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旭波

作品数:39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手术
  • 18篇麻醉
  • 12篇婴儿
  • 11篇儿童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6篇羟乙基淀粉
  • 6篇小儿
  • 5篇手术中
  • 5篇七氟醚
  • 5篇腔镜手术
  • 5篇羟乙基淀粉1...
  • 5篇静脉
  • 5篇患儿
  • 5篇腹腔镜手术
  • 4篇异丙酚
  • 3篇胆道
  • 3篇胆道闭锁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机构

  • 34篇首都儿科研究...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9篇马旭波
  • 23篇潘守东
  • 8篇陈增芳
  • 8篇李海林
  • 4篇张弦
  • 4篇陈刚
  • 3篇刘海蓉
  • 3篇王东信
  • 3篇纪莹童
  • 3篇于沛洁
  • 2篇朱赛楠
  • 2篇欧阳川
  • 2篇韩丁
  • 2篇刘宏妍
  • 1篇刘树立
  • 1篇吴建新
  • 1篇胡岩
  • 1篇贾钧
  • 1篇冯敏
  • 1篇叶辉

传媒

  • 7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北京医学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国外医学(麻...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2010年中...
  • 1篇2012第二...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6
  • 1篇199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臂静脉入路在患儿中心静脉置管失败后的应用
2021年
中心静脉置管是麻醉科医师临床工作中的常用操作,近年来超声引导大大提高了置管成功率,然而在新生儿或低体重患儿中失败率仍较高。患儿中心静脉置管多采用经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入路。Breschan等[1]和Yamamoto等[2]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由锁骨上窝经头臂静脉(brachiocephalic vein,BCV)入路置管在婴幼儿中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国内较少报道BCV入路置管在患儿中的应用,现本文报道经其他入路行中心静脉置管失败后行BCV入路置管作为补救措施的经验。
韩丁马旭波潘守东欧阳川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麻醉科医师头臂静脉锁骨上窝置管成功率
婴儿腹腔镜手术中两种通气模式的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在婴儿腹腔镜手术全麻期间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患儿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合理的呼吸管理方式。方法4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婴儿,年龄1~3个月,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二氧化碳(CO2)气腹期间,随机接受PCV和VCV二种通气方式,分别于气腹前(T1)、气腹开始后15min(T2)、气腹开始后3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胸肺顺应性(1ung-thorax compliance,C)等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于T1、T3时点采集血样进行血气分析。结果CO2气腹后,二组患儿在R、L时点的C较气腹前显著下降(P〈0.05),Ppeak、Pmean及PaCO2显著上升(P〈0.05),气腹期间,VCV组患儿的Ppeak和Pmean明显高于PCV组患儿(P〈0.05),二组患儿之间的PaO2和循环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小婴儿腹腔镜手术的全麻中,气腹期间应用压力控制模式机械通气,能在相对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在预防患儿产生肺气压伤方面较VCV更有优势。
陈增芳马旭波
关键词:婴儿腹腔镜手术气腹
小儿围麻醉期肺水肿4例报告
小儿围麻醉期肺水肿是少见而致命的并发症,我院2008年9月24日至10月10日集中发生不明原因小儿围麻醉期肺水肿4例,报道如下。病例1:4岁男性,体重16 kg,2008年9月24日,行腹腔镜右疝囊高位结扎术。静脉麻醉诱...
潘守东马旭波宋庆选
文献传递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婴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婴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方法拟行腹部手术的50例婴儿按月龄分为A组(0~6个月,34例)和B组(7~12个月,16例),均采用七氟醚全麻联合骶管阻滞。记录患儿基础、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不同稳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3.0%、2.4%、1.8%、1.2%)、咽反射恢复、拔除气管导管以及麻醉苏醒时的BIS、HR、SBP、DBP、PETCO2和直肠温度。结果两组患儿BIS在麻醉诱导后均显著降低,麻醉恢复期显著上升。A组BIS在不同CETSev、咽反射恢复、气管拔管及麻醉苏醒时均低于B组(P<0.05或P<0.01)。麻醉苏醒时B组BIS恢复至基础水平,而A组患儿BIS仍低于基础时(P<0.01)。两组患儿BIS均与CETSev负相关,B组相关性(r=-0.675,P<0.01)高于A组(r=-0.315,P<0.01)。A组与CETSev相关的指标还有SBP(r=-0.345,P<0.01)、DBP(r=-0.463,P<0.01),B组与CETSev相关的指标还有DBP(r=-0.428,P<0.01)。结论七氟醚全麻联合骶管阻滞下,6个月以下婴儿BIS与7~12个月婴儿明显不同。7~12个月婴儿BIS与麻醉深度相关性较好,优于DBP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6个月以下婴儿BIS、SBP、DBP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类似。临床分析6月龄以下婴儿BIS监测须慎重。
潘守东马旭波李海林
关键词:婴儿脑电双频指数七氟醚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不同年龄患儿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准确性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用于不同年龄患儿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准确性。方法择期拟行腹部手术患儿10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新生儿~14岁,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n=35):年长儿组(4~14岁,Ⅰ组)、幼儿组(1~3岁,Ⅱ组)和婴儿组(〈1岁,Ⅲ组),所有患儿吸入5%七氟醚,以6L/min氧流量(高流量)洗入,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以0.2%~0.4%布比卡因2mg/kg行硬膜外阻滞,1岁以下患儿行骶管阻滞。手术开始时氧流量调至3L/min,调节七氟醚挥发罐亥0度,使6个月以下患儿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分别为3.2%、2.6%、1.9%、1.4%,6个月以上患儿CETSev分别为2.5%、2.0%、1.5%、1.0%,每个浓度维持至少15min视为达到稳态。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L)、CETSev达稳态时(L4-7)、咽反射恢复时(L)、拔除气管导管时(T9)和清醒时(T10)记录BIS、HR、SP、DP和MAP。结果与T1时比较,Ⅰ组和Ⅱ组T2-9时BIS降低,Ⅲ组T2-10时BIS降低(P〈0.05),3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在临床允许范围内。与Ⅰ组比较,Ⅱ组.T4、6、7,时BIS升高,Ⅲ组T5-9,时BIS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3-10时BIS降低(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BIS与GETSe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8、-0.709、-0.357,Ⅰ组和Ⅱ组的相关程度高于Ⅲ组(P〈0.01)。结论1岁以上患儿BIS可准确监测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小于1岁患儿BIS监测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准确性较低。
潘守东马旭波李海林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手术中七氟醚
极低体重早产儿急诊手术麻醉1例
@@由于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不完善,对感染的抵抗能力不足,术前合并疾病多,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差,麻醉手术死亡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胃肠穿孔有很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陈增芳马旭波
关键词:早产儿急诊手术手术麻醉
文献传递
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用于胆道闭锁婴儿术中容量治疗
<正>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用于胆道闭锁婴儿术中容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6月在我院经腹腔镜胆道造影证实胆道闭锁术中行肝门空肠吻合的婴儿23例,随机分为万汶组和平衡液组。麻醉...
潘守东马旭波
文献传递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5年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阎赢,李海林,马旭波近来,有关喉罩(LaryngealMask,简称LM)的应用报告日见增多,但是LM在1岁以下小儿麻醉的应用报导并不多。因此我院自1992年2月开始对此作了初步偿试。本文初步报告11例临床应用体会。资料和方法本...
阎赢李海林马旭波
关键词:儿童麻醉喉罩
门静脉高压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分析门静脉高压(PH)患儿围术期动脉后负荷、心功能、容量负荷参数的一般变化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1-12月本院择期行肠-门静脉(改良)分流手术的PH患儿共20例(PH组),年龄<14岁,ASAⅡ或Ⅲ级。随机选取同期年龄匹配行开腹手术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非PH组)。在麻醉诱导后,常规行桡动脉置管以监测血压和使用PRAM。在切皮前(T1)、切皮5 min后(T2)、关腹(T3)、术毕时(T4)使用PRAM记录SBP、DBP、HR、重脉压、每搏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心室弹性(Ees)、动脉后负荷(Ea)、脉压变异度(PPV);记录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结果与非PH组比较,T1-T4时PH组HR明显减慢(P<0.05),T3-T4时重脉压明显增高(P<0.05),T1、T2、T4时SVI明显增高(P<0.05),T1、T2、T4时Ea明显降低(P<0.05),T2、T3时PPV明显降低(P<0.05),T3、T4时Ees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SBP、DBP与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H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为每搏量增高和动脉后负荷降低,心功能轻微受损,脉压变异度数值偏低。
韩丁魏国欧阳川陈刚张弦刘宏妍马旭波潘守东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体循环血流动力学患儿
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婴儿腹部大手术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婴儿腹部大手术术中容量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腹部大手术,术中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的25例婴儿(0-12个月龄,体重1.9-9.5kg)为试验组;选择性别、月龄、体重、手术及手术时间与试验组相匹配,术中未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的25例婴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所行手术操作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完成,术中容量治疗策略及使用血液制品的指征和用量,均由麻醉主治医师根据临床情况综合确定。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术中输注液体的差异,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使用血液制品的比例。结果两组患儿月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红蛋白含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中应用胶体液量(85.00±41.00)ml显著高于对照组(24.00±35.47)ml,P=0.000;而晶体液量(163.00±101.15)ml显著少于对照组(225.00±114.31)ml,P〈0.05。试验组患儿术前心率(129.16±22.01)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43.88±16.88)次/min,P〈0.05,而两组患儿术后心率和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有7例(28%)患儿,而对照组有14例(56%)患儿术中使用血液制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未见6%羟乙基淀粉130/0.4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外科并发症。结论6%羟乙基淀粉130/0.4可安全用于行腹部大手术婴儿术中体液容量治疗,并减少术中使用血液制品患儿的比例。
潘守东马旭波
关键词:婴儿消化系统外科手术羟乙基淀粉血液动力学现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