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胜勇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切除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手术
  • 5篇切除术
  • 5篇甲状腺
  • 3篇乳头
  • 2篇胆道
  • 2篇胆道术
  • 2篇胆道术后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胆总管探查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十二指肠
  • 2篇术后
  • 2篇探查
  • 2篇外科
  • 2篇结石

机构

  • 11篇常州市第一人...
  • 6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常州市第七人...

作者

  • 17篇刘胜勇
  • 12篇孙冬林
  • 9篇张悦
  • 9篇陈学敏
  • 8篇蔡辉华
  • 4篇江勇
  • 4篇朱峰
  • 4篇安勇
  • 3篇段云飞
  • 3篇吴新权
  • 3篇薛卫
  • 2篇陈晶
  • 2篇吴宝强
  • 2篇杨雨
  • 1篇张东
  • 1篇薛卫
  • 1篇杨春
  • 1篇段云飞
  • 1篇包万员
  • 1篇高文霞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常州实用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腹腔镜与二维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三维(3D)腹腔镜与二维(2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LPD的9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3D-LPD组45例,2D-LPD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学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D-LPD和2D-LPD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值均>0.05)。3D-LPD组与2D-LPD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5±95)min比(419±113)min,t=-3.817,P=0.000],3D-LPD组消化道重建的时间更短[(92±26)min比(131±46)min,t=-4.951,P=0.000]。3D-LPD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2D-LPD手术组[(242±124)ml比(350±176)ml,t=-3.365,P=0.001],3D-LPD组围手术期输血例数少于2D-LPD手术组(χ^2=4.444,P=0.03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ICU监护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如胰瘘、胆瘘、术后出血、胃排空延长、腹腔感染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3D-LPD比2D-LPD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近期临床结果显示其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安勇张悦刘胜勇蔡辉华陈卫波邬迪孙冬林陈学敏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进展期甲状腺的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22年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大部分甲状腺癌预后良好,但进展期甲状腺癌预后不佳。随着对甲状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发现大量肿瘤转导通路,如TKR靶点、ErbB-HER2/3靶点、ALK基因易位、mTOR靶点、MEK靶点等能为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大量临床试验给晚期甲状腺癌患者治疗带来曙光。
洪礼钊刘胜勇薛卫
关键词:靶向治疗
甲状腺手术颈部仰伸位支撑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部仰伸位支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甲状腺手术颈部仰伸位支撑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竖直状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固...
刘胜勇
文献传递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胆囊扭转伴坏死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患者女。86岁,因“突发右上腹痛并进行性加重28h”入院。患者入院28h前因餐后外出活动时突发右上腹痛,呈持续性胀痛,进行性加重,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多次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发热。患者既往有便秘病史,无腹部手术史,无胆囊结石、胃病史。患者腹痛12h后曾至当地医院予以抗感染、解痉等对症治疗。
吴宝强江勇刘胜勇杨雨朱峰孙冬林
关键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囊扭转进行性加重坏死右上腹痛持续性胀痛
腹腔镜下肝脏异物取出一例被引量:4
2019年
患者男性,35岁,因"上腹疼痛不适10 h"入院。查X光片示上腹部异物。CT示肝左叶异物可能。查体未见腹膜炎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7×10^9/L,中性粒细胞8.6×10^9/L,其余未见异常。遂行腹腔镜下肝脏异物取出术,见左肝外叶与膈肌局部粘连,超声刀分离粘连见一针状金属异物,用分离钳完整取出。患者术后无并发症。
谭煜炜刘胜勇张悦张东陈学敏孙冬
关键词:异物取出术肝左叶金属异物X光片
胆道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27例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再次探查I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27例胆道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3例术后出现胆汁瘘。27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6-12个月,且经B超或MRCP等证实,未发现有胆道狭窄及残石者。结论胆道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再次探查I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胜勇陈学敏孙冬林蔡辉华张悦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I期缝合胆道术后
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加部分组织自体前臂移植术被引量:2
2018年
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继发性甲旁亢”)的累计发病率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20%~80%。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继发性甲旁亢15例行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加部分组织自体前臂移植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安勇蔡辉华孙冬林陈学敏刘胜勇吴新权唐会峰莫炜烈蒋文超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自体移植
动态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手术前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2016年
背景:近年来发现血浆降钙素原是感染的新的预警指标。目的:探讨动态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外科手术前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外科治疗患者100例,其中甲状腺手术组25例、慢性胆囊炎组25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组25例、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组25例。在术前及术后24,72h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值、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判断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甲状腺手术组在手术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②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组术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O.01,F=125.8),与术前相比,术后降钙素原水平24h即明显下降(P=0.01,t=-3.57);C-反应蛋白水平在术后24h不同程度的上升,72h开始下降(P=0.00,t=10.56);③白细胞计数在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组呈逐步下降,在其他3组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动态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以较早的反映患者感染程度,且较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更敏感。
刘胜勇朱峰孙冬林薛卫蔡辉华张悦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在继发性甲旁亢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术加自体前臂移植术在继发性甲旁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为收治的15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种植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5.4±20.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7±6.3)ml,平均下床时间(1.2±0.6)d,术后平均住院(2.6±1.1)d。术后患者骨痛、瘙痒症状明显缓解,无一例发生术后出血、声音嘶哑、呛咳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发生手脚麻木,经补充钙制剂后症状缓解。随访中,1例患者于术后4个月甲状旁腺激素轻度升高,无其他不适症状,予以继续随访。结论: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及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并可借助良好的照明、清晰的术野减少出血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蔡辉华安勇孙冬林陈学敏刘胜勇张悦吴新权唐会峰莫炜烈
关键词:甲状旁腺切除术内窥镜检查
共微囊化大鼠肝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功能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备共微囊化肝细胞和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微囊内BMSCs对肝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支持。方法利用微囊发生器制备微囊进行体外培养,同时建立微囊化肝细胞、非微囊化的单纯肝细胞培养组、肝细胞与BMSCs共培养组,通过观察囊内肝细胞形态和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白蛋白和尿素的浓度评价肝细胞活性和功能。结果肝细胞与BMSCs共微囊化组肝细胞分泌白蛋白水平、尿素合成能力自第1天起均显著高于单纯肝细胞微囊化组(P〈0.05),并在第2天达到高峰,而且下降趋势缓慢,在第7天仍有表达。结论肝细胞和BMSCs共微囊化能明显改善囊内肝细胞的功能和生存时间。
张悦陈学敏孙冬林刘胜勇
关键词:肝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