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聚缘

作品数:11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儒家
  • 3篇忠恕
  • 3篇孔子
  • 2篇道德
  • 2篇道德规范
  • 2篇忠恕之道
  • 2篇伦理
  • 1篇当代社会
  • 1篇演进
  • 1篇演进历程
  • 1篇养人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论
  • 1篇儒学
  • 1篇儒学化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伦理
  • 1篇诗歌
  • 1篇十六国北朝
  • 1篇十六国时期

机构

  • 9篇山东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篇蒋聚缘
  • 2篇蒋旅佳
  • 1篇曾振宇

传媒

  • 2篇人文天下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云梦学刊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贵阳学院学报...
  • 1篇青年与社会(...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推己及物,养人之道”——儒家“恕”道从孔子到二程的演进历程被引量:2
2015年
儒家"恕"道思想自孔子到二程,内涵不断拓展。孔子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恕,先秦儒家的"恕"思想大体继承孔子,汉唐基于"如心为恕"的角度,强调以心度心,二程把"恕"置于天道的高度,核心论述"推己及物,养人之道"。二程"恕"道思想从成己开始,以成就他人为目标,以兼济天下为理想,以"公理施之于人"为方法,避免"恕"道的庸俗化理解,强调了"恕"不会造成对他者的强迫,形成了完整的恕道体系。
蒋聚缘
关键词:孔子
知识与伦理:20世纪前半期忠恕思想诠释
2016年
"忠恕"是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历来被当作为仁之方。20世纪前半期,康有为、蔡元培及冯友兰等以"推己及人"诠释忠恕,表现出对社会的同情与关爱。章太炎、胡适、梁启超及蒋维乔等以西方知识论为视角,大体上认为忠恕是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方法。20世纪前半期对科学方法的推崇是以知识论诠释忠恕的时代背景,然而知识与伦理不可偏废,忠恕合知识与伦理,可作为现代社会寻求知识与伦理达到和谐状态的借鉴。
蒋聚缘
关键词:忠恕知识论伦理
以“艺”论之——杨慎建构六朝初唐诗学观的价值评判标准
2013年
弘治、正德年间,杨慎在前七子复古派倡导汉魏、盛唐诗歌的诗学语境下主张学习六朝初唐诗歌,建构六朝初唐诗学观。在儒家传统的政教伦理衡量标准下,历代对于六朝初唐诗歌评价贬大于褒,杨慎以"艺"论之,从诗歌的艺术标准重新审视六朝初唐诗歌,指出其在诗歌题材内容的开拓、诗歌声律的创作实践、诗歌用典和话语形式以及诗歌审美等层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蒋旅佳蒋聚缘
儒家“忠恕之道”在领导科学中的应用
2016年
子贡向孔子提问做人做事的准则是什么,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鳓)在孔子看来,“恕”可以是人们一生遵循的道德规范,强调将心比心,不要将自己厌恶的事情施加给他人。孔子之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蒋聚缘
关键词:儒家道德规范孔子
推己及物:推天理于社会伦理——朱子恕论思想解析
2016年
朱子将"恕"落实在孝悌等社会伦理上,要求统治者以爱己之心爱人。他在二程"推己之谓恕"的命题上明确了"推己"的两个维度:一是"推己及人",以己孝悌之心知人也有孝悌之心,成就他人孝悌之事;二是"推己及物",将心中具备的道理推理应用在具体事物上。在朱子看来,"尽己为忠"是内心深处的至诚无妄,忠是恕的前提,推己及物推的是至诚的理,不会造成彼此相恕带来的道德滑坡;恕为求仁之方,在于引导人成己成德。
蒋聚缘曾振宇
东晋士族门阀政治与皇权的振兴与衰落——以晋元帝振兴皇权为考察被引量:2
2013年
元帝即位后,东晋皇权身处士族门阀势力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内外夹击之中,而江南士家大族又趁机威胁,使司马睿寝食难安。元帝凭借权力身份,任用官吏以培养拥皇势力,积极推行诸如以法御下、调整中枢、搜括户口、加强军权等具体措施以振皇权,但遭到了以王氏为代表的士族抵抗而以失败告终。这表明东晋门阀政治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皇权同士族斗争失利的结果。
蒋聚缘蒋旅佳
关键词:晋元帝士族
胡宏封建论的思想内涵
2018年
胡宏盛赞封建制,但从来没有主张恢复封建,后人认为胡宏的封建论是迂腐书生的"乌托邦",其实是误解了胡宏的封建论思想。胡宏从公与私的角度区分封建制与郡县制,认为封建制下,君主与贤才俊杰共治天下,以天下为公,是推行仁政德治的根本。"共治天下"是宋代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勃发的体现,力行仁政则是儒家一贯的立场与价值追求。中原沦陷,皇室南迁,女真戎马窥江,夷狄之患莫大于此时,胡宏追溯到封建诸侯抵御四夷的历史,疾呼封建制,乃是出于抵御女真,北伐中原,恢复华夏,重建国家的现实考量。高扬共治天下的主体意识,北伐女真,重建朝纲的时代使命,以及儒家追求仁政德治的一贯立场,都是胡宏封建论的思想内涵,封建论对胡宏具有思想史的意义。
蒋聚缘
关键词:封建论思想史
十六国北朝的儒学化及当代启示
2015年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这些政权面临着如何利用儒学,仿效汉魏制度。以示正统地位。学习儒学,推行汉化的政权国力兴盛了,却丢失了本民族文化,以致民族消亡;固守自我文化,导致国家和儒学地域化的社会格格不入,政权迅速崩溃。今天的社会面临着同样的境遇,如何对待守持民族文化传统与学习他者文化的关系。
蒋聚缘
关键词:十六国时期北朝时期儒学汉化当代社会
隋代经略江南探析
2015年
隋文帝承袭北周政权后,既有并吞江南之志。通过详细规划,标榜正义之师的身份,迅速统一江南的陈政权,武力平定江南士族豪强反抗,保证江南的政治稳定。杨广在江南推崇儒学,诉诸佛教,实施文化战略。任用南士参与国家政治,减免赋税,优待江南,发展南方。隋代的经略举措适应了江南的地域社会,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蒋聚缘
关键词:隋文帝隋炀帝
论《公羊传》不崇让国
2015年
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让国则是政治行为。自世袭制特别是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以来,嗣子地位的稳定与国家的兴亡息息相关,"国、君一体"思想是政治的原则规定,让国行为涉及政权更迭,世系变更,国家政治的变动,故而成为《公羊传》关注的焦点。杨树达先生在《春秋大义述》中突出"贵让"一章,列举了六次让国事件以及《公羊传》的评价,表现出对让国行为的崇敬。然而仔细分析诸多"让国"事件,却发现《公羊传》表面上推崇让国,但其赞扬的让国行为恰恰是没有让国实质意义的,对实际上的让国又大加批评。《公羊传》的矛盾写法透露出对嫡子继承制的拥护,与其宣扬的"春秋大一统"思想相符合。
蒋聚缘
关键词:《公羊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