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勇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分布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清除
  • 1篇血肿清除术
  • 1篇血肿手术
  • 1篇手术
  • 1篇尿激酶
  • 1篇清除术
  • 1篇缺氧
  • 1篇缺氧诱导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 1篇铸型
  • 1篇微血管
  • 1篇微血管密度
  • 1篇瘤内
  • 1篇脑膜
  • 1篇脑膜瘤

机构

  • 2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林少华
  • 2篇罗勇
  • 1篇黄权
  • 1篇胡子慧
  • 1篇黄汉添
  • 1篇陈信康
  • 1篇林其昌
  • 1篇廖巍

传媒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侧脑室内铸型血肿手术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治疗侧脑室内铸型血肿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72例侧脑室内铸型血肿病例随机分成3组(各24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术式: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组(A组)、经额中回切开入路侧脑室血肿清除术组(B组)及显微镜下经脑沟入路行侧脑室内血肿清除术组(C组)。术后3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价预后,对3种术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A组GOS1~2级为5例,3~4级为5例,5级为14例;B组分别为5例、12例、7例;C组分别为17例、5例、2例。C组完全康复或生活自理共17例,而A、B组均只有5例。C组预后明显优于A、B组。结论:显微镜下经脑沟入路行侧脑室内血肿清除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疗效较佳。
黄汉添林其昌林少华廖巍陈信康胡子慧罗勇
关键词:血肿清除术尿激酶
脑膜瘤内的血管分布和血管生成与HIF-1α、VEGF的关系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 探讨脑膜瘤内部的血管分布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膜瘤标本15例,收集每例标本硬膜鼠尾征处、基底中心、瘤中央、瘤缘4个不同部位的脑膜瘤组织,每个部位分别连续切片3张。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VEGF、HIF-1α的分布和表达。结果CD34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和细胞浆,染色呈棕黄色颗粒,ⅦGF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而HIF-1α主要在细胞核,少量在胞浆。尾征和瘤缘部位MVD、VEGF、HIF-1α的表达高于基底中心和瘤中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MVD与VEGF、MVD与HIF-1α、VEGF与HIF-1α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960,P=0.040;r=0.964,P=0.036;r=0.998,P=0.002)。结论脑膜瘤外周部的血管生成比中央区丰富;HIF-1α、VEGF在诱导并促进脑膜瘤的血管生成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罗勇林少华黄权
关键词:脑膜瘤微血管密度缺氧诱导因子-1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