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震后
  • 3篇职业病
  • 3篇职业病危害
  • 3篇建设项目
  • 2篇灾害
  • 2篇12
  • 1篇地震后
  • 1篇电解
  • 1篇电解铝
  • 1篇预焙
  • 1篇预焙阳极
  • 1篇预评价
  • 1篇诊病
  • 1篇职业病危害控...
  • 1篇职业病危害控...
  • 1篇职业病危害因...
  • 1篇职业病危害预...
  • 1篇中毒
  • 1篇沙尘

机构

  • 7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宜宾市翠屏区...

作者

  • 7篇刘波
  • 3篇毛素玲
  • 2篇李临
  • 2篇闫秀峰
  • 2篇孙涛
  • 2篇张灵麟
  • 2篇杨长晓
  • 2篇强承义
  • 1篇陈东平
  • 1篇张万友
  • 1篇王秦
  • 1篇刘兆炜
  • 1篇吕强
  • 1篇吴子松
  • 1篇康晓熙
  • 1篇朱海林
  • 1篇王永伟
  • 1篇刘常华
  • 1篇青玲
  • 1篇沈月华

传媒

  • 4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职业卫生与病...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5.12”震后汶川县威州镇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影响分析
2008年
目的了解大地震后空气和环境的破坏与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的影响。方法现场调查与监测,历史资料回顾。结果震后1月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浓度值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呼吸道疾病门诊量与震前1月及前1年同期比增加。结论地震导致植被破坏,山体松动、砂岩裸露,遇风扬尘致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标,居民健康受其影响的风险性增加。
刘波鲁晓阳王秦毛素玲张灵麟余坛春孙涛
关键词:地震次生灾害沙尘
“5·12”地震后汶川县居民健康教育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地震后居民卫生行为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2008-07-09/11,采用分层定群抽样方法,抽取汶川县七盘沟社区(城市集中安置)、威州镇铁邑村(农村分散安置)、绵池镇(农村集中安置)3个点,各点选取30户,每户抽取家庭主要成员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喝不干净水会传播疾病,饮水传播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苍蝇传播痢疾、深部外伤应该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均在80%以上;居民获得健康教育知识中电视、宣传资料、防疫队员讲解、广播的方式,分别是47.8%、43.3%、37.8%和35.6%,城区获得方式更多样;46.5%的被调查者在有卫生需求时首先想到从防疫队伍处获得帮助;95.2%的被调查者对饮水进行了消毒,使用煮沸消毒的占76.7%;从不喝生水的行为从地震前的41.6%上升到地震2周内的80.5%,到地震后2月的88.5%,经常喝生水的行为从地震前的27%下降到地震后的2.3%;完全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的从地震前的34.1%上升到调查时的45.5%,经常不洗手的从27%下降到2.3%。结论汶川县地震后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居民的健康知识得到普及,健康行为与地震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并维持到灾后2个月,行为基本形成。防疫队员讲解与帮助是健康促进的很好手段。
毛素玲康均行强承义刘波吴子松杨长晓吕强张灵麟刘兆炜
关键词:地震健康知识
“5·12”震后汶川县人民医院门诊病例疾病谱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为了解地震造成对灾区居民健康问题及严重程度。方法采取定群抽样方式,抽取汶川县人民医院5月14日至7月8日的所有门诊就诊患者,按WHO灾难医学疾病分类方法对病例进行分类,动态比较各类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地震造成外伤、腹泻及肠炎发生增高,呼吸系统、皮炎的发生等均在第2周上升,第3周达到高峰后持续下降。结论震后早期外伤、肠炎/腹泻是门诊病例的主要病种,其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成为主要病种的结果与其他报道相同;皮疹病占门诊病例的第2位;传染病例构成低。主要病种均呈现出第四周下降的现象与防疫工作早期介入有关。
刘波毛素玲吴子松刘常华陈东平孙涛强承义杨长晓
关键词:地震灾害门诊病例疾病谱
某电解铝及预焙阳极生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调查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确定该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综合分析评价。结果除石油焦运输、残极返回料处理、综合供料、清包操作位总尘浓度C-STEL,中频炉操作位SO2浓度C-STEL和清包、铸造岗位噪声强度LAeq超限值外,其余各检测和测量项目的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岗位粉尘和毒物浓度C-TWA均未超限值,仅有少量操作点C-STEL超限值,其超限值率粉尘26.7%,毒物5.6%,噪声14.3%。结论该建设项目正在运行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设施基本可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煅烧车间的石油焦运输、组装车间的残极返回料处理、综合车间的供料和铸造车间的清包、铸造操作位,以及高温作业的电解、铸造、组装、煅烧车间的操作岗位。
李临闫秀峰刘波青玲王永伟康晓熙曹星权朱海林
关键词:电解铝预焙阳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
“排千片”对铅作业工人保健效果观察
2003年
刘波张万友
关键词:铅作业工人保健效果铅中毒
某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确定该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和经验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根据对该拟建项目类比调查对象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现场测定和体检结果分析,有毒物作业岗位4个,检测毒物作业点78个,检验毒物氨、氯化氢、氢氧化钠、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8种,检验样品468个,其测定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合该发电厂实地考察情况预测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是燃料储存、装卸和灰渣运输工、汽机巡检工、电气巡检工、污水池清理工岗位。结论该建设项目将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落实到位,才能使该项目投入生产后将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该拟建工程项目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是基本可行的。
李临石少杰殷福平刘波闫秀峰
关键词: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被引量:1
2006年
陈俊华梁锦铭沈月华刘波康红蓉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