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红
- 作品数:19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长链非编码RNA靶向微小RNA 130a-3p基因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靶向微小RNA(miR)-130a-3p基因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增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OA患者30例纳入研究。分别采集OA以及正常软骨细胞,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软骨细胞中的lncRNA同源基因转录反义RNA(HOTAIR)以及miR-130a-3p表达水平。此外,于OA软骨细胞中转染siRNA-lncRNA HOTAIR或LV-lncRNA HOTAIR,采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完成细胞增殖情况的检测,并以RT-PCR法检测炎性因子分泌情况。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OA软骨细胞中的lncRNA HOTAIR mRNA相对表达量为3.01±0.42,明显高于正常软骨细胞(1.08±0.23),而miR-130a-3p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8±0.11,明显低于正常软骨细胞(1.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转染si-lncRNA HOTAIR组OA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相较于转染si-NC组明显增加,而转染LV-lncRNA HOTAIR组OA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相较于转染LV-NC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转染si-lncRNA HOTAIR组OA软骨细胞的miR-130a-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转染LV-lncRNA HOTAIR组OA软骨细胞的miR-130a-3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OA软骨细胞中,lncRNA HOTAIR和miR-130a-3p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12,P<0.05)。转染si-lncRNA HOTAIR后的OA软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0.10、0.52±0.13,均明显低于转染LV-lncRNA HOTAIR后(0.88±0.19、0.9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lncRNA HOTAIR通过靶向调控miR-130a-3p基因,继而影响OA软骨细胞的增殖,并具有一定的炎性反应调控作用。
- 王和杰范忠诚金旭红卓泽铭邢势
-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炎性因子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
- 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调控BMPR2基因表达对软骨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
- 2021年
- 本研究旨在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HOX转录反义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intergenic RNA,HOTAIR)调控BMPR2基因表达对软骨细胞分化过程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王琮仁郭祥金旭红吴多庆孔长庚
- 关键词:软骨细胞分化长链非编码RNA
- 不同氨甲环酸应用方法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引流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不同氨甲环酸应用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75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25例。A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1%氨甲环酸1 g+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B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C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生理盐水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生理盐水20 ml浸泡2 h。观察术后24 h三组患者伤口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结果 A组术后24 h引流量[(47±10)ml]、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10±4)g/L]均低于B组[(110±25)ml、(16±5)g/L]及C组[(131±22)ml、(18±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 h引流量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241,P<0.05),B组术后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关闭切口时静脉滴注1%氨甲环酸1 g+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注射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值。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氨甲环酸+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氨甲环酸浸泡2 h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对血红蛋白变化值无影响。
- 范忠诚曹亮张寿王琮仁金旭红邢势吴多庆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止血氨甲环酸引流量
- 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探讨
- 目的:总结应用动力髋加压螺钉(DHS)、锁定钢板(L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的失败病例,探讨失败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回顾2008年01月~2012年12月1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LCP 内...
- 张寿孔长庚陈文远邢势金旭红韩贵宾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内固定
- BMP在BMSC成骨、软骨分化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0年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是存在于骨髓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再生率,可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骨形态发生蛋白是骨生长的重要启动因子,其配体能够与其受体结合通过经典Smsd和非经典Smad信号通路激活激酶转导系统,在BMSC成骨、软骨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 车家驹金旭红戴涛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软骨分化
- 体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体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取足月剖官产健康新生儿脐血,应用贴壁法分离获取MSCs,观察其形态学特点并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体外定向成软骨分化诱导培养3周。结果人脐带MSCs表达CD44,不表达CD45,经成软骨诱导分化3周后呈细胞呈多角形改变,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染色检测均为强阳性,提示分泌胞外基质糖胺多糖和Ⅱ型胶原。结论体外人脐带MSCs可以定向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有望成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的新型种子细胞。
- 陈侠甫邢势易颖范忠诚王琮仁金旭红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分化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随访比较被引量:9
- 2014年
-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但是否应用关节置换作为转子间骨折的初次治疗,目前国内学者还有争论。目的:通过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年龄≥80岁,转子间骨折组35例,股骨颈骨折组55例。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随访1-5年,从置换过程时间、出血量,置换后负重时间、并发症,Harri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两组平均随访2.8年,在髋关节间隙变化、疼痛、假体柄松动下沉,假体翻修率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过程中出血量、置换后负重时间、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子间骨折组比股骨颈骨折组置换时间稍长(P<0.01)。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的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与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同样的治疗效果。
- 张寿孔长庚邢势金旭红王和杰丁晓莉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假体人工假体转子间骨折高龄
- 悬挂式换药托架的设计及应用
- 2020年
- 目的设计悬挂式换药托架并观察其在骨科创伤患者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骨科诊治的80例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悬挂式换药托架辅助换药,对照组由医护人员协助抬起伤肢换药。比较两组换药时舒适度、医生平均换药时长及所需助手人数。结果观察组换药时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医生换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时医生不需要助手,对照组换药时需助手(1~2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悬挂式换药托架辅助医生给骨科创伤患者换药,可增加患者换药时舒适度,有效节省医护人员人力。
- 沈慧程金焱陈晓虹曾玲金旭红
- 关键词:悬挂式换药
- 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BMG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BMSCs与同种异体肋软骨细胞共培养及复合自体"双相"骨基质明胶(BMG)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贴壁离心法分离兔BMSCs,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获取肋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形态学...
- 张寿陈波金旭红范忠诚韩贵宾
- 关键词:软骨缺损BMSCS软骨细胞共培养
- 同种异体肋软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与同种异体肋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微坏境中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BMSCs和肋软骨细胞,取第二代BMSCs和肋软骨细胞2∶1混合为实验组,终质量浓度为3×108/L;另取相同浓度的单纯肋软骨细胞为对照组,1×10^8/L浓度的单纯肋软骨细胞为低浓度组,体外培养3个月,观察细胞形态变化,2周时取混合细胞进行组织学鉴定;1、2、3个月后取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等对新生软骨进行评价。结果获取的两种细胞生物活性良好,实验组2周后BMSCs向软骨细胞转化,1个月后组织学检测显示3组在体外均形成了透明软骨,第1、2个月时实验组新生软骨的平均软骨细胞密度(72.667±1.862、98.333±1.506)均高于对照组(61.000±1.414、84.500±1.049)和低浓度组(49.833±1.941、75.000±0.894),对照组高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3组间软骨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500±1.049、98.333±0.817、97.333±0.817,P>0.05)。结论BMSCs在体外与同种异体肋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微坏境下,被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两种细胞体外培养可形成透明软骨。
- 陈波郭祥张寿范忠诚刘义恒金旭红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