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攀枝花市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面瘫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面瘫的发病情况、病因、治疗、预后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13年7月行MVD治疗面肌痉挛后出现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面瘫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预后等情况.结果 197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即刻面瘫5例,迟发性面瘫7例,经药物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MVD术后面瘫并不少见,预后良好,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
- 张明黄志刚鄢克坤吴科李冬华李密李海龙魏剑波
-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面瘫
- 3D打印技术指导儿童外伤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1 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因“摔伤后意识障碍1 ^+天”入院,入院查体:昏迷,GCS 5分,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刺痛屈曲,肌张力无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可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颈阻阴性。入院头颅CT:未见异常,伤后3天行头颅MRI提示:胼胝体膝部、右侧脑干小斑片状轴索损伤,海绵窦区域未见动脉瘤征象(见图1);给予高压氧等促醒治疗,伤后4周患儿苏醒,出现左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行眼眶MRI检查提示颅内动脉瘤(见图2),进一步行头颅MRA检查示:左侧海绵窦旁动脉瘤,直径约9.5mm(见图3),选择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打印动脉瘤解剖模型(见图6、7),指导术前沟通及术中微导管塑形,动脉瘤栓塞完全(见图8),患者康复出院。
- 胡泽红魏剑波李冬华李海龙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外伤性MRI检查介入栓塞术入院查体
- 微弹簧圈对脑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对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弹簧圈溶栓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治疗过程中所用微弹簧圈的差异分为电解可脱微弹簧圈组和机械可脱微弹簧圈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机械可脱微弹簧圈组再通率为86.2%,电解可脱微弹簧圈组再通率为电解可脱微弹簧圈组,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进食、洗澡、修饰、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电解可脱微弹簧圈组患者动脉瘤再破、弹簧圈脱出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机械可脱微弹簧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解可脱微弹簧圈和机械可脱微弹簧圈对脑动脉瘤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电解可脱微弹簧圈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冬华李密李海龙魏剑波
- 关键词:微弹簧圈脑动脉瘤满意率
- 应用3D-CTA技术术前评估脑动脉瘤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分析3D-CTA技术术前评估脑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5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DSA及3D-CTA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DSA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3D-CTA技术对脑动脉瘤的检出准确率,以及3D-CTA不同技术显示脑动脉情况。结果 DSA确定65例脑动脉瘤患者共71个,其中≤5mm小动脉瘤有21个,5mm~10mm中等动脉瘤34个,≥10m大m动脉瘤16个;3D-CTA技术对脑动脉瘤的检出准确率为97.18,与手术及DSA检查比较无差异,符合率高(P>0.05);3D-CTA原始图像、MPR对小动脉瘤检出率为0,VR检出最高为90.47%;中等动脉瘤原始图像、MPR检出率最低,SSD、MIP、VR检出率均为100.00%;3D-CTA不同技术显示对大动脉瘤检出率均为100.00%。结论 3D-CTA对脑动脉诊断准确性高,操作简方便,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 贤赵中魏剑波李冬华李海龙
- 关键词:3D-CTA术前评估脑动脉瘤
- 面肌痉挛138例锁孔下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锁孔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效果。方法 138例HFS患者采用锁孔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锁孔入路显露面神经脑干段,判断责任血管,将Teflon棉放置于面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固定;术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138例术中均发现面神经根部有明确血管压迫,术后面肌痉挛即刻停止106例,1周内停止20例,3月内停止10例,术后复发2例。听力下降5例,听力完全丧失1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HF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面神经根部的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Teflon片的放置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术中应实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 魏剑波黄志刚张明鄢克坤王建力李冬华吴科张汝林
-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外科显微血管减压疗效
- 不同入路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接受经颞脑沟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基底节HICH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基底节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时神经功能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观察组(P<0.05)。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时,两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逐渐下降,且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GOS评分分级整体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小骨窗经颞脑沟入路,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行血肿清除术能更好地提高基底节HICH患者术后24h血肿清除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预后。
- 李海龙李冬华李密张喜兵胡泽红曹先志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
- 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法分为3%高渗盐水组(3%H组)、7.5%高渗盐水组(7.5%H组)、20%甘露醇组(20%M组),记录三组治疗前后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血钠和渗透压水平、脑灌注压(CPP)、脑水肿情况,统计难以控制颅高压及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用药后ICP均得到控制,且3%H组、7.5%H组ICP控制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组ICP颅内压控制时间较长,治疗后3 h开始反弹,而7.5%H组、20%M组于治疗后2 h开始反弹,其中20%M组反弹时升高的幅度高于3%H组和7.5%H组(P<0.05);7.5%H组升高幅度略高于3%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3 h MAP、CPP均较治疗前升高,且3%H组、7.5%H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 h血钠、血浆渗透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组、7.5%H组治疗第5、10天脑水肿面积均略低于20%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H组、7.5%H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难以控制颅高压及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7.5%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有效控制ICP,且高渗盐水在减少脑水肿面积、升高CCP上更具优势;3%高渗盐水降ICP持续作用时间相对较长。
- 李冬华赵贤中李海龙张喜兵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高渗盐水甘露醇颅内压脑水肿
- 不同术式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经验被引量:11
- 2012年
-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是儿童常见的一种颅内良性病变,是指脑脊液样无色清亮的液体在颅内蛛网膜所构成的袋状结构内积聚而形成的囊肿,在儿童约占颅内占位病变的1%[1],本病多数无症状,常在无意中行头部扫描发现.而Dandy - Walker畸形则是一种先天性的脑组织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脑积水症状和颅压增高症状,脑积水系由后颅窝囊肿堵塞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侧孔造成[2],本文为治疗需要将其归为囊肿性病变.现将我院自2007年至2011年手术治疗的14例儿童颅内囊肿性病变做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 鄢克坤张明吴科李冬华魏剑波
-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囊肿性病变术式颅内占位病变后颅窝囊肿
- 结节性硬化致颞叶癫痫手术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患者女,18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6余年”入院。发作形式:复杂部分性发作(平均每月2~3次),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发作(平均每月10余次)。患者自2岁时开始出现面部蝶形红斑(皮脂腺瘤,图1),其父母系表兄妹结婚,有一弟先天残疾。
- 鄢克坤魏剑波李冬华张汝林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癫痫手术发作性意识障碍复杂部分性发作皮脂腺瘤蝶形红斑
-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回顾分析19例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结果,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19例患者中15例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均为急性期;2例表现为搏动性头痛经CTA检查发现,2例表现为共济障碍,后组颅神经症状。其中10例采用GDC栓塞治疗,7例采用Neuform支架结合GDC治疗,2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采用单纯Neuform支架瘤颈成形术。结果本组无并发症及死亡患者。100%栓塞12例9,0%栓塞5例2,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单纯行支架成形术,7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无复发,2例单纯支架成形患者两个月后复查动脉瘤消失。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对于宽颈动脉瘤应采用球囊辅助或支架成形栓塞以提高栓塞率。
- 魏剑波谢晓东王建力张明黄志刚吴科李冬华鄢克坤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后循环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