震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中国应急救援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灾害学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防灾技术高等...
  • 1篇邢台地震40...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震前地震非均匀度异常与前兆群体异常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比研究华北地区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地震非均匀度异常与区域地震前兆观测群体异常的变化过程,发现两者在地震前的异常时空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时间上,部分地震震前的地震非均匀度异常出现后,半年左右前兆观测异常在数量上将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增加;在空间上,前兆异常展布范围与地震非均匀度异常范围大体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地震非均匀度(GL值)在强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从震例的角度,表明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变化有关。地震非均匀度和前兆群体异常的这种准同步变化,可能对判定地震孕育进入中短期阶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李志雄陶本藻路鹏李圣强泽仁志玛吴婷和平
关键词:地震非均匀度前兆群体异常地震预测
基于岩石变形声发射实验结果讨论岩石失稳的可预测性
<正> 根据室内岩石变形声发射实验结果,计算了声发射序列的地震非均匀度GL值,并以此探讨岩石破裂失稳的可预测性。在双轴压缩、等速率加载条件下,含障碍体断层、挤压雁列断层和Ⅲ型剪切断层等非连续岩石标本在临近滑动失稳前,声发...
李志雄马胜利李圣强李闽峰路鹏陈华静吴婷王松
关键词:声发射地震非均匀度可预测性
文献传递
推进地震预测研究的战略对策问题被引量:5
2005年
在简要分析了地震预测面临的主要科学难点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推进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战略对策,认为地震预测研究需要长期攻关,需要有长期的稳定的支持计划。目前推进地震预测科学进步的障碍点可能在于中期(几年尺度)强地震危险地点的确定,若在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就为最终短临预报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应强调理论创新和观测技术进步;坚持发展地震预测试验场;经验性预测与物理预测结合等。
江在森任金卫李志雄
关键词:地震预测研究
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的调查
2008年
本文是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系列文章的收笔之作。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为说明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基础调研之上。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从实践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法规的客观依据。为使制订政策、规章制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的新情况,就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研究相应的管理规律和运行机制。本文详述了调查过程、调查方法,以佐证政策法规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路鹏苗良田莫纪宏李志雄李学良孙仕宏王松
关键词:科学数据共享
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变化的探讨
首都圈地区是我国最早建立跨断层形变监测网的地区,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40多年的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历史中,已积累了一批连续可靠、高精度、高价值的监测资料,在地震预测研究、地质探测、地球运动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发挥了作...
陆明勇李志雄高宴清刘天海
强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特征的再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在重新分析了强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的基础上,获得了如下一些见解:地壳形变异常不一定存在完整的趋势、短期和短临等异常类型,但趋势异常普遍存在;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形态可能为缓慢稳定的变化,不一定存在诸如异常幅度变大、异常速度变快等;地壳形变异常不一定具有时空迁移或有序性等。
陆明勇李志雄刘天海寇建新
关键词:地壳形变强震
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政策规范和法律规范被引量:8
2008年
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有数据产生与汇交、数据保管与使用、数据共享评估与监督、数据共享保障四个领域,针对性四个领域出台不同的政策规范和建立不同的法律制度,规范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社会关系。
路鹏苗良田莫纪宏李志雄李学良孙仕宏王松
关键词: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
汶川8.0级地震序列活动的分段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在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跟踪研究中,发现汶川地震序列具有明显的空间分段活动特点。根据对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测震学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序列可能是由以绵竹为界,其西南段的汶川主-余震序列和绵竹北东段的北川-青川6级震群地震序列组成,汶川地震可能具有龙门山活动构造的继承性运动特点。
李志雄邵志刚赵翠萍李圣强王慧敏吕梅梅和平刘桂平崔子键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类型
汶川8.0级地震触发与余震活动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文中分析研究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构造即龙门山断裂带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情况,并计算主震发生后产生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讨论了地震触发与余震空间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以虎牙—北川—安县为界分为二段,西南段和东北段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同处一条断裂带上,但两者之间地震活动没有联系。汶川8.0级主震发生之后,在空间上产生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具有很明显的分区特征。龙门山断裂带北川至青川之间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值大于+0.05 MPa,主震对该地区后续ML≥5.0余震的发生存在着触发作用。
华卫陈章立李志雄赵翠萍王勤彩
关键词: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余震活动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趋势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是我国大陆强震的主体带和集中区,因此有必要对各边界带开展强震危险性的跟踪分析。本文分别从加卸载响应比时序演化特征、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概率方法和b值变化特征3个方面对各边界带未来强震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根据加卸载响应比时序演化特征、综合累积概率与条件概率、b值下降判断了各边界带未来发生强震的危险程度。最后,根据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探讨了中国大陆未来5年发生强震的可能区域。
张浪平李志雄邵志刚尹祥础
关键词:活动地块边界带加卸载响应比对数正态分布B值强震趋势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