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维文

作品数:16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急性
  • 7篇梗死
  • 6篇卒中
  • 5篇蛋白
  • 5篇缺血
  • 4篇症状
  • 4篇无症状
  • 4篇脑缺血
  • 4篇脑卒中
  • 3篇预后
  • 3篇症状性
  • 3篇溶血
  • 3篇溶血磷脂
  • 3篇溶血磷脂酸
  • 3篇综合征
  • 3篇无症状性
  • 3篇无症状性脑梗...
  • 3篇脑心

机构

  • 16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16篇张维文
  • 15篇王晓莉
  • 15篇魏琰
  • 14篇崔永健
  • 13篇孟伟建
  • 6篇卢蕾
  • 6篇靳云姗
  • 2篇袁栋才
  • 2篇张俊领
  • 2篇王建宇
  • 2篇高倩
  • 1篇付广印
  • 1篇李玉妹
  • 1篇张凤春

传媒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2014`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40例在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行头颅CT或MRI检查者为研究对象,以头颅CT或MRI为标准,符合SCI诊断标准者设为SCI组,CT或MRI示无梗死灶者设为正常组。详细记录入选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体重指数(BMI),同时入选者均测量血压,禁食10 h以上采取肘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S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40例中SCI组80例,发生率为57.14%;有多发病灶50例,单发病灶30例;脑梗死部位为基底节者55例,其他部位者25例。正常组60例,占42.86%。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BMI、颈动脉斑块、LDL-C、TG、FBG、Hb A1c、Hcy与SCI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P<0.01),其中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动脉斑块、LDL-C、TG、Hb A1c、Hcy是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临床应对SCI高危人群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防止进一步形成严重的症状性脑梗死,降低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张维文王晓莉崔永健孟伟建魏琰
关键词:无症状脑梗死
rt-PA溶栓治疗合并脑心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47例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合并脑心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合并脑心综合征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及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采用rt-PA溶栓治疗,24 h后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分别于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行心电图检查、NIHSS评分,检测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 I)和S100B蛋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2 h有36例(76.6%)患者心电图检查转为正常,34例(72.3%)NT-pro BNP转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例(16.4%)、0例(0)。两组相比,P均<0.01。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清S100B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72 h血清CK-MB、Tn I及血浆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rt-PA溶栓治疗合并脑心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可减轻患者脑组织及心肌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王晓莉张维文孟伟建魏琰袁栋才付广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心综合征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疗法
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大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Aβ42)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表达影响及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Wistar雄性成年大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白藜芦醇组。采用线拴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42和p-Tau在海马CA1区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β42、Tau,p-Tau在海马CA1区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脑缺血组较假手术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增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均减少,并且海马CA1区Aβ42和p-Tau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可显著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下调海马CA1区Aβ42和p-Tau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脑水肿及学习记忆障碍,这种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海马CA1区Aβ42和p-Tau蛋白的表达相关。
张维文王晓莉孟伟建崔永健靳云姗卢蕾魏琰
关键词:脑缺血白藜芦醇AΒ42
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带教模式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 探讨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带教模式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某医院实习的8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8月—2016年7月实习的护生设为对照组(n=38),2016年8月—2017年7月实习的护生设为观察组(n=42)。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实习带教模式,观察组护生采用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带教模式。分别于护生实习前、实习结束时采用护生核心能力量表(CINS)、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量表对其进行测评。 结果 实习结束时观察组护生CINS总分、临床生物医学科学、一般临床技能、评判性思维推理能力、道德/责任、终身学习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习结束时观察组护生满意度量表中教学内容、实习效果、实习管理、带教素质、实习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基于核心能力的带教模式能有效提高实习护生核心能力及满意度。
张凤春张维文方玲
关键词:核心能力带教模式
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 MRI 检查是否伴有无症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与非无症状性脑梗死(非 SCI)组,其中 SCI 组62例,非 SCI 组73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生脑卒中2周及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对两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3年内复发率、死亡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SCI 组与非 SCI 组两周及3个月 VCIND、VD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3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所占比例仍较高。虽然非 SCI 组两周及三个月 VCIND 发生率较 SCI 组高,但 SCI 组两周及三个月显示出更高的 VD 趋势。与卒中后2周比较,非SCI 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显著改善,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 SCI 组与两周时比较,卒中后3个月 SCI 组总体认知功能及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无显著改善,无统计学意义。SCI 组不能抬起上肢、不能独立行走及3年内脑梗死复发率、3年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 SC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显示出更高的 VD 趋势,会进一步加重脑卒中患者认知的损害,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脑梗死复发率及死亡率。在临床上应重视对 SCI 的诊断,并使患者对 SCI的危害得到充分的认识,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张维文王晓莉孟伟建崔永健魏琰卢蕾靳云姗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预后影响
前列地尔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共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神经功能、心脏损伤的效果,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肌钙蛋白(c Tn)I。结果观察组治疗神经系统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分别为19、23、6例和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心脏损伤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分别为20、21、7例和8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别为(28.6±4.9)、(9.6±2.8)mg/L,c Tn I水平分别为(3.95±0.58)、(1.02±0.31)ng/m L,两者比较,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别为(29.4±5.1)、(13.6±3.6)mg/L,c Tn I水平分别为(4.04±0.62)、(2.06±0.31)ng/m L,两者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hs-CRP、c Tn I水平比较,P均<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治疗中加用前列地尔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心脏损伤的恢复有较好疗效,且可改善血管的微炎症和减轻心肌损伤。
王晓莉张维文孟伟建崔永健魏琰
关键词:脑梗死脑心综合征前列地尔超敏C反应蛋白
脑血管造影术后致皮质盲一例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是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在我国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正确及时的诊断和适当的处理是本病治疗的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相关的并发症也日益受到人...
张维文王晓莉崔永健孟伟建王建宇魏琰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皮质盲并发症
血清正五聚蛋白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背景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ACI)病死率逐年增长,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ACI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影响,但关于其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清PTX3水平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35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15分,n=57)和预后不良组(≥16分,n=7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3个月血清PTX3水平,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收缩压(SBP)<140 mm Hg、舒张压(DBP)<90 mm Hg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吸烟时间、饮酒时间及合并慢性疾病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时间与方法在血清PTX3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时间、方法在血清PTX3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3个月血清PTX3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TG、LDL-C、HDL-C、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TG、LDL-C、TC低于预后不良组,HDL-C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与预后良好的ACI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ACI患者血清PTX3水平较高,临床可结合血压、血脂指标、肌张力、运动功能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ACI患者预后。
靳云姗魏琰张俊领崔永健王晓莉张维文王心颖高倩卢蕾李玉妹
关键词:脑梗死预后肌张力
脑室注射同型半胱氨酸对脑缺血大鼠β淀粉样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脑室注射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成年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Hcy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2 h后同侧脑室立体定向注射Hcy(3μmol/L)。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化学定量法检测血浆中Hcy含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Aβ42、β-分泌酶(BACE1)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共定位;免疫印迹检测Aβ42、BACE1在海马CA1区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均减少,并且Aβ42和BACE1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y脑室注射后显著增加Aβ42和BACE1表达,明显加重脑损伤后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结论:Hcy可以导致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海马CA1区Aβ42和BACE1表达升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张维文王晓莉孟伟建崔永健靳云姗卢蕾魏琰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缺血Β淀粉样蛋白Β分泌酶学习记忆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首发症状性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了解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在首发症状性急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入住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0例首发症状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将其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SCI组)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非SCI组),两组患者均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根据头颅CT计算脑梗死面积,根据面积大小分为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并均按急性缺铁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治疗4w,对其转归进行评估,分为基本痊愈组、进步组、无变化组、恶化组。两组患者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溶血磷脂酸(LPA)、血脂系列、尿酸(UA)等,比较各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并对两组梗死部位分类,比较各组间在梗死部位分布的差异。结果SCI组在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组较非SCI组多,轻度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小梗死灶及大梗死灶组间存在差异,基本痊愈、恶化组及无变化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A1c、Hcy、LPA、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在两组间存在差异。两组在梗死部位分布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首发症状性急性脑梗死者病情重,梗死面积大,预后差,可能为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HBA1c、Hcy、TC、LDL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为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途径。
魏琰张维文王晓莉崔永健孟伟建靳云姗卢蕾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无症状性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