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手术
  • 7篇外科
  • 5篇肋骨
  • 4篇动脉
  • 4篇胸腔
  • 4篇胸腔镜
  • 4篇外科手术
  • 4篇肋骨骨折
  • 4篇骨折
  • 3篇心脏
  • 3篇食管
  • 3篇肿瘤
  • 3篇主动脉
  • 3篇疗效
  • 2篇弹力
  • 2篇弹力纤维
  • 2篇弹力纤维瘤
  • 2篇动脉内
  • 2篇心脏外科
  • 2篇胸腔镜手术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8篇孙林
  • 15篇李卫强
  • 14篇吴骏
  • 13篇杨海平
  • 12篇王立杰
  • 7篇张建鹏
  • 6篇王艳瑜
  • 5篇陈林
  • 4篇郝懿
  • 3篇张振华
  • 1篇刘彤
  • 1篇李凤杰
  • 1篇杨建杰
  • 1篇肖锋
  • 1篇韩洋
  • 1篇李凤杰

传媒

  • 4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之一,可增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比例。随着手术技术进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病例逐年增加,但糖尿病对OPCABG的影响尚不确切,相关报道较少。
郝懿杨海平孙林吴骏陈林张振华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OPCABG高危因素
胸骨骨折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治疗体会
2016年
目的 探讨胸骨骨折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0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28例胸骨骨折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男性1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6岁。21例行胸骨骨折加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保守治疗。结果 手术组均治愈,住院时间平均13d,术后12例直接回普通病房,9例去ICU,呼吸机辅助1~2d。保守组平均住院20d,ICU呼吸机辅助4例,时间2~3周,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1个月~2年,手术组无骨折移位,无长期胸部疼痛,工作能力回复正常。保守组疼痛时间延长,随访多有慢性疼痛及活动后气促。结论 胸骨骨折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患者早期及远期获益满意,值得推广。
孙林吴骏李卫强王立杰张建鹏
关键词:胸骨骨折肋骨骨折复位内固定
应用MatrixRIB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肋骨骨折患者探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MatrixRIB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肋骨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科131例严重肋骨骨折患者应用MatrixRIB固定系统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资料收集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受伤情况、手术相关细节及术后恢复情况。总结了具体手术经验并分析了患者术后资料、并发症以及远期随访情况。结果共有637(637/891)处骨折被固定。除1例患者出现术后内固定物移位外无其他内固定物障碍。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立即拔除气管插管。术后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7.6(7~143)h。所有患者术后胸廓浮动、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6个月有70(70/102)例、87(87/89)例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或回到以前生活方式。结论应用MatrixRIB固定系统固定严重肋骨骨折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恢复顺利。
张建鹏孙林吴骏王立杰李卫强王艳瑜李新振
关键词:肋骨骨折内固定器预后
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5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总结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经验。方法1990年1月至2006年11月,对55例贲门失弛缓症施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手术经左开胸,纵行切开食管肌层6~10 cm,使黏膜膨出达到食管周径的1/2~2/3,最后将胃底上提覆盖于食管贲门肌肉切开处,并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固定在食管肌层切缘上。结果55例患者治愈39例(78%),好转11例(22%),总有效率100%,全组无死亡病例。5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0.9%,随访期1~11年。结论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简单易行,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抗返流效果满意。
吴骏孙林杨海平田强王立杰李凤杰李卫强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改良HELLER手术胃底折叠术
DR平片、肌骨超声及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3
2019年
目的对比DR平片、肌骨超声及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40例患者均进行了DR平片、肌骨超声及多层螺旋CT,对比分析这三种方法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结果通过检查这40例患者共有74处骨折。其中,肋骨骨折67处,肋软骨骨折7处。经DR平片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有24处(24/74),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32.4%;经肌骨超声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有58处(58/74)、肋软骨骨折有7处(7/7),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78.3%,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为100%,总检出率为87.8%;经多层螺旋CT确诊的肋骨骨折有66处(66/74),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89.1%。结论与DR平片和多层螺旋CT相比,肌骨超声诊断肋骨骨折的同时还可以解决肋软骨骨折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患者骨折的检出率,且其检出率与多层螺旋CT无显著差异。
郝懿杨海平韩洋张大鹏孙林王艳瑜李卫强陈林
关键词:肋骨骨折肋软骨骨折X线平片
可吸收肋骨钉在食管贲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可吸收肋骨钉在食管贲门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的42例食管贲门肿瘤患者采取左后外侧开胸前预先选择性的剪断第6或第8后肋,4例食管肿瘤患者同期剪断第7后肋,关胸时用GRAND FIX(刚子)可吸收肋骨钉重新内固定剪断的肋骨。结果共用可吸收肋骨钉46枚,均一次固定成功。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拍胸片检查骨折对合复位基本满意。术后并发肺不张3例,肺部感染19例,其中发生呼吸功能不全2例;并发房性早搏2例、房颤3例;伤口后段皮肤裂开、脂肪液化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胸片提示42例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结论食管贲门肿瘤手术采取开胸时预先选择性剪断肋骨,关胸时应用可吸收肋骨钉重新内固定肋骨骨折的方法具有实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立杰吴骏孙林杨海平李卫强
关键词:食管贲门肿瘤可吸收肋骨钉
胃经食管床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治疗中下段食管癌48例体会
@@在食管癌手术中普遍采用胃移植重建食管,既往常规中下段食管癌需做弓上吻合时,胸胃骑跨于主动脉弓上。术后胸胃扩张占据胸腔,易引起胸部压迫感,影响病人心肺功能。为减轻胸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2004年1月-...
王立杰吴骏孙林杨海平李卫强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心肺功能手术效果
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我们对145例自发性气胸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其中9例双侧同期手术,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45例,男101例,女44例;年龄15—57岁,中位年龄27.5岁。均为自发性气胸。单侧136例,双侧9例。50例为多次发作,7例闭式引流后5—7d仍有持续漏气。
吴骏孙林杨海平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
心脏外科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对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心脏手术围术期置入IABP患者36例,其中冠心病27例,瓣膜病8例,左房粘液瘤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全组死亡10例(27.8%),置入IABP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低于非冠心病患者(18.5% 与 55.6%,χ^2=4.615,P=0.032).置入IABP后相关并发症包括:血小板减少6例(16.7%)、下肢缺血3例(8.3%)、下肢动脉血栓栓塞2例(5.6%)、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5.6%)、急性胰腺炎2例(5.6%)、肠系膜缺血肠坏死1例(2.8%)、消化道出血2例(5.6%)、穿刺处出血3例(8.3%)、发热4例(11.1%)、管路漏气1例(2.8%)、管腔无压力数据1例(2.8%).26例存活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用量减少(t值分别为-22.35、64.41、53.31、-23.82、26.07、14.15,P均〈0.05).结论 IABP能明显提高心脏手术围术期的治疗效果,积极处理并发症减少IABP引发的死亡.
杨海平郝懿陈林张振华孙林吴骏王立杰李卫强王艳喻张建鹏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
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是否对进一步提高管状胃代食管功能有益。方法:总结2007年5月至2013年8月我科手术治疗食管癌病例56例,随机分成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观察组)29例与不缝合纵隔胸膜(对照组)27例,对两组术后近期(1年内)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均为肿瘤根治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观察组并发胃内切缘急性出血1例,肝性胸腹水1例(酒精肝),乳糜胸1例,对照组并发吻合口瘘1例;随访1年,观察组4例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吻合口狭窄6例(P>0.05);观察组有2例并发胸胃综合征,对照组并发胸胃综合征8例(P<0.05),术后3、6个月、1年胸片、上消化道造影、CT检查,两组均无明显胃排空障碍,观察组胸胃膈上位置有2例扩张,向一侧胸腔侧凸移位,其余病例胸胃呈细管状,牢固置于后纵隔,对照组胸胃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局部存在侧凸移位;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5例并发反流性食管炎(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方法,使管状胃代食管功能得到了有益提高,进一步改善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王立杰吴骏孙林杨海平张建鹏陈林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治疗管状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