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荐 作品数:21 被引量:10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唐山市第二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游离隐血管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游离隐血管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4月,收治10例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3~58岁,平均42岁。机器致伤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 h^32 d,平均5.5 d;损伤部位:手背桡侧3例,前臂背侧6例。虎口挛缩切除术后皮肤缺损伴肌腱外露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3 cm^16 cm×9 cm。采用大小为6.0 cm×3.6 cm^19.2 cm×10.8 cm的游离隐血管皮瓣修复创面;7例皮瓣所携隐神经分别与受区皮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吻合,5例复合部分缝匠肌肌腱行桥接移植修复肌腱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1个月愈合;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7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末次随访时皮瓣无挛缩,色泽与手部皮肤相近,无破溃,虎口无挛缩,皮瓣感觉恢复达S1~S3+;其中7例吻合皮神经皮瓣感觉优于未吻合神经皮瓣。5例行复合缝匠肌肌腱桥接移植修复者,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满意,末次随访时仅1例总主动活动度>健侧75%。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8例,良2例。结论游离隐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杨焕友 张荐 周红光 霍永鑫 刘伟 张剑锋关键词:隐动脉 上肢 创面修复 正中神经返支的应用解剖及其卡压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对正中神经返支解剖学观察,总结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的损伤机制,探讨其卡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用12只新鲜手标本,男性标本6只,左侧、右侧各3只,女性标本6只,左侧、右侧各3只,解剖正中神经返支并观察其发出的位置,测量支配大鱼际肌各肌支的长度及正中神经返支走行过程中的易卡部位,测量结果按性别的侧别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21例腕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31~65岁,平均46.2岁。全部患者均有大鱼际肌萎缩;术前标记正中神经返支入肌点,并且按压手掌体表投影处大鱼际均有乏力、酸胀不适感;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大于4.5 ms,均出现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所有患者运动传导速度均小于30 m/s,运动神经波幅均小于10 mV。正中神经返支手术探查所见,其主干在拇短屈肌浅头起点处增厚,腱弓、掌腱膜深层与大鱼际肌肌膜间存在卡压,术中给予彻底松解,解除卡压因素。21例患者均门诊随访。结果男性左、右侧组正中神经返支发出点距腕横韧带远侧缘距离分别为(0.30、0.31、0.32)cm和(0.31、0.32、0.3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43、P=0.346);女性左、右侧组分别为(0.28、0.28、0.28)cm和(0.29,0.30、0.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1、P=0.034)。正中神经返支主干长度、横径,拇短屈肌浅头支长度和拇对掌肌支长度在男性、女性的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右侧组拇短展肌支长度分别为(1.45、1.27、1.31)cm和(1.54、1.38、1.4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8、P=0.127);女性左、右侧组分别为(1.21、1.18、1.15)cm和(1.25、1.24、1.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3、P=0.046)。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伤口均I期 杨焕友 王斌 李瑞国 王伟 张荐 李群关键词:正中神经返支 神经卡压 神经松解术 显微外科手术 腕管内外松解治疗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腕管内、外松解治疗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的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31例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患者。男8例,女23例;年龄33~69岁,平均56.4岁。手掌桡侧3个半指皮肤两点辨别觉7~14 mm,平均9.5 mm;其中4~10 mm 24例,>10 mm 7例。腕管正中神经Tinel征(+),正中神经返支手掌体表投影点处按压大鱼际肌有乏力、酸胀不适感。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4.5~10 ms 22例,>10 ms 9例;出现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6例;所有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运动神经波幅5~10 mV 19例,<5 mV 12例。病程3~8个月,平均5.5个月。行腕管内正中神经及腕管外正中神经返支手术探查,尤其对正中神经返支存在的多种易卡压因素如拇短屈肌起点增厚腱弓、拇短屈肌浅头尺侧缘腱纤维束、掌腱膜深层纤维膜及变异的拇短屈肌浅头起点等给予彻底松解,解除卡压因素。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瘢痕痛。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9个月,平均33个月。所有患者夜间麻痛症状消失,正中神经返支穿入大鱼际处酸胀感消失。28例手掌桡侧3个半指皮肤感觉恢复至S4,3例示、中指指尖感觉恢复至S_(3+);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两点辨别觉4~6 mm,平均4.8 mm。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29例,轻度受限2例;31例握力均恢复,其中1例有明显增加。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术后肌力恢复至S_5 4例,S_4 2例。术后2年根据顾玉东推荐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29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腕管内、外松解治疗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时,正中神经返支存在较多易卡因素,应彻底松解,可提高临床疗效。 杨焕友 王斌 李瑞国 刘志旺 张荐 贾松关键词: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返支 空心螺钉治疗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治疗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对19例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32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显示尺骨茎突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5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未出现腕尺侧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法评定腕关节功能,优良率100﹪。结论空心螺钉治疗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骨折端加压力量大,骨折端稳定,可以早期活动,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杨焕友 王伟 张荐 王斌 李瑞国关键词:骨折 空心螺钉 尺骨茎突 双骨道皮下打结法治疗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双骨道皮下打结法治疗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我们对7例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用指侧方入路,分别在掌板起点及侧副韧带止点或起点各打2处骨道,掌板及侧副韧带断端分别用3-0Prolene线“U”形缝合,于近指间关节伸直位行1枚直径1.0 mm克氏针固定,将缝线尾线分别通过骨道,在中节指骨背侧及对侧骨面抽出并在皮下打结,术后4周拔除克氏针,不负重活动手指关节。结果术后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7~36个月,平均25个月。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SA)分别为7.10±1.06及0.71±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2,P<0.001)。患指近指间关节术前、术后活动度分别为(43.71±8.38)°及(96.43±2.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4,P<0.001)。患指功能按Satta等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良2例。结论本术式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稳定,无需特殊器械,并发症少,是治疗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较好的方法。 杨焕友 王斌 王乐 张荐关键词:指损伤 掌板 侧副韧带 彩色多普勒在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显微外科应用解剖的深入研究,使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术作为一项外科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并趋于成熟,更有效的解决了临床上如创面修复、重建功能等诸多的疑难课题,是理想的三位组织重建的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修复重建手术中。 张荐 刘德群 张宇新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穿支皮瓣 超声 空心螺钉治疗钩骨钩基底部骨折 2020年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治疗钩骨钩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9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5例钩骨钩基底部骨折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4~47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运动伤3例,摔伤1例,砸伤1例。其中合并手掌尺侧1个半指感觉障碍1例。所有患者患侧握力较健侧明显降低。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4.2 d。术后定期随访,测量患侧及健侧握力以及患侧环小指总活动度;采用Darrow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个月。X线片示钩骨钩基底部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0~3.5个月,平均2.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握力为(35.80±3.76)kg,与健侧(36.00±4.94)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930);患侧环小指总活动度为(529.0±8.9)°,与术前(232.0±3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08,P=0.000)。1例尺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支配区皮肤两点辨别觉为4 mm,痛觉及温度觉恢复正常。采用Darrow标准评价疗效,获优4例,良1例。结论采用空心螺钉治疗钩骨钩基底部骨折复位固定牢靠,对骨折断端持续加压及抗旋转,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促进了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钩骨钩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杨焕友 王斌 李瑞国 张荐关键词:空心螺钉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双扣压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骨性锤状指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我们采用双克氏针扣压法固定骨折块治疗16例骨性锤状指患者。根据Wehbe和Schneider分型:ⅠA型6例,ⅠB型2例,ⅠC型1例;ⅡA型5例,ⅡB型1例,ⅡC型1例。结果术后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Ⅰ期愈合,手指远指间关节伸屈活动度为0°~70°12例,0°~60°3例,-5°~60°1例。X线片示16例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6.2周。根据Crawford的锤状指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结论双克氏针扣压法治疗不同类型骨性锤状指,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满意。 杨焕友 王斌 李瑞国 王伟 张荐关键词:指损伤 骨性锤状指 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17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23~62岁,平均44岁。外伤1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6 h,平均3.5 h;脱套伤术后创面2例;外伤后虎口挛缩切除术后2例。缺损部位:手背侧5例,手掌桡侧4例,虎口2例,拇指掌侧4例,拇指桡背侧2例。15例伴骨、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创面范围为3 cm×3 cm^12 cm×8 cm。采用大小为3.6 cm×3.6 cm^13.2 cm×8.8 cm的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9例前臂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术后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1个月愈合;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达S2~S3+;其中9例吻合皮神经皮瓣感觉达S3~S3+,优于8例未吻合皮神经皮瓣的S2~S3。2例近指间关节伸直受限。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功能评定标准,获优15例,良2例。结论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谢艾玲 张荐 卢爱东 袁建新 王斌 杨焕友 张剑锋 王辉关键词:手部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目的 探讨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应用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部、腕部皮肤缺损17例.其中,修复手背皮肤缺损5例,手掌桡... 张荐 王斌 杨焕友 张剑锋 王辉 郝睿峥 霍永新 蒋文平关键词:手外伤 外科皮瓣 脱套伤 前臂外侧皮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