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江南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工业与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铁素
  • 5篇铁素体
  • 5篇微合金
  • 5篇合金
  • 4篇微合金钢
  • 4篇细晶
  • 4篇合金钢
  • 4篇超细晶
  • 3篇动态再结晶
  • 3篇再结晶
  • 3篇温变形
  • 3篇显微组织
  • 2篇低碳钢
  • 2篇增氮
  • 2篇碳钢
  • 2篇铁素体动态再...
  • 2篇微合金化
  • 2篇温度
  • 2篇两相区
  • 2篇晶内铁素体

机构

  • 9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洛阳船舶材料...

作者

  • 9篇杨才福
  • 9篇王瑞珍
  • 9篇马江南
  • 1篇查小琴
  • 1篇张利娟
  • 1篇柴峰
  • 1篇潘涛

传媒

  • 2篇钢铁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第二届全国低...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厚板表层超细晶对止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研究了返温轧制(TRRP)中厚钢板表层的组织特征及其对止裂性能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控轧控冷(TMCP)钢相比,TRRP钢表层的韧、塑性较好,韧脆转变温度低至-100℃,而在1/4厚度处,两者性能差异不大。显微组织分析表明,TRRP钢表层组织为等轴状铁素体晶粒+弥散分布的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晶粒等效直径约2 mm。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TRRP工艺中间坯温度场的变化,发现中间坯冷却时,表层被冷却到相变温度以下,形成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返温后轧制,表层组织发生动态再结晶形成超细晶。示波冲击测试表明,TRRP钢表层试样启裂后,载荷-位移曲线斜率绝对值(|k|)由0.66降低到0.27,与止裂相关的冲击吸收功达到44.3 J,断口表层组织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吸收了裂纹扩展的能量,有效地抑制了裂纹扩展。晶粒取向分析表明,TRRP钢表层超细晶粒取向呈随机分布,晶界角度平均值和大角度晶界(>15°)比例分别达到32.8°和69.8%,能够有效阻碍裂纹扩展。使用纳米压痕分析了实验钢的硬度,TRRP钢表层的纳米压痕硬度统计分布集中在2.0 GPa以下,组织特征为少量的硬质相弥散分布在较软的铁素体基体上,相界面处萌生的裂纹在基体中不易扩展。
马江南王瑞珍杨才福查小琴张利娟
关键词:中厚板止裂示波冲击
温度对低碳钢两相区变形时显微组织的影响
通过单道次压缩变形热模拟实验,研究微合金钢加热到两相区变形时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加热温度的影响.使用OM、SEM和EBSD技术分析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取向分布.结果表明,试验钢加热后的奥氏体相变在原铁素体晶界上发生,83...
马江南杨才福王瑞珍
关键词:低碳钢热轧工艺加热温度显微组织
文献传递
回温变形温度对微合金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2015年
通过单道次压缩变形热模拟试验,研究微合金钢加热到两相区变形时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加热温度对其的影响。使用OM、SEM和EBSD分析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取向分布。结果表明,加热后奥氏体相变在晶界上发生,740~800℃时奥氏体体积分数为20%左右,830℃时奥氏体体积分数大幅增加到50%。加热到两相区变形时,形变铁素体发生动态回复或动态再结晶,随变形温度增加,形变铁素体由动态回复向动态再结晶发展,亚晶界减少,830℃时大角度晶界比例达到91.2%,冷却后得到均匀的细晶组织,平均有效晶粒直径3.9μm。
马江南杨才福王瑞珍
关键词:微合金钢两相区铁素体动态再结晶
低碳钢返温轧制过程中铁素体再结晶形成超细组织的研究
利用GLEEBLE 3800 型热模拟机,分别模拟了低碳钢热轧TMCP 工艺和返温轧制工艺.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研究了不同工艺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TMCP 结合加速冷却...
马江南杨才福王瑞珍柴峰潘涛
关键词:低碳钢超细晶EBSD
中厚钢板回温轧制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和试验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中厚钢板回温轧制(TRRP,Temperature-Reverting Rolling Process)工艺时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水流密度对表层超细晶形成的影响,并在实验室对回温轧制获得的钢板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钢获得超细晶的临界冷却温度为580℃;给定回温温度时,随着水流密度增加,冷却时间降低,钢板表层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的厚度增加;与传统TMCP(Thermo-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工艺相比,TRRP工艺下精轧时,钢板内部温度更高,意味着大压下量轧制更容易进行。在实验室进行的TRRP轧制试验,得到了表层超细晶钢,提高了力学性能。
马江南杨才福王瑞珍
关键词:中厚钢板超细晶
增氮对钒微合金化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
2015年
用热膨胀仪测定了3种不同钒、氮含量试验钢的CCT曲线,观察了在不同冷速下的组织,分析了钒的析出行为,计算了各形核基底与铁素体的晶格平面点阵错配度,研究了增氮对钒微合金化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氮促进了铁素体的形成,提高了试验钢的相变开始温度,也提高了形成全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率;在冷速0.8-1.6℃/s范围内,低氮钢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而在增氮钢内则有大量的针状铁素体;在低氮钢中钒主要在相变前后析出,析出物以VC为主,增加钒含量只能提高其析出量,不能改变析出温度和析出物的成分;而增氮后钒在奥氏体内析出,以VN为主;在900℃,奥氏体、VC和VN与铁素体的平面点阵错配度分别为6.72%、3.89%和1.55%,VN与铁素体存在近似共格的低能界面,能作为铁素体优先形核位置,有效促进铁素体形成。
马江南杨才福王瑞珍
关键词:钒微合金化连续冷却相变增氮
增氮对钒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通过对不同钒、氮质量分数的试验钢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和实验室轧制试验,用OM、SEM和TEM分析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研究增氮对钒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钒微合金钢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组织,增加氮质量分数,可促进晶内铁素体相变,得到针状铁素体组织,使M/A组织细化且弥散分布,改善韧性;而增加钒质量分数,可以增加析出强化作用,提高强度,但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不能提高韧性。增氮钢中的钒在奥氏体内以VN析出,低氮钢内的钒在铁素体内以VC的形式析出,奥氏体-铁素体、VC-铁素体和VN-铁素体的平面点阵错配度分别为6.72%、3.89%和1.55%,在奥氏体内析出的VN可以作为铁素体的优先形核位置,促进晶内铁素体相变。
马江南杨才福王瑞珍
关键词:钒微合金化增氮
变形对微合金钢在两相区变形时显微组织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热处理试验和单道次压缩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微合金钢加热到两相区变形时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变形量的影响,使用OM、SEM和EBSD技术分析了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取向分布。结果表明,试验钢加热到两相区保温后,奥氏体相变在原铁素体晶界上发生,变形时晶界上的奥氏体发生应变诱导相变,形成细小的仿晶界铁素体,变形铁素体发生动态回复或动态再结晶。随变形量和变形温度的提高,硬度下降,800℃下增加变形量,动态回复向动态再结晶发展,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是亚晶转动生长,名义变形量为70%时得到均匀的超细晶组织,有效晶粒平均等效直径为2.7μm,大角度晶界的体积分数达到92.8%。
马江南杨才福王瑞珍
关键词:微合金钢两相区铁素体动态再结晶
微合金钢回温变形时的组织转变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行为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进行回温变形热压缩实验,研究回温温度对微合金钢组织转变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观察实验钢的微观组织和晶粒取向,并对形变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钢回温变形可获得超细晶组织,晶粒平均等效直径约2μm;在回温过程中变形发生动态回复形成亚晶组织,峰值温度变形发生铁素体动态再结晶形成超细晶粒;动态再结晶机制包括晶界迁移和亚晶的转动生长,回温到700℃和750℃时以前者为主,再结晶不充分,保留了条带状变形铁素体,800℃变形时,两者共同作用,形成均匀的等轴状超细晶组织;通过线性回归计算得到实验钢峰值温度变形时铁素体动态再结晶激活能Qd=250.18kJ/mol。
马江南杨才福王瑞珍
关键词:微合金钢铁素体动态再结晶超细晶EBS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