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博

作品数:9 被引量:197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因
  • 4篇植物
  • 4篇基因组
  • 4篇MAXENT
  • 3篇种植区
  • 3篇种植区划
  • 3篇最大熵
  • 3篇最大熵模型
  • 3篇C值
  • 3篇ARCGIS
  • 2篇山茱萸
  • 2篇种子
  • 2篇茱萸
  • 2篇基因组大小
  • 1篇独叶草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有效成分含量
  • 1篇植物种
  • 1篇植物种子

机构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濒危药材...

作者

  • 9篇曹博
  • 7篇白成科
  • 3篇张琳琳
  • 2篇王娟娟
  • 2篇李桂双
  • 2篇徐军
  • 2篇车乐
  • 1篇李广林
  • 1篇魏强
  • 1篇郭韬
  • 1篇吴永梅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植物研究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干扰RNA抗病毒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对同源基因转录后水平的抑制或由此引发的细胞质内同源mRNA降解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在抗病毒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siRNA在抗病毒感染的研究领域中显示出高度特异性,故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年来,siRNA抗病毒方面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为临床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就siRNA的机制和特点、siRNA的制备及其抗病毒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魏强曹博郭韬李广林
关键词:小干扰RNA病毒感染基因沉默抗病毒
基于Maxent和ArcGIS预测川贝母潜在分布及适宜性评价被引量:54
2014年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鳞茎为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目前野生资源几近枯竭。本文结合川贝母108个地理分布记录和16项环境因子,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9.3),预测了川贝母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适生等级。结果显示,川贝母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西南、云南的西北和西藏的东南等地区,贵州的西北和甘肃的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其中,川贝母最适宜分布区集中在四川(凉山和阿坝)、云南(楚雄、大理和迪庆)和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等地区(适生指数〉0.5)。等温性(模拟贡献率,20.2%)、年均降水量(16.6%)、海拔(14.3%)、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14.2%)、1月最低气温(10.9%)和土壤pH值(7.9%)是影响川贝母分布最主要的6个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川贝母最适宜生长在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的高原或山区,海拔2500-3500 m、年均降水量为850-950 mm、1月份最低温度在-3.5-4.7℃和土壤偏酸性(pH=6.66)是川贝母最适宜生长的生态位参数。上述研究结果对于适生区开展川贝母野生抚育和种植区划及标准化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娟娟曹博白成科张琳琳车乐
关键词:川贝母最大熵模型种植区划
基于MaxEnt濒危植物独叶草的中国潜在适生分布区预测被引量:58
2015年
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 Balf.f.et W.W.Smith)属毛茛科独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近年来,随着森林采伐和人类活动加剧生境的破碎化,独叶草自然分布区迅速缩减,存在濒临灭绝的风险。预测独叶草潜在的适宜分布区,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独叶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64份独叶草的标本地理信息和14个环境因子参数,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对独叶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区和影响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进行了预测。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法的AUC值为0.990,表明MaxEnt模型预测可靠性极高。预测结果显示,独叶草最适潜在分布区主要在陕西秦岭北坡(眉县,太白县)、四川省的邛崃山(理县,马尔康县)和大凉山(马边彝族自治县),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交界的大娄山(金沙县)和乌蒙山(赫章县)部分地区(适生指数〉0.5)。刀切法检测(Jackknifetest)分析表明,影响独叶草适生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包括年均降水量(贡献率33.1%)、海拔(22.3%)、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11.4%)、降水量变异系数(7.2%)、土壤pH(5.4%)、1月最低温(5.1%)和土壤碎石百分比(4.9%)。适生区环境参数综合统计分析表明,独叶草最适宜生长在高海拔(1646~2810m)、年均降水量大(856mm)、1月最低温适中(-7.2℃二)和土壤偏酸性(pH6.89)的地区。上述研究结果将为在最适生区通过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来保护独叶草野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徐军曹博白成科
关键词:独叶草MAXENTARCGIS资源保护
基于MaxEnt和ArcGIS对太白米的潜在分布预测及适宜性评价被引量:71
2014年
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89个太白米地理分布数据、28个气候因子以及6个与太白米生长相关的土壤因子,对太白米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和适宜等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太白米的最适生区(适宜系数>0.5)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阿坝、甘孜和凉山,51813 km2)、云南(迪庆和丽江,15889 km2)、陕西(太白,16131 km2)、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17748 km2)和甘肃(陇南,12184 km2)等地区。ROC曲线的AUC=0.979,表明预测结果可信度高。影响太白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年均降水量(贡献率38%)、海拔(32.1%)、1月最低温(7.6%)、1月降水量(6.8%)、土壤pH值(3.9%)等,太白米最适宜区环境参数为:年均降水量870 mm,海拔2550 m,1月最低温-6.3℃,1月降水量5.3 mm,土壤pH=6.77。
车乐曹博白成科王娟娟张琳琳
关键词:太白米最大熵模型
山茱萸资源潜在分布预测及影响有效成分形成的环境因子分析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干燥果皮是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之一,具有补气固虚、祛痰健胃和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等作用。此外,山茱萸在开发食品和保健饮料、植被保护、园林绿化等方面也有...
曹博
关键词:山茱萸种植区划有效成分含量
文献传递
植物种子传播途径与基因组值和千粒重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3年
种子传播对植物的繁殖、分布和进化至关重要,研究植物基因组、种子千粒重与种子传播途径间相关性,对于揭示植物种子入侵和基因组进化的遗传机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期测定部分植物C值、检索植物C值数据库和种子数据信息库的基础上,对包含完整基因组信息(染色体条数、倍数、C值)、种子千粒重和种子传播途径的235种植物进行了统计和相关性分析。ANOVA结果表明,借助水、鸟、风传播的植物C值(1C水=1.3pg,1C鸟=1.6pg,1C风=2.0pg)和基因组值(1Cx水=1.1pg,1Cx鸟=1.3pg,1Cx风=1.6pg)均显著低于借助动物取食传播植物的(1C动=4.9pg,1Cx动=4.7pg)(P<0.05),但无助力扩散和动物携带与其他4种传播方式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35种植物物种间千粒重相差悬殊,就不同传播方式整体而言,以风力和动物携带为传播途径的植物种子千粒重(分别为7.2和13.5g)明显低于以动物取食和水为传播途径的植物种子千粒重(分别为92.5和85.8g),而无助力传播途径与其他5种传播途径的千粒重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动物取食和水传播方式的植物基因组值和种子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0.33),其中动物取食的植物基因组值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性(y=0.67x+3.23,R2=0.11,P=0.04),但在其他传播途径中均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揭示植物种子传播、分布和基因组进化等提供参考。
白成科曹博李桂双
关键词:C值种子千粒重
基于MaxEnt和GIS的陕西省山茱萸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预测陕西省山茱萸最适宜种植区,实现山茱萸的种植区划。方法:利用28份山茱萸实地调查及标本点的地理信息,应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加载分别在世界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下载的27个气候变量和6个环境变量,采用GIS预测陕西省境内山茱萸气候适宜性分布概况。结果:Max Ent运行AUC值高达0.98,表明模型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结果发现,山茱萸最适宜分布于3月最低气温在-3.0~9.8℃,年平均气温在6.7~17.6℃,3月平均降水量在7~185 mm,年平均降水量在558~1 817 mm,海拔为98~1 620 m左右的地区。依据上述适宜分布结果和气候类型,可将陕西省山茱萸最适宜分布区(总最适宜面积4.5万km^2)划分为4个种植亚区,分别为Ⅰ-1秦岭北坡山地湿润气候种植区(0.59万km^2),Ⅰ-2商洛丹江河谷盆地半湿润气候种植区(1.17万km^2),Ⅱ-1汉中-安康汉江河谷盆地湿润气候区(1.51万km2),Ⅱ-2米仓山-大巴山地湿润气候种植区(0.84万km2)。建议在Ⅱ-1、Ⅰ-2和Ⅰ-1中原有山茱萸种植集中区,通过合理规划和建立山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推广高产、优质和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并研发机械采摘工具降低人工成本等,从而推进实施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白成科吴永梅曹博徐军
关键词:山茱萸最大熵模型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
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大小与种子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在检索植物C值数据库和种子数据信息库的基础上,对禾本科282种植物的基因组参数(倍性、染色体数、C值、GS值和平均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和种子特性(千粒重、含油量和蛋白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禾本科植物C值在0.35~19.7 pg,大多位于1.6~3.2 pg之间,呈偏正态分布,种子千粒重在0.05~252 g,绝大多数位于0.05~20.0 g,呈偏态分布,二者平均值分别为4.14 pg和7.1 g。随着染色体倍性增加,C值在二倍体到八倍体之间显著增加,而GS值和平均每染色体DNA含量在二倍体到六倍体之间显著下降(p<0.05)。雀麦属和羊茅属随着倍性增加,C值显著增加,表现与禾本科相似的变化规律,GS值下降却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禾本科植物C值与倍性、染色体数、GS值及平均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种子千粒重无相关性。GS值与染色体数、倍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C值与种子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种子蛋白含量之间无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禾本科植物在系统演化和进化过程中,主要通过倍性和染色体的增加来增大C值,可能通过某种删除或丢失机制来降低GS值,从而保持较高的适应环境能力和进化速率。
李桂双曹博白成科
关键词:禾本科C值种子特性进化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用植物黄芩基因组大小被引量:15
2013年
为了探讨和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药用植物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的方法,分别以新鲜、幼嫩和硅胶干燥的叶片为材料,采用Otto和LB01两种细胞核提取液,利用流式细胞术对黄芩C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选用豌豆为内标植物时,相比LB01一步法,Otto两步法在低温提取、离心和保存条件下,碘化丙啶染色浓度为0.02 mg/mL,得到的细胞核散点图相对集中,碎片较少,容易准确取门,CV较小。不同提取材料表明,幼嫩叶片和新鲜叶片利用Otto二步法均能得到高质量的细胞核悬液,细胞核数量多且散点图集中,有利于取门和测定的C值更准确。而干燥叶片提取的细胞核得到的散点图分散,无法准确取门和测定C值。最终,系统地优化了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用植物黄芩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并首次成功测定黄芩1C值为0.58 pg,基因组大小约为562 Mbp。这一研究结果,将为了解黄芩的基因组值大小和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他药用植物C值提供参考,并将为黄芩属药用植物资源的遗传评价和保护利用等研究奠定基础。
张琳琳曹博白成科
关键词:黄芩流式细胞术C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