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兰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纯化
  • 1篇医院感染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内酰胺
  • 1篇内酰胺酶
  • 1篇转导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骨髓
  • 1篇骨髓来源
  • 1篇骨髓来源树突...
  • 1篇广谱
  • 1篇埃希菌
  • 1篇胞质
  • 1篇C57BL/...
  • 1篇C57BL/...
  • 1篇FOXM1
  • 1篇产超广谱Β-...

机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张莉萍
  • 2篇郑兰
  • 1篇孙继德
  • 1篇黄世峰
  • 1篇张传明
  • 1篇王海霞
  • 1篇唐翌姝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融合蛋白CTP-FoxM1诱导C57BL/6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活化
2015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疫苗负载的肿瘤抗原可以使DCs大量表达表面分子II类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II,MHC-II)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促进Th1(T helper 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可以将肿瘤抗原充分递呈给T淋巴细胞,诱导机体产生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其中,肿瘤抗原是否能充分活化DCs是机体发挥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该研究以融合蛋白CTP-Fox M1(cytoplasmic transduction peptide-forkhead box M1)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C57BL/6小鼠骨髓来源DCs的活化作用。首先,分别将胞质转导肽(cytoplasmic transduction peptide,CTP)、Fox M1(forkhead box M1)抗原相关基因连接入p COLD-TF-DN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COLD-TF-CTP-Fox M1,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IPTG(isopropylβ-Dl-thiogalactopyranoside)诱导表达,经亲和纯化、Western blot验证得到融合蛋白CTP-Fox M1。然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经不同浓度的融合蛋白CTP-Fox M1处理48 h后的DCs的存活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CTP-Fox M1在DCs的定位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DCs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CTP-Fox M1对DCs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其浓度有关,浓度为1μg/m L的融合蛋白CTP-Fox M1处理组的DCs存活率(80.93%±8.36%)明显高于浓度为2μg/m L融合蛋白CTP-Fox M1处理组DCs的存活率(70.13%±5.38%,P<0.001)和4μg/m L融合蛋白CTP-Fox M1处理组DCs的存活率(62.97%±4.06%,P<0.001)。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融合蛋白能够在DCs胞质内定位,与对照组相比,该融合蛋白可以上调DCs表面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的表达量(P<0.01,P<0.05)及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量(P<0.001)。结果提示,融合蛋白CTP-Fox M1能促进DCs的活化,对肝癌的免疫治疗有一定的潜能,为下�
郑兰王海霞唐翌姝张莉萍
关键词:蛋白纯化树突状细胞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的临床特征,评估其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医院2013年3-6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非重复ECO 278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对检测出的产ESBLs-ECO进行确证试验,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产ESBLs-ECO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8株ECO中产ESBLs-ECO 172株,占61.9%;产ESBLs-ECO主要分离自尿液、分泌物和血液,病房分布主要以泌尿外科、妇科和胃肠外科为主,分别占15.7%、14.0%、11.7%;住院>10d、手术、灌肠、导尿置管、引流置管、使用皮质激素、使用抗菌药物(尤其头孢类药物)是产ESBLs-ECO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引流置管和头孢类药物使用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ECO检出率较高,医院应根据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尤其是规范引流管操作和慎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减少产ESBLs-ECO感染的发生。
孙继德黄世峰蒲姝丽郑兰张传明张莉萍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