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英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受体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结肠
  • 1篇蛋白酪氨酸
  • 1篇蛋白酪氨酸激...
  • 1篇调节性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杨梅素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疗效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用药
  • 1篇用药依从性
  • 1篇用药知识
  • 1篇增殖

机构

  • 7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7篇王小英
  • 5篇谢瑞霞
  • 5篇张德奎
  • 3篇齐国卿
  • 3篇吴志平
  • 3篇危蓉
  • 2篇张建刚
  • 2篇秦静
  • 2篇李佩容
  • 2篇阎俊
  • 1篇姚宗江

传媒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服用奥美拉唑患者用药知识、用药依从性的调查
2015年
目的调查服用奥美拉唑患者对该药物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用药依从性,并探究用药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与药物疗效间的关系。方法自制调查问卷,随机对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人民医院630例正在服用或曾经服用过奥美拉唑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 Data 3.1录入问卷,SPSS 22.0分析调查结果,统计方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序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的患者能基本掌握奥美拉唑的用药知识,16.2%的患者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65.6%的患者认为该药有效。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和职业的患者对奥美拉唑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女性优于男性、青年人优于中老年人、多民族杂居城市优于回民聚居县城、公务员及高技术职业优于基础职业。患者对奥美拉唑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患者对服用奥美拉唑的用药疗效自评三者间存在正相关。结论患者对奥美拉唑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均较差,两者间存在协同性,丰富的用药知识与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对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有积极的影响。
吴志平谢瑞霞丁界先齐国卿王小英危蓉李佩蓉张德奎
关键词:奥美拉唑用药知识依从性药物疗效
盘状结构域受体1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利新型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RTK),能与多种胶原蛋白特异性结合并被激活,活化一系列细胞内外信号传导,参与多种疾病过程,如肿瘤的发生发展、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发生,进展等。
谢瑞霞王小英张建刚张德奎
关键词:肿瘤炎性反应纤维化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调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功能性胃肠病(FIGDs)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2006年修订之罗马III诊断标准设计儿童/青少年FIGDs诊断调查表,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和中学生生活、学习特点设计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查表及精神心理与学习压力调查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的86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地区中学生FIGDs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该地区中学生FIGDs患病率为23.17%,累积患病率为25.53%。其中居前3位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8.51%)、功能性便秘(5.37%)和周期性呕吐综合征(3.66%)。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觉压力过大、幸福指数低下、过量饮食甜品和摄入腌制食品是该地区中学生FIGDs发病的危险因素。此外,主要心理压力来源不同,中学生FIGDs发病情况也存在差异。结论该地区中学生FIGDs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便秘为主,自觉压力、幸福指数、饮食甜度、摄入腌制食品和主要心理压力来源与该地区中学生FIGDs患病相关。
吴志平齐国卿谢瑞霞王小英李佩容危蓉阎俊张德奎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中学生
二氢杨梅素对小鼠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的干预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MY低剂量组(50 mg·kg^(-1)·d^(-1))、DMY中剂量组(100 mg·kg^(-1)·d^(-1))、DMY高剂量组(200 mg·kg^(-1)·d^(-1))和5-氨基水杨酸组(50 mg·kg^(-1)·d^(-1)),各10只。正常对照组小鼠每日给予蒸馏水饮用,其余组小鼠给予4%DSS连续饮用7 d,诱导小鼠急性UC模型,与此同时给予对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治疗。7 d后处死小鼠并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光镜下结肠组织损伤评分(TDI),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AI、TDI明显升高(P<0.01),Treg/Th17比值明显降低(P<0.01),MMP 9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DMY低、中、高剂量组小鼠Treg/Th17比值明显升高(P<0.01),MMP 9表达降低(P<0.05),DMY中、高剂量组小鼠DAI、TDI明显降低(P<0.01),且随着治疗剂量增加,升高或降低幅度愈明显。结论 DMY可以显著缓解DSS诱导的小鼠UC炎症,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李佩容危蓉阎俊吴志平齐国卿谢瑞霞王小英张德奎
关键词:二氢杨梅素结肠炎溃疡性小鼠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
神经甾体在肝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慢性或急性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精神症候群的一种医学现象.神经甾体是以胆固醇及其前体为原料,由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细胞(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合成.神经甾体通过基因和非基因效应参与HE的病理生理.一方面,神经甾体结合并调节不同的神经元膜受体,包括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 amino butyric acid-A receptor,GABA-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5-羟色胺3(5-hydroxytryptamine 3,5-HT3)受体及阿片受体等;另一方面,神经甾体结合于细胞内受体来调节基因表达.值得一提的是,神经甾体通过抑制海马突触活性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参与HE的病理生理.神经甾体有望为肝性脑病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王小英谢瑞霞张建刚张德奎
关键词:肝性脑病神经甾体转运蛋白Γ-氨基丁酸A受体
miR-24靶向调控CARMA3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增殖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miR-24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CARMA3(含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的膜相关乌苷酸激酶蛋白3)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SW620细胞,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4和CARMA3的靶向匹配关系,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Lipo3000转染miR-24模拟物后,real-time PCR检测miR-24和CARMA3 m RNA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CARMA3蛋白表达; CCK8法检测SW620细胞增殖。结果 miR-24和CARMA3匹配良好,miR-24能够结合CARMA3 m RNA 3'UTR,并有效抑制其表达(P <0. 05)。miR-24能够负向调控CARMA3表达和SW620细胞增殖(P<0. 05)。结论 miR-24通过靶向作用于CARMA3 m RNA 3'UTR能够负向调控CARMA3基因的表达及负向调控SW620细胞的增殖。
王小英姚宗江李亚男马晓峰秦静
关键词:微小RNA结直肠肿瘤
乳杆菌联合甘露寡糖对非酒精性小鼠脂肪肝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结合功能性寡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50只SD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通过高脂饮食构建动物模型,4周后造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乳杆菌组(1×10^(9 )CFU/mL)、甘露寡糖组(200 mg/kg)及乳杆菌+甘露寡糖组,每组10只,每次灌胃体积1 mL,10周后比较不同条件下小鼠体重、血清血脂及肝脏组织学的影响。结果造模小鼠干预10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及血清中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乳杆菌组、甘露寡糖组和乳杆菌+甘露寡糖组小鼠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乳杆菌+甘露寡糖组对小鼠体重的影响显著(P<0.01)。检测血清中TG、ALT、AST发现,与模型组小鼠比较,乳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露寡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杆菌+甘露寡糖组对小鼠TG、ALT及AST的影响极显著(P<0.01),通过肝脏组织学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乳杆菌组、甘露寡糖组或乳杆菌+甘露寡糖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明显改善,其中乳杆菌+甘露寡糖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结论乳杆菌联合甘露寡糖能明显改善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肝损伤和肝脏脂肪性病变。
李亚男马晓峰王小英秦静
关键词:乳杆菌甘露寡糖非酒精性脂肪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