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新

作品数:16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ENSO
  • 4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变化
  • 2篇东亚大气环流
  • 2篇气候
  • 2篇主模态
  • 2篇环流
  • 2篇大气环流
  • 1篇低频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东亚冬季风指...
  • 1篇冬季风
  • 1篇印度洋偶极子
  • 1篇振荡
  • 1篇正交函数
  • 1篇衰亡
  • 1篇涛动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16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耿新
  • 9篇张文君
  • 2篇余锦华
  • 2篇刘超
  • 2篇祁莉
  • 2篇谭桂容
  • 1篇何金海
  • 1篇李忠贤
  • 1篇王林
  • 1篇王林
  • 1篇吴迪
  • 1篇雷徐奔
  • 1篇王栋
  • 1篇汪子琪

传媒

  • 6篇气象学报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太平洋低层环流主模态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可能联系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1958—200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热带太平洋(100°E^60°W,10°S^10°N)10 m风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1)热带太平洋风场异常存在两种主模态,第一模态对应中西太平洋一致的西(东)风异常,关于赤道呈准对称分布,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暖(冷)位相时风场的分布对应;第二模态则关于赤道呈反对称分布,西北太平洋存在显著的反气旋(气旋)式环流,中太平洋异常西风不再位于赤道上,而是南移到了10°S左右,对应ENSO暖(冷)位相向相反位相转换时的风场分布特征。2)两模态时间系数的主振荡周期不同,与ENSO循环的位相关系也不同。研究发现,当两模态呈正(负)位相分布时,贝加尔湖南侧(South to Lake Baikal,SLB)容易发生持续的高压(低压)异常环流。3)两模态与SLB异常环流的联系途径不同。第一模态正位相对应热带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暖海温引起的二极型Walker环流异常,SLB异常高压不仅能通过东亚沿岸北风和南海低槽的作用促进第一模态的前期发展,还对其后期维持起重要作用。负位相时,情况相反。该环流系统既与热带中东太平洋大范围垂直运动有关,还与邻近的中国东南沿海低层异常辐合有关;第二模态则对应热带西太平洋及东印度洋为主、大西洋为辅的暖海温引起的热带四极型Walker环流异常。此时热带西太平洋到东印度洋局地偏强的经圈Hadley环流可能是SLB异常环流维持的主要原因。
谭桂容耿新卢明
关键词:大气环流异常海气相互作用经验正交函数
1960年以来山西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利用山西省66个测站1960—2009年秋季(9—11)月的逐日降水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EOF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秋季连阴雨的变化趋势和时空结构特征,建立了秋季连阴雨强度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山西秋季年际区域性连阴雨次数和阴雨日数呈明显的线性减少趋势,过程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连阴雨次数的累积距平表现为“三升两降”型变化;山西秋季连阴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1960—1970年代中期,有5~6年的周期变化,1990年代后期有2年的周期变化特征,年代际变化呈“波动状”变化规律;全省秋季连阴雨从南到北呈递减分布,除北部的天镇、山阴、繁峙等呈增加趋势外,各代表站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南部、东南部及五台山为连阴雨多发区,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为少发区;山西秋季连阴雨存在2~3年、8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8年左右振荡周期的振幅最大,能量最强,是周期振荡最强的阶段。
王栋谭桂容耿新
关键词:秋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年代际变化
热带太平洋低层环流主模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利用1958-2013年NCEP/NCAR大气环流、NOAA海表温度等全球再分析资料,通过多变量经验正交分解、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低层异常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主模态在年际、年代...
耿新
关键词:东亚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秋季北极海冰对EP型ENSO的非线性响应被引量:5
2019年
利用1961—2015年Hadley中心逐月海表温度资料、海冰密集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秋季北极海冰对于EP型ENSO事件的异常响应,并进一步研究了这种异常响应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秋季北极海冰对EP型ENSO的响应具有非线性,特别是喀拉海海域(60°~90°E,70°~80°N)海冰无论在EP型El Ni?o或是La Ni?a位相,均表现为显著的负异常。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ENSO位相造成该区域海冰异常偏少的机制有明显不同。EP型El Ni?o年秋季菲律宾附近海域对流活动被抑制,所激发的经向波列在高纬地区形成异常反气旋环流,其南风分量向喀拉海输送暖平流,造成海冰异常偏少。而EP型La Ni?a年喀拉海海域则主要受到来自大西洋开放性海域西风异常的影响,合成结果和个例年均显示EP型La Ni?a年秋季北大西洋上空存在一个显著的西风急流中心,有利于北大西洋开放性海域较暖海水向下游输送,进而影响喀拉海海冰。这些结果表明,热带外地区大气环流场对EP型ENSO的非线性响应导致了喀拉海海冰对EP型ENSO事件的响应也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
祁莉马威威何金海耿新
关键词:北极海冰波列西风急流
ENSO对中国南方降水低频变率的可能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利用1979—2012年Hadley中心海表温度、中国2 474个台站逐日降水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类型ENSO事件秋冬季和次年春季中国南方地区10~30 d降水低频变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地区10~30 d降水低频变率对不同类型ENSO事件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EP型El Ni1o的冬季和次年春季,低频降水变率显著增强; CP型El Ni1o秋冬季低频降水强度呈现相反的异常,秋季低频降水偏弱,而冬季则偏强; La Ni1a事件期间中国南方低频降水变率的变化较小且不稳定。进一步分析发现,ENSO对南方地区10~30 d低频降水变率的影响与西北太平洋地区季节平均大气环流背景场对ENSO的响应密切相关。相比正常年份,EP型El Ni1o冬春季菲律宾反气旋性异常环流的强度较强且范围较大,其西侧的异常西南风向中国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水汽,从而有利于低频降水的增强; CP型El Ni1o年秋季西北太平洋表现为气旋性环流异常,抑制了热带水汽向东亚大陆的输送,而冬季却产生了与EP型El Ni1o年类似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只是强度有所减弱,因此中国南方地区低频降水强度在秋冬季呈相反异常。La Ni1a年菲律宾附近虽然存在气旋性环流异常,但强度较弱,因而我国南方地区低频降水变率的响应也较弱。
张文君雷徐奔耿新祁莉
关键词:ENSO
ENSO发展和衰亡阶段中非线性项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哈得来中心海表温度(HadISST)和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同化(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 2.2.4)数据集,分析了1979—2015年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异常的偏度特征;并通过诊断混合层热量收支平衡方程着重探讨了非线性项在不同类型ENSO发展衰亡过程中起的不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偏度很弱,且符号相反、强度相当,而东部型厄尔尼诺的偏度为很强的正值,即ENSO的强度非对称性主要来自东部型厄尔尼诺的贡献,中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海表温度异常呈现准对称特征。在ENSO事件的发展阶段,非线性项对东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均有很强的正贡献,而对中部型厄尔尼诺的正贡献相对较弱,这会促进东部型厄尔尼诺强度的增强而抑制拉尼娜振幅的发展,从而有利于ENSO强度非对称性的产生;在ENSO事件的衰亡阶段,非线性项对拉尼娜维持正贡献但强度大为减弱,对东部型厄尔尼诺和中部型厄尔尼诺的衰减则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东部型厄尔尼诺衰减速度较快而中部型厄尔尼诺衰减速度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袁心仪张文君耿新
关键词:ENSO非线性项
两类ENSO对中国北方冬季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的不同影响被引量:32
2017年
利用1961—2012年观测、再分析资料以及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数值试验,探讨了中国北方冬季平均气温对于不同类型(即东部型和中部型)ENSO事件的气候响应,并分析了不同类型ENSO对极端低温事件的可能影响,重点关注了北大西洋涛动(NAO)在其中的桥梁作用。结果表明,ENSO信号能通过调制北大西洋地区的大气环流改变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纬向温度平流输送和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进而影响中国北方冬季气温,由于不同类型ENSO事件海温分布的差异,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两类厄尔尼诺和东部型拉尼娜事件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均呈现负位相,不利于北大西洋的暖湿空气向欧亚大陆输送,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因而中国北方地区较气候态偏冷。中部型厄尔尼诺和东部型拉尼娜事件冬季气温负异常的显著区域分别位于东北大范围地区、内蒙古河套附近;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冬季显著的冷异常信号仅局限于黑龙江北部与大兴安岭地区;而中部型拉尼娜事件冬季虽伴随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但其空间结构向西偏移,对下游中国北方地区气温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可能受局地信号干扰较大。数值试验再现了北大西洋涛动以及中国北方冬季气温对不同类型ENSO的响应,进一步佐证了上述结论。此外,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冬季中国东北地区日平均气温容易偏低,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增多;而两类拉尼娜事件对极端低温的影响较弱。
汪子琪张文君耿新
东亚冬季风指数对中国冬季气候变化表征能力的对比分析
2024年
利用1951—2022年ERA5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全国站点气温和降水资料,将33个常用的东亚冬季风(EAWM)指数划分为海陆差异类、高压特征类、大槽特征类、低层风场类、中高层风场类和综合类6类,按类别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线性变化趋势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就各指数对中国冬季气温、降水时空变化的表征能力以及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极涛动(AO)等气候系统主要内部变率的关系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在趋势变化方面,中国冬季气候暖湿化特征明显,但仅大槽特征类和综合类指数反映出季风的减弱趋势,其余类型指数则多呈现微弱的增强趋势,表明EAWM各子成员对当前全球变暖的响应存在差异;(2)在年际、年代际变化方面,EAWM指数主要表现为准4 a、准8 a和准16 a的周期振荡,基本都能刻画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EAWM的年代际减弱,对于21世纪第1个10年中期EAWM的年代际增强,考虑了南北气压差的海陆差异类指数以及高压特征类、大槽特征类和中高层风场类指数能较好表征;(3)在反映中国冬季气温变率的能力方面,除低层风场类指数外,各类指数表现良好,尤其是高压特征类指数的表征能力最佳,而在降水变率方面,高压特征类指数的代表性较差,低层风场类指数的指示意义最好;(4)在与气候系统主要内部变率的关系方面,大多数指数能较好反映ENSO与EAWM之间的关系,其中低层风场类指数的表征能力最好。而在反映AO与EAWM的关系上,则是高压特征类和大槽特征类指数的表现更佳。总体而言,除趋势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外,各类EAWM指数能够一致地反映中国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但不同类别指数所表征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因此,在分析EAWM相关科学问题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指数。
敖康顺耿新张文君王林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指数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ENSO北极涛动
ENSO对东亚冬季气候影响的年代际和次季节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东亚冬季风是控制东亚及周边地区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环流系统。在季节-年际时间尺度上,东亚冬季风的可预报性主要来源于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异常变率的主导模态—ENSO。然而,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ENSO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并不稳定...
耿新
关键词:ENSO
文献传递
ENSO组合模态对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维持的关键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1979~2020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逐月大气环流和美国国家大气海洋管理局(NOAA)提供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文章研究了厄尔尼诺(El Ni?o)衰减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维持的关键物理成因,对比分析了西北太平洋(WNP)冷海温、印度洋(IO)暖海温和ENSO组合模态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El Ni?o衰减年冬、春季,WNP地区通常存在显著的冷海温异常,但该信号不能持续到夏季,因而不能很好地解释El Ni?o衰减年夏季WNPAC的维持.IO暖海温对El Ni?o衰减年夏季WNPAC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差异,2000年之前,IO暖海温能通过斜压大气开尔文波响应显著加强WNPAC,但2000年之后,这种影响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影响的年代际减弱可能与ENSO事件衰减速度的加快有关,2000年之后的El Ni?o事件衰减较快,衰减年夏季热带中东太平洋表现为类La Ni?a型海温异常,热带IO上没有显著的暖海温异常,因而其对El Ni?o衰减年夏季WNPAC的影响较弱.与WNP冷海温和IO暖海温相比,ENSO组合模态与夏季WNPAC的关系在研究时段一直较为稳定,在El Ni?o衰减年夏季WNPAC的维持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ENSO组合模态自身持续性较强,因此基于ENSO组合模态可以更好地预测北半球夏季的WNPAC及相关天气气候异常.
张文君余佐励姜枫耿新张人禾
关键词:ENSO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