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咪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粘附
  • 3篇乳酸
  • 3篇乳酸菌
  • 3篇表面疏水性
  • 2篇原代细胞
  • 2篇粘附能力
  • 2篇体外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凝聚性
  • 1篇牛乳
  • 1篇泡菜
  • 1篇片球菌
  • 1篇自凝
  • 1篇总蛋白

机构

  • 5篇扬州大学

作者

  • 5篇杨振泉
  • 5篇张咪
  • 4篇王晓霖
  • 2篇高璐
  • 2篇顾瑞霞
  • 1篇周海波

传媒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乳酸菌体外粘附能力与表面疏水性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粘附能力是评价乳酸菌益生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拟探讨乳酸菌对不同原代细胞以及小肠粘液的粘附能力和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为改良乳酸菌粘附能力评价模型和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分离自小鼠的小肠粘液,肠上皮细胞,巨噬细...
靳彩娟王晓霖张咪杨振泉
关键词:乳酸菌粘附原代细胞表面疏水性
文献传递
不同乳酸菌体外粘附能力与表面疏水性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 粘附能力是评价乳酸菌益生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拟探讨乳酸菌对不同原代细胞以及小肠粘液的粘附能力和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为改良乳酸菌粘附能力评价模型和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分离自小鼠的小肠粘液,肠上皮细胞,巨噬...
靳彩娟王晓霖张咪杨振泉
关键词:乳酸菌粘附原代细胞表面疏水性
基于α_s-酪蛋白特异性的牛乳总蛋白质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15年
本研究旨在建立牛乳中总蛋白质的ELISA定量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在牛乳掺假辨识中的应用效果。首先用αs-酪蛋白标准品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αs-酪蛋白特异性抗血清,并建立αs-酪蛋白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血清效价为1∶640,αs-酪蛋白检测的线性范围是25-600 ng/ml,R2=0.999 5,回收率是96.6%-105.2%。再应用乳成分分析仪,凯氏定氮法和所建立的ELISA法测定8份来源不同的原料乳中总蛋白和αs-酪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牛乳中总蛋白质含量在0.029 2-0.029 8 g/ml,αs-酪蛋白含量在0.008 4-0.009 2 g/ml,占牛乳总蛋白质的比例恒定,平均为0.3,并用该系数建立牛乳中总蛋白质的定量方法。最后对5份人为兑水稀释、添加尿素、BSA和三聚氰胺的模拟掺杂牛乳样品进行检测,测定结果表明基于αs-酪蛋白的ELISA方法比乳成分分析仪法和凯氏定氮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含氮添加物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P〉0.05),更适合于作为原料乳及含乳产品中牛乳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张咪高璐印伯星苏万业杨振泉顾瑞霞
关键词:牛乳ELISA总蛋白
高粘附性戊糖片球菌的筛选、标记及其表面疏水与自凝聚性特征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常规乳酸菌分离技术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从臭豆腐发酵卤水中分离获得7株戊糖片球菌分离株,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构建了不同菌株的特征指纹图谱;以Caco-2细胞和固定化肠黏液蛋白质作为体外模型,研究了菌株的粘附能力,并探讨了菌株粘附能力与基因型以及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等表型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发酵卤水中的戊糖片球菌存在高度分子多样性,7个分离株中存在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模式,其中A5型菌株(F28-8和Y27-4)对Caco-2细胞和肠黏液蛋白质的粘附性最强,并显示了高度的疏水性(﹥90%)和较强的自凝聚能力(﹥25%)。相关性分析表明,戊糖片球菌表面疏水率和自凝聚率与Caco-2细胞粘附率测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00和0.792,P﹤0.05),但是与肠黏液蛋白质粘附率测定结果相关性不显著(r=0.426和0.700,P﹥0.05)。研究成果为建立高粘附性戊糖片球菌快速筛选方法及其体内定植和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杨振泉靳彩娟张咪王晓霖高璐顾瑞霞
关键词:戊糖片球菌表面疏水性DNA指纹图谱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NaCl胁迫与产酸能力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比较了Na Cl含量为2.0%(低盐)和8.0%(高盐)的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p H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乳酸菌数的变化趋势,并对高盐泡菜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探讨了不同分离株在蔬菜汁模型中耐Na Cl胁迫能力与产酸特性。结果表明,高浓度Na Cl对蔬菜自然携带的菌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盐泡菜的起始菌落总数、乳酸菌总数、大肠菌群数以及p H下降速度均显著低于低盐泡菜,但发酵144 h后两者均能使产品p H达到3.5~3.8,大肠菌群数≤90 MPN/100 g。从高盐泡菜不同发酵阶段的卤水中分离获得1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M0)和4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M1、M3、M4和M6)。菌株在0~10%Na Cl蔬菜汁中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具有显著差异,其中E.faecium M0具有最高的生长速度和耐Na Cl胁迫能力。以菌株E.faecium M0和L.plantarum M3按1∶1接种8.0%Na Cl蔬菜汁产酸速度最快,发酵48 h p H值降至3.5,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菌株接种组(P<0.05)。
杨振泉张咪王晓霖梅秋艳周海波
关键词:泡菜乳酸菌氯化钠胁迫产酸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