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合肥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酸雨
  • 4篇聚类分析
  • 4篇后向轨迹
  • 2篇统计分析
  • 2篇气象
  • 2篇污染
  • 2篇空气质量
  • 2篇降水
  • 2篇降水PH值
  • 2篇旱涝
  • 2篇PM10
  • 2篇PM10浓度
  • 1篇汛期
  • 1篇汛期旱涝
  • 1篇业务化
  • 1篇酸雨污染
  • 1篇酸雨污染特征
  • 1篇能见度
  • 1篇年际
  • 1篇气候

机构

  • 9篇安徽省气象局
  • 5篇合肥市气象局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12篇张平
  • 8篇邱明燕
  • 7篇石春娥
  • 4篇姚叶青
  • 4篇张浩
  • 3篇翟振芳
  • 2篇方茸
  • 2篇邓学良
  • 2篇邓斌
  • 2篇陈健
  • 2篇黄向荣
  • 2篇张建军
  • 1篇张苏
  • 1篇谢伟
  • 1篇杨书运
  • 1篇黄雅丽
  • 1篇周述学
  • 1篇严平
  • 1篇周后福
  • 1篇冯妍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大气与环境光...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武汉区域气象...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肥市酸雨污染特征以及污染物对其影响
利用合肥市气象局酸雨监测站1992~2007年资料分析了该市酸雨年、季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污染物(SO、NO、PM)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酸雨发生率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年平均降水pH值呈下降趋势,酸雨频率呈增加趋势...
邱明燕张平石春娥
关键词:酸雨降水PH值大气污染物
文献传递
安徽省酸雨、灰霾预报方法改进及业务化试用
石春娥邓学良张浩邱明燕黄向荣张平
(1)合肥市灰霾预报系统改进和完善:对能见度的回归系数利用最近30天的历史资料进行滚动计算;(2)合肥市酸雨预报系统改进和完善:用最近三年(2006-2009)的资料建立统计模型,通过后向轨迹考虑大尺度输送形势的影响;(...
关键词:
关键词:酸雨灰霾
合肥市PM10浓度的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统计分析
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1-2005年合肥市逐日72h后向轨迹按季节分类,结合PM10日均浓度观测资料研究了不同输送态势与该地区PM10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方向后向轨迹所对应的PM10平均浓度有显著不同;最高...
石春娥姚叶青邱明燕张平
关键词:空气质量后向轨迹聚类分析PM10浓度
文献传递
基于SVD的合肥地区汛期旱涝气候预测研究应用
方茸周后福张建军翟振芳张平翟菁冯妍陈健魏春璇程云生夏玲娣徐光柱
基于江淮分水岭地区逐年汛期降水资料,考虑到500hPa高度和太平洋海温是影响华东地区汛期降水最重要的因素,利用SVD技术方法,在前期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太平洋海温场中分别找出影响合肥汛期降水的关键区和关键时段;在汛...
关键词:
关键词:汛期气候预测
安徽省污染型天气研究及其应用
石春娥邱明燕张浩张苏杨军姚叶青谢伟张平
项目系统地分析了安徽省污染型天气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借助于多种分析工具,研究了污染型天气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子;在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新一代酸雨资料采集处理系统”、“合肥市酸雨预报系统”和“合肥市...
关键词:
合肥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9
2009年
利用合肥市气象局酸雨监测站1992~2007年资料,分析了该市酸雨年、季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条件、地面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的关系;同时,应用轨迹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酸雨发生率与不同高度输送形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酸雨发生率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年平均降水pH值呈下降趋势,酸雨频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pH值低于4.5的强酸雨在2001年之后出现频率增加显著,与近年来地面SO2浓度的快速增加趋势一致;中度以上强度酸雨出现频率随降水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点,中雨和大雨时最高,毛毛雨时最低;地面污染物浓度,尤其是SO2与降水酸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当地面SO2浓度高于40μg.m-3时,酸雨发生率接近90%;轨迹分析结果显示,合肥降雨酸度与输送形势关系密切,酸性降水发生率在低层以偏东北方向的轨迹最高,在中空(1500m)以偏东轨迹和西南轨迹最高,在高空(3000m)以偏西南轨迹最高.
邱明燕石春娥张浩张平周述学
关键词:酸雨降水PH值气象条件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合肥市PM_(10)输送轨迹分类研究被引量:62
2008年
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1—2005年合肥市逐日72 h后向轨迹按季节分类,结合PM10日均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输送轨迹与该地区PM10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方向后向轨迹所对应的PM10平均浓度有明显不同;最高PM10平均浓度对应的后向轨迹在春、秋和冬季都是来自西北方向,它们与季节平均的相对距平分别为44%,20%和31%;夏季为东北方向,与季节平均的相对距平为20%;其次为本地轨迹,各季的相对距平分别为5%,16%,18%和17%。根据分析得出合肥地区6组易于出现高浓度PM10的后向轨迹及对应的天气形势,并简要分析了其特征。气溶胶的远程输送主要发生在自由大气层,区域输送主要发生在边界层内。合肥地区大气污染事件超过50%与远程输送有关。移动快的气团不一定对应低浓度的PM10。
石春娥姚叶青张平邱明燕
关键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PM10
合肥市近55年的旱涝演变规律
2008年
将合肥市近55年的年、汛期以及四季的降水量资料处理成相对应的Z指数序列,并由此分析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旱涝出现的频率,采用最大熵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的旱与涝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旱与涝的发生频率均在30%以上,年、汛期、夏、秋季节旱多于涝,冬、春季节涝明显多干旱,合肥市旱涝灾害比较频繁。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的旱涝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年、汛期以及夏、秋季节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亦很显著,但是冬春季节则为5~6年的周期所取代。近年来合肥市的旱涝变化趋势是:对于春季而言,在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处于偏涝阶段,年、汛期以及夏秋冬季节在长时间尺度上处于偏涝阶段,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则处于干旱时期。并诊断出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旱涝转换突变年。
方茸张建军翟振芳张平陈健魏春璇邓斌
关键词:旱涝Z指数最大熵谱小波分析
合肥城市热岛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合肥历史气候资料分析城市热岛的年、季、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中2003年城市热岛(ΔTu-r)日平均值最大,达到1.08℃;ΔTu-r季平均值冬季最大,为0.55℃,夏季最小,仅为0.30℃;年际变化1970-1990年间ΔTu-r较小,1991-2005年ΔTu-r平均为0.54℃,热岛效应明显增强;年代变化以90年代为最大,70年代最小。近36年年平均ΔTu-r明显上升,市区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0℃,郊区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15℃;合肥年平均气温明显存在以12年为周期的变化。
黄雅丽邓斌杨书运严平张平
关键词:城市热岛年际
安徽省重点城市酸雨潜势预报方法
石春娥邱明燕张浩张平黄向荣邓学良
主要技术指标:(1)搜集整理多种资料,利用安徽省气象局8个酸雨观测站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安徽酸雨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借助于多种分析工具,研究了安徽酸雨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子;重点分析了合肥市酸雨的与局地气象条件、空气污染等...
关键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