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章立

作品数:74 被引量:80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社会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3篇地震
  • 21篇震源
  • 12篇反演
  • 11篇水库
  • 8篇余震
  • 8篇震源参数
  • 8篇震源机制
  • 7篇应力场
  • 7篇M
  • 6篇地震震源
  • 6篇应力降
  • 6篇震群
  • 6篇震源破裂
  • 6篇强震
  • 6篇汶川地震
  • 5篇地震预报
  • 5篇汶川8.0级...
  • 5篇矩张量
  • 4篇地震带
  • 4篇地震监测

机构

  • 58篇中国地震局地...
  • 44篇中国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江苏省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广东省地震局
  • 3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应急...
  • 3篇国家地震局
  • 2篇东北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74篇陈章立
  • 28篇赵翠萍
  • 24篇郑斯华
  • 18篇王勤彩
  • 16篇华卫
  • 12篇周连庆
  • 12篇李志雄
  • 9篇陈翰林
  • 8篇崔子健
  • 7篇修济刚
  • 5篇刘杰
  • 3篇周云好
  • 3篇史海霞
  • 3篇晏纯清
  • 2篇缪发军
  • 1篇刘蒲雄
  • 1篇张先康
  • 1篇杨卓欣
  • 1篇王培玲
  • 1篇杨彩霞

传媒

  • 1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0篇地震
  • 8篇地震学报
  • 8篇中国地震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城市问题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防灾博览
  • 1篇中国应急救援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 1篇庆祝中国地震...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3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89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伽师强震群区散射系数层析成像的研究
本文对伽师强震群区散射系数层析成像进行了研究。文章用散射系数层析成像的方法分析了伽师强震群区的非均匀结构,进而了解强震群的深部孕震环境。
王勤彩陈章立Y.AsanoA.Hasegawa
关键词:地震观测地震孕育层析成像
文献传递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序列中小地震辐射能量的估计被引量:12
2012年
本文利用震后架设的4个流动台站和震源区周围3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青海玉树7.1级地震序列波形资料,资料时间截止到2010年5月19日.经过传播路径效应和场地响应校正后,估算了玉树地震序列中80个中小地震的辐射能量.比较了辐射能量估计中不同方法之间结果存在的差异性,首次考虑了由于仪器频带宽度的限制而造成的中小地震辐射能量的低估与补偿问题,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分别采用Andrews方法、震源实际谱方法(区分能量补偿前和后二种情况)和根据理论模型并将积分上限外推到所计算地震拐角频率的10倍的方法(理论谱方法)计算出的中小地震辐射能量4种结果基本上位于同一个量级水平之上,表明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其中,Andrews方法得到的辐射能量最低,理论谱方法得到的结果最高,而由实际谱方法得到的地震辐射能量介于两者之间.(2)由古登堡经验公式得到的地震辐射能量远高于上述4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能够达到理论谱方法结果的4倍,而且随震级的增大,由它带来的辐射能量的高估趋势更加明显.(3)由于没有考虑地震能量的补偿,Andrews方法得到的地震辐射量明显偏低.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地震辐射能量补偿后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但考虑到仪器频带上限值设定的复杂性,认为由理论谱方法计算中小地震的辐射能量更加合适.(4)经过能量补偿后地震辐射能量要高于未作能量补偿的结果,能量补偿带来的辐射能量增加的作用对于小地震更加明显.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不同方法得到的折合能量均明显存在随地震矩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反映出玉树余震序列中大震地震辐射效率高于小震.
华卫陈章立郑斯华
关键词:中小地震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分段特征的研究被引量:71
2009年
本文利用四川省区域固定地震台网观测记录到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资料,从中挑选部分台站和地震资料,在精确扣除了余震区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计算得到了汶川地震序列中1070次M_L≥3.0级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与震级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应力降和视应力的大小与震级大小有关.利用M_L 3.0级地震资料得到的应力降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汶川余震序列地震应力降总体上随时间是一个衰减过程,预示着主震发生后整个余震区应力降呈逐渐衰减的状态.主震发生之后,以虎牙—北川—安县为界,空间上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活动水平和应力降具有明显的分段性.5月17日之前M_L≥5.0余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北川以西,由于地震释放了较多应力,该地区应力降较低,而北川至青川之间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弱,应力降一直处于高值水平.5月17日之后,M_L≥5.0余震活动主体地区则转移到北川至青川之间,在该段发生了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在这之后,整个余震序列应力降随时间变化开始趋于平稳.
华卫陈章立郑斯华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震源参数龙门山断裂带应力降
伽师震源区中等强度地震矩张量反演及其应力场特征被引量:33
2008年
使用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宽频带长周期波形资料,在时间域反演了1997~2004年伽师震源区52次中等强度地震的矩张量.反演结果揭示,在小尺度的伽师震源区内,震源机制解的P轴、T轴和N轴呈现出明显的分区特征.本文进一步把伽师震源区分为东区和西区,分别反演了东区与西区的应力场.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东区的应力场主压应力轴走向为321°,基本水平.最大主张应力走向68°,倾角40°.截至2004年7月,伽师震源区西部的应力场一直较为稳定,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12°,最大主张应力方向282°,二者都基本水平,中等主应力轴基本直立.自西向东,伽师震源区最大主压应力轴逆时针旋转了49°,并且西区张应力的水平作用较为显著,东区压应力的水平作用显著.应力场的这种非均匀变化特征与GPS观测得到的地壳运动速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塔里木盆地边界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征有很好的一致性.震源区深部结构的陡变以及位于震源区东部边界规模较大的NW走向的普昌断裂和色力布亚隐伏断裂可能对产生这种横向非均匀的局部应力场起了重要的作用.
赵翠萍陈章立郑斯华张智强
关键词:中小地震矩张量反演应力场
水库诱发地震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正>1.研究意义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对于研究地震定标关系和理解小地震和大地震动态破裂过程中的差异非常重要。水库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过程或排水过程引发的在一定时间内库区及其周边不大的区域范围内所发生的地震活动。国内外研究...
华卫陈章立郑斯华晏纯清
关键词:水库诱发地震震源参数构造地震
文献传递
利用尾波包络线反演方法研究2003年大姚地震震中区下方地壳的非均匀结构被引量:1
2010年
以单次散射模型、球形辐射源、一维线性速度模型为基础计算理论包络线,通过尾波归一化方法把理论与观测包络线结合起来形成非线性方程组,用迭代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大姚震区的散射系数空间分布.结果显示,MS6.2和MS6.1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基本都分布在高散射系数区内.MS6.2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在研究区中部向下弯曲绕过低散射系数区,在深度剖面上呈弧形分布;震源深度较浅的MS6.1地震序列向北西、南东方向的扩展终止于两端的低散射系数区.大姚强震区10km深度上的高散射系数条带沿震源断层分布,暗示了震区下方断层破碎带的存在.
王勤彩陈章立郑斯华
关键词:散射系数
1998~2003年伽师三次不同类型M_s6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短期内余震活动特征被引量:17
2008年
利用大量远场观测地震图反演了新疆伽师地区三次不同机制类型M_s6级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1998年8月2日M_s6.1级地震破裂尺度小,破裂过程简单,最大滑动量为12 cm,主破裂过程持续时间为8 s.1998年8月27日M_s6.5地震破裂过程的空间分布反映出双侧破裂特征。主破裂过程在前13 s基本完成,最大滑动量为63 cm,破裂面上起始破裂点两侧的滑动矢量方向不同.2003年2月24日M_s6.8地震的破裂过程最为复杂,震源时间函数由两次上升时间组成,破裂一共持续了32 s,最大滑动量为32 cm.研究表明,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破裂图像中大滑动量区域的外围或滑动量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主震后短期内发生的余震震源机制解也与破裂面上断层的错动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位置和机制与主震破裂所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有关.
赵翠萍陈章立郑斯华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
南北地震带地震震源机制解和现今应力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CAP方法,使用地震波形资料,计算得到了2009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南北地震带及周边区域466个3.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在补充收集1976年1月~2017年8月GCMT公布的259个4.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北地震带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应力特征。震源机制空间分布显示,不同断裂带、块体间表现出不同的震源机制空间分布特征,该特征与南北地震带不同段落活动构造性质基本吻合。作为青藏高原东边界的南北地震带,由于动力环境复杂,其内部P轴方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地震带北段P轴呈NE向分布;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除NE段P轴取向为NW—NNW向外,其他地段P轴近EW向;川滇菱形块体内部P轴呈NNW向,而其西边界以西呈NNE向,东边界以东呈NW向,应力方向转换带的与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基本一致。整体而言,南北地震带及近邻P轴方向由北到南发生了顺时针转动。
崔子健崔子健陈章立王勤彩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震源机制应力场
提高城市地震应急能力 努力减轻地震灾害被引量:5
1997年
提高城市地震应急能力努力减轻地震灾害国家地震局局长陈章立1996年11月9日,在上海市以东的南黄海海域发生了一次6.1级地震。这次地震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由于震中离陆地较远,地震本身没有造成破坏和损失,但波及长江三角洲的各主要城市,造成了较...
陈章立
关键词:地震应急预案城市地震应急能力南黄海地震防震减灾意识减轻地震灾害
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三)被引量:7
2002年
陈章立
关键词:地震科技防震减灾工作地震台网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