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琼丹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太湖沉积物中DOM的分子量组成和光谱学特征
- 本文主要研究太湖不同深度和不同粒径的沉积物中DOM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光谱学手段对其DOM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太湖周边不同入湖水源(河水、雨水、污水处理厂水、直排生活污水)中DOM的组...
- 胡琼丹
- 关键词:沉积物分子量光谱学溶解性有机质
- 文献传递
- 太湖秋季入湖水源中DOM的光谱学特征及通量被引量:13
- 2015年
- 秋季是太湖水体DOM含量较高的季节。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分析了秋季太湖周边不同入湖水源(河水、雨水、污水处理厂水、直排生活污水)中DOM的组成和来源,及对太湖DOM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入湖水源中DOM的光谱学特征有显著差异。其中污水处理厂进水的ρ(TOC)为(68.5±13.9)mg/L,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水;而且处理前污水〔ρ(TOC)为(68.5±13.9)mg/L〕、处理后污水〔ρ(TOC)为(21.7±5.15)mg/L〕、直排生活污水〔ρ(TOC)为(25.1±9.74)mg/L〕、河水〔ρ(TOC)为(27.3±1.27)mg/L〕和北太湖湖水〔ρ(TOC)为(27.9±2.35)mg/L〕中DOM浓度高、结构复杂,且均以腐殖质为主,同时类蛋白物质含量也较高;而雨水中的DOM以类富里酸物质为主,且其DOM的f450/500(荧光指数)平均值为1.61,呈现出外源特征,但其DOM结构相对简单。东太湖湖水DOM的f450/500值在1.73~1.92之间,表明其DOM主要为内源生物降解,显示出草型湖区与北太湖藻型湖区DOM组成和来源的显著差异。不同入湖外源DOM相对太湖水体总DOM的贡献为:河水〉雨水〉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排生活污水。其中河水DOM年入湖总量大(2.42×108kg)且成分复杂,对太湖湖水DOM的组成和含量影响最显著。
- 胡琼丹王华静李锦胡春明张彦于涛张远
- 关键词:太湖光谱特征通量